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观点

育产业 聚人气 兴乡村

——柯城区“最美两溪”吟唱乡村振兴歌

  庙源溪和石梁溪是柯城区的两条主要溪流,分别有十多公里长。近几年,经过生态修复整治、环境保护提升,两溪面貌焕然一新,如少女浣纱的玉带,从北部山区曲折蜿蜒、相伴相随汇入衢江信安湖。

  今年来,柯城区委、区政府结合“最美两溪”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有意识地进行项目布局,也吸引了资本与人才蜂拥而来,柯城区“最美两溪”这张“金名片”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12月8日,笔者沿庙源溪绿道溯溪而上,准备一探究竟。

  来到庙源溪源头九华乡新宅村,在一家名为“圃舍·源溪”民宿门前停下,同行的柯城区旅游委员会主任施萍介绍,这里是原乡政府,现在租给一家外来民宿企业,由专业的团队设计和经营。今年9月底开业,每晚住宿价格在580~1280元不等,周末常常爆满。

  “选择在这里发展民宿,除了看重好山好水好生态,更重要的,这里是柯城森林运动小镇的核心区块,集聚了一大批运动休闲项目,不缺人气。”民宿经营负责人何加顺相告,民宿就在大荫山脚下,人气火爆的大荫山丛林穿越项目近在咫尺。为了配套森林运动小镇的建设,除了经营好“圃舍”外,现在公司团队还在继续筛选、改造周边农户空房,由公司负责统一管理对外运营,农民收租金。

  “这个项目由法国专业团队设计打造,是个大森林冒险公园项目。”说到大荫山丛林穿越项目,新宅村支书郑金财打开话匣子:“以前我们守着大荫山几百亩林地没钱赚,现在山林租出去搞体育项目增收,村集体每年就有6万元收入。”紧接着,郑金财和何加顺你一句我一言地介绍起来:“来大荫山玩的人很多,有时把路都堵了”“现在村里有3家高档民宿、8家农家乐”“参建大荫山项目时,就有几十个村民回来。现在‘圃舍’等项目里做保安等服务工作的村民,加起来也有20来人”“原来新宅村是空心村、空壳村,老人、妇女、小孩守村,没什么经济来源,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少了,家门口就业的人多了”……

  昔日的偏远山村,今天的投资热土。绿水青山不会轻轻松松地变成“金山银山”,需要用创新的理念、经营的思路去盘活乡村资源,重塑乡村的产业。施萍相告,“我们一直致力于把农村的‘山水林田居’变成城里人的休闲度假、养生养老资源,把民房变成民宿,让农民成管家、当帮手,享租金、赚工钱。同时,依托国家级森林运动小镇的打造,仅今年就举办山地骑行、森林越野赛、绿道马拉松等各类赛事20多场,让体育赛事和休闲运动成为活力乡村的火种,点燃乡村振兴之火。”

  离开“圃舍”,笔者继续顺溪而下,溪畔层林尽染,一个“U”型弯后,便由庙源溪转到了石梁溪,一大片开阔橘地映入眼帘,这里是石梁溪畔的黄茶村。只见地里垒起大间距高垄,垄上种着橘树。“这种种法倒是新鲜。”项目示意牌上写着“农法自然(衢州)柑橘生态园”,投资主体是农法自然(浙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公司将借助完善的生产、技术、销售体系,以与衢州橘农长期合作共赢为目的,力争把衢州椪柑做强做大。

  “这里原来是一片220亩的抛荒地,没人管的橘园泥土里连蚯蚓都挖不出。”项目负责人陈林指着用保护膜覆盖着的田垄说,“我们改良了土壤,筑起了高垄,垄间还要种上草,用于护坡沤肥,另外,大垄间也是为了增加通风性、采光率和便于机械化操作。我们只种衢州椪柑,而且要种出档次、卖出价格,重振衢州椪柑品牌。”

  以产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美一片景,兴一带业,富一方人。目前“最美两溪”流域已落地项目20多个,其中农业、旅游等产业融合项目13个,亿元以上项目7个,带动周边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做好乡村振兴文章,就是要采取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重构儿时回忆、重拾乡村资源、重塑乡村产业,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柯城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推动生态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富民优势,继而打开‘两山’通道,加快绿色崛起,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夕阳西下,溪水泛着迷人的金光。回程途中,我们看到溪两岸又多了许多摄影爱好者,他们记录下两溪美景的同时,也在记录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柯城实践。

  (图片由柯城区委报道组提供)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5 育产业 聚人气 兴乡村 2017-12-13 浙江日报2017-12-1300014;浙江日报2017-12-1300021 2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