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红领新青年”助力武义乡村振兴
大山深处,谁领风骚
本报记者 王庆丽 县委报道组 李增炜
核心提示: 未来乡村,谁领风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破解“三农”发展中青年人才缺乏的问题,武义从2015年开始实施“红领新青年”工程,探索建立农村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三农”工作队伍逐渐形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冬日武义,与接近零度的寒冷气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涌动在乡间的创业干事热潮。
西联乡雪坑村,26岁的村支书谢巧阳一边忙着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悉心经营自家网店,把村里的各类土特产远销至全国各地;新宅镇柘坑村,24岁的“辣椒妹”吕虹霏与村里的老农们一起悉心制作辣椒酱,发誓“让柘坑的辣味,点燃村民红火的生活”;大田乡徐村,家庭农场主张群英满心欢喜地摘下今冬第一批成熟的草莓,等待游客前来开启新一轮采摘游……
这些平均年龄在30岁上下的年轻人,生活经历也许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红领新青年。
2015年3月,武义启动“红领新青年工程”,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团县委等部门牵头,对具有一定创业经验和较强示范带动能力的返乡青年分批进行脱产培训,并在选拔任用、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训9期约1000名学员,其中有795人成为农村发展后备力量,114人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当选村两委干部,为乡村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了青春血液。
两年多来,这些新青年给乡村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又如何被乡村改变着?对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他们又有哪些期许与行动?近日,记者走进武义,记录他们在乡村的工作和生活。
回乡 遇见别样风景
“我们需要农村,农村需要我们。”
十多年前,当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面向青年学子,讲述农村与青年的深刻关系时,20来岁的武义人张群英还脚踩高跟鞋、身穿职业装,奔走在北京的繁华街头,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纺织品生意。
2013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北漂”多年的她回到家乡武义大田乡徐村,租下150亩土地,成立蓝莓专业合作社,后来又注册紫冠家庭农场,从此扛起锄头、戴上草帽,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职业农民,带领全村30多户人家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几乎是在同时,谢巧阳从湖南长沙一所大学毕业,回到武义县城从事行政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若不是姐姐经营的网店需要帮忙,这位勤快而朴实的小伙子,也许将如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城市里努力拼搏,偶尔回老家看望渐渐老去的父母。
然而,当谢巧阳从公司辞职、专心从事农村电商那一刻开始,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随之出现:为了给消费者搜集最为地道、新鲜的农副产品,他时常辗转于武义南部山区的各个村庄,敏锐察觉到大山间蕴藏的巨大潜力;由于网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他的创业故事也被广为流传,引起了县乡相关部门的注意,最后被推选成为全乡最年轻的村支书。
出村、进城、离城、返乡……这是张群英和谢巧阳的真实写照,也是武义绝大多数返乡青年的人生轨迹。
2016年3月起,全国首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全面铺开,浙江成为获批试点最多的省份之一。创业的热忱、政策的红利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催促着年轻人回乡的步伐。
“一方面是一大批有才干、有理想的年轻人纷纷回归,却又时常陷入单打独斗、缺少归属感的困境,另一方面则是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空心化严重、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武义团县委副书记吕伟滔说。
近年来,全县75%以上的农村青年处于流动状态,南部山区更是高达95%,与之相应的则是农村劳动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红领新青年工程”应运而生,为的就是把这批青春力量凝聚起来,让更多年轻人成为振兴乡村的主力军。
山村 活跃青春身影
从武义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向西南方向行驶约20公里,便到了白姆乡横山村。
村庄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红岩风景区”内,坐拥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畲族特色文化。近年来,不少游客寻路而来,村里的农家乐也陆续开出。曾经“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听说有客人来访,年轻的村监会主任吴旭斌早早来到村口等候。在他身后,刻有“横山畲族村”字样的石头牌坊巍然矗立,村口小广场的提升改造工程正在火热进行中。
“虽说从小在村里长大,但若不是亲身参与,真不知道村干部不容易干!”这位胖乎乎的小伙子腼腆地说,高中毕业后,他就一直在村里和家人一起经营茶叶加工生意,是全村目前仅有的3名年轻人之一。去年11月,他主动报名“红领新青年”第8期培训,想“趁年轻做点事情”,今年4月当选村监会主任。村口小广场的提升与改造,是他参与的村重点工作之一。
然而,作为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建设资金如何筹集?经过公示的设计方案,遭到个别村民的反对,如何才能争取到大家的认可与支持?凡此种种,都让吴旭斌感到棘手。
翻开去年的培训资料,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的各项惠农政策及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为他指明了方向。更让他觉得实用的,是在培训时结识了一批年龄相仿、同样有志于乡村建设的同学,他们建立了“朋友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经常通过电话或微信,共同商议解决方法。
目前,全县共有60余名“红领新青年”在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现代农业等方面,成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第4期学员张群英在农技专家指导下,蓝莓品质不断改良,倍受市场青睐;在学员建议下,她又把新鲜蓝莓及其深加工产品放到网上销售,又通过微信朋友圈及时发布采摘消息,现在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并开发出蓝莓酒、蓝莓酵素等产品,有着“蓝莓皇后”的美称。
第6期学员吕虹霏,培训期间在专家指导下优化辣椒酱制作工艺,并在信贷资金支持下创办“虹禾谷”品牌,不到一年时间,售出辣椒酱2万多瓶,村里辣椒种植面积从20多亩扩展到100多亩,带动300多名农户增收。
近两年来,武义统筹各种资源和力量,为“红领新青年”提供政策及资金扶持,开展技术帮扶和创业指导,搭建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同时还组织他们参与治水剿劣、治危拆违、垃圾分类等基层工作。
曾经静默的山乡,随着这些青春身影的活跃,渐次热闹起来。
人生 从此与众不同
“大家好!我叫钟欣欣,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畲族姑娘,现任坦洪乡黄干村村党支部委员。”
这个冬日,当29岁的钟欣欣再一次站上讲台,与第一期“乡村红领菁英培训班”学员分享基层工作的心得时,言辞间有了更多成熟与自信。
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在武义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任职,第4期“红领新青年”学员钟欣欣感慨,作为一名曾经爱摄影、爱写作的文艺女青年,怎么也不曾想到,现在会成天走村入户,为村庄发展不停奔忙。
只不过,摄影技术被用到武义宣传片MV拍摄中,向更多人展现家乡的好山好水;深厚的文字功底,则为她撰写旅游文化节活动方案打下了基础。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乡村旅游活动,在今年11月时如期推出。
“乡村红领菁英培训班”,这是武义“红领新青年”工程的延续和深化,也是武义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启的一项新尝试。
今年11月到12月间,50多名像钟欣欣一样的“红领新青年”优秀学员及创业青年代表齐聚县委党校,成为第一期“乡村红领菁英培训班”学员,学习十九大精神、“三农”政策、农村工作基本守则等。今后,更多的“红领新青年”代表将加入这支队伍,接受更加专业、系统的培训,为振兴乡村贡献才智与力量。
从“红领新青年”到“红领菁英”,改变的是称谓,寄托的是年轻人对于乡土的热爱,以及对于乡村的美好期待。
一次课堂讨论中,第2期“红领新青年”、泉溪镇团委副书记邹洁武表示,习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意味着有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青年一代去担当。作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勇做改革发展“排头兵”,在平安巡防、治水剿劣等活动中作出表率,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
同样是第2期“红领新青年”、履坦镇徐主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林菊红说,党的十九大报告说出了老百姓最想听到的话、最想知道的事、最想了解的未来中国。今后,她将以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引,团结发动更多妇女同胞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青年人!你不能像风般飞扬,便应当像山般静止。”绿水青山间,一批批“红领新青年”用青春热情与智慧改变着武义乡村,也从中收获着别样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