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大运河文化带
古韵新姿,河与人和谐共生
记者 吴妙丽 金春华 程永高 于诗奇
本报讯 (记者 吴妙丽 金春华 程永高 于诗奇)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运河畔著名的“遗产”小镇。12月4日傍晚,67岁的陈贵同从老街的家里溜达出来,沿着铺满青石板的明清运河古道西岸散步,一直走到斗野亭。镇里新建成的运河生态公园处处皆人文典故,是包括老陈在内的古镇居民最喜欢的休闲去处。
夕阳给运河铺上一条长长的彩带。与大运河紧密相连的邵伯湖西岸,方巷镇沿湖村,80后马明斌开的渔家乐里,热腾腾的湖鲜已上桌,这天的客人里居然还有一对来自北京的自驾游老夫妻。
老陈家和小马家,是记者在扬州邂逅的两户运河人家。江苏省对大运河生态和文化的大力保护,正让沿岸群众的生活越过越滋润。
沿湖村是扬州唯一从事养殖、捕捞的专业渔业行政村,也是邵伯湖沿岸风景最优美的区域。为了保护水生态,当地政府动员236户渔民集中上岸,安置在新渔小区别墅群。“我小时候就在渔船上长大,后来跟着父亲上岸。”马明斌家第一批响应政府退渔还湖号召,如今他承包了12亩池塘,将老屋改造成渔家乐,注册了“沿湖小马哥”商标,一年营收近30万元。
小马家附近,几幢文艺范十足的房屋引人注目。“这是渔民请专业设计人员改造的民宿。”该村“民宿小管家”屠苏告诉记者,渔村正被逐步打造成渔文化乐园。过去是“有女不嫁沿湖村”,如今特色风景村美名远扬……
而在已有1600多岁的古镇邵伯,陈贵同和他老伴享受着另一种滋润。7年前从邵伯工业园区退休,陈贵同没有和女儿、女婿去扬州市区,而是回到老家居住。这个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点最多的集镇,有斗野亭、镇水铁牛、运河码头、条石街、甘棠古树等古迹,也有苏轼、苏辙、文天祥、朱自清等文人墨客的足印。73岁的老邻居姚湘莲、64岁的李长宝会表演邵伯锣鼓小牌子,老陈百听不厌。随着对古镇的保护力度加大,这些濒临消失的文化民俗又回来了。
“生活,就是要有点文化,有点灵气。”老陈说他这辈子都离不开运河。
邵伯镇领导介绍,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打造,投入8000多万元打造的邵伯运河生态公园暨运河遗产保护二期工程不久前对外开放。这片占地12万平方米的绝美景区,“复活”了明清运河古道的昔日风情,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着茶花园、荷塘月色、净瓶广场、桃花坞、铁牛湾五个主题片区,每一个场景,都有一个唯美的邵伯故事。
“扬州正在规划将城内130多个文物景点和城外的古村落、古遗址串联起来,打造运河文化博览城。”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黄杰告诉记者。
悠悠历史之河,缓缓流淌2500年。扬州始终孜孜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懈续写活的运河故事。今年扬州还将投入近300亿元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结合起来。可以预见,未来的运河扬州段,将向世人展现更为璀璨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