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宁波多模式攻坚“停车难” 五年“生”出16万个车位

  近日,位于宁波市中医院北侧的工地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这个宁波首个公交综合体项目初步完成地下施工,地面工程也已陆续上马。待项目落成,这里除了是公交首末站,还配有地下停车场和商务楼。公交场站地下二层共计143个车位供社会车辆停放,同时缓解中医院停车压力。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500平方米,其中地下停车面积占7100平方米。公交场站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原来老场站只有3条线路可开,但随着新建场站面积的增加,未来或开辟出7至8条线路,并且随着地铁的规划,为增加公交接驳能力奠定了基础。而地面六层商务楼,除了场站管理方自身使用外,往后还可以出租,产生的效益用来弥补日常场站的管理运营。”

  打造“停车+公交”综合性场站,不仅打破了传统场站建设的模式,也为各地有效缓解医院周边停车难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不仅如此,近年来为“攻克”停车问题,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做了多重努力:协助修改宁波市建筑工程停车配建指标,大幅增加居住、办公、商业、医院、学校等大类建设工程机动车停车配建;面对公共停车场找地难问题,采取多形式建设,结合跨江桥梁、学校操场、体育场馆、公交场站、公园绿地等增建公共车位;对部分既有停车场进行立体化改造,集约土地利用,缓解停车压力;面对公共停车场建设资金难问题,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培育和支持专业停车市场主体,通过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建设海曙联丰菜场公共停车场。

  除此之外,宁波大剧院对内部车位采取分时段开放,提供420个车位供周边老小区业主夜间使用,通过前期与周边社区对接,登记业主车辆信息,以便实施优惠收费和管理;在市第三医院南侧外滩大桥桥下,由于光照、雨水长期不充分,植物存活率低,公共资源容易浪费,便利用桥下原零星绿化用地适当改造,桥两侧共“生”出175个车位供市民临时停车;结合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宁波市小球训练中心等体育设施,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公共停车位增配;结合后孙学校、气象路小学等学校操场增配公共停车位,均在原未规划公共停车场的用地上增配;对于原来平面形式的马园路停车场进行立体化扩容,并结合人行天桥建设,与妇儿医院紧密结合。通过不断加大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力度,先后建成投用了近6000个永久性公共停车位。多模式的探索,切实提高了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据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治堵5年,宁波中心城区共新增166924个专用停车位,其中公共停车位有11453个。同时又对停车难问题突出,居民呼声大的老旧小区进行微改造,通过设置人车分流、机动车单向行驶等合理设计和布局,为56个拥挤的老小区一共多腾出10820个停车位。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宁波多模式攻坚“停车难” 五年“生”出16万个车位 2017-12-12 浙江日报2017-12-1200014 2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