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宁夏聚焦文化扶贫实现贫困县区文化中心全覆盖

悠悠秦腔唱出穰穰满家

  宁夏红寺堡,天高地广。车刚停在西源村头,记者就听见一阵高亢的唱腔,和着大风一起刮来。“盼的是天心顺国泰民安……”

  循着声音,记者推开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西源村文化活动中心的门,屋内炭火腾腾、气氛热烈——两位女子正唱得兴起,旁边数人拨弦敲鼓;挤得满满当当的听众兴致勃勃,不时鼓掌喝彩。刹那间,记者也忘记了天气的寒冷和旅途的疲惫。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对这句话,月月下乡调研的自治区文化厅干部董川尤有感触:“有的村位置偏僻,连车都进不去,但照样有戏班,村里照样有名角。”

  他告诉记者,就在西源村,今年秋天,当地政府还资助建了个像模像样的戏台呢。过去,酷爱唱戏的村民花一万多元建了个土台子,虽然也能过把瘾,但秋冬季风沙一来,就无法消受。现在,他们唱大戏也不愁没地方了。

  建起标准的戏台,这只是宁夏正在持续进行着的文化扶贫工程的一部分。不久前,宁夏所有贫困县区的1271个村实现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村村可见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图书(电子)阅览室、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影视器材、一套体育健身设施。

  光靠唱戏能脱贫吗?记者不禁疑惑。刚唱完的村民蒋东琴爽快地回答:“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秦腔天天唱,心里热乎,人也舒服,干活才得劲啊!”

  一旁伴奏的村民李相兵连连点头,他说,以前像这样的冬天农闲时节,村民无所事事,顶多打打牌、唠唠嗑,东家长西家短,一不小心还生出些是非来,更有甚者,赌博打架都有可能。现在,唱戏的、上网的、健身的,文化中心里热热闹闹,整个村的精气神都变了。

  不知不觉间,又是一曲唱罢,听戏的观众围拢到记者身边,七嘴八舌聊的话题,大多是谁家收成好、谁家打工忙、谁家娃娃又考上大学,生活特别有盼头。就拿李相兵来说,他的10多亩枸杞,一年收获五茬,每茬得在村里雇上八九十人帮衬,每亩利润1500元,生活够滋润的。

  不管种什么样的庄稼,先得把文化这个庄稼种好。宁夏人说,他们是用种庄稼的力气在种文化;作家铁凝也曾说,文学是宁夏西吉生长得最好的庄稼。

  告别了西源村,我们继续上路,遇见的是更多的文化新鲜事:在红寺堡区大河乡香园村,社火非遗传人郭瑞家的仓库里放着上千件道具,社火成为了村里的集体爱好;在固原市原州区,王永红把自己家办成了农家大院,盖起了300平方米的演出大厅,还有书画室、刺绣室等;在隆德县凤岭乡,政府帮砖雕名家卜文俊盖了展示馆,他则收了许多村民做学徒,让昔日的家族秘技成为共同致富的捷径……

  一路向前,我们一路见证着文化庄稼在宁夏的茁壮成长。


浙江日报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00003 悠悠秦腔唱出穰穰满家 2017-12-18 6063279 2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