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深读·人文世界

文化遗产
惠及民生

  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大遗址保护的长效机制,是文物部门与考古工作者的共同课题。

  “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2016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公布的“十三五”期间全国150处重要大遗址中,浙江有7处入围,分别是良渚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大窑龙泉窑遗址、临安城遗址、安吉龙山古城遗址、大运河(浙江段)、明清海防(浙江段)。其中,大运河与明清海防为跨省重要大遗址。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在大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上一直走在前列。到目前为止,完全位于我省的5处大遗址保护规划均已编制完成,以此来指导大遗址的考古研究、保护和展示利用工作。

  在大遗址保护实践进程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保护理念,也是一种创新。2009年12月,国家文物局制订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定义为“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目前,我省共有3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良渚遗址于2010年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经80余年的考古发掘与保护,良渚不仅是我省考古工作的引领者,也是大遗址保护工作的示范者,更是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龙头带动者。围绕遗址公园建设,良渚先后建成了良渚博物院、美丽洲公园、良渚玉文化产业园,以及汇观山、瑶山、塘山、良渚古城四面城墙墙基的展示点和文物修复现场,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考古发掘现场对公众进行开放。

  经过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经验积累,文物部门、考古工作者等深刻感受到,考古遗址公园不仅有利于解决大遗址保护面临的困难,也为大遗址的展示与利用描绘了美好的前景。

  2012年起,省文物局积极筹划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2013年公布了第一批8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上山、马家浜、湖州毘山、温州曹湾山、安吉古城、大窑龙泉窑、南宋皇城、吕祖谦家族墓。

  实践证明,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的细心培育是卓有成效的。入选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的大窑龙泉窑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马家浜遗址、安吉古城遗址则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库,让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浙江成绩单如此亮眼。

  2017年10月,省文物局启动了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的申报工作,力争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做强做深,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储备更多优秀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地对于遗址公园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据了解,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在去年建成开放,安吉古城和嘉兴马家浜正在建设遗址博物馆,同步进行的还有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过去提大遗址保护,应者寥寥。因为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的长期投入,且保护后的产出和成果不易显现。如今,考古遗址公园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不仅走进了百姓的生活,得到广泛理解,也为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起到了助推作用,还可以带动旅游业等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达到多赢的局面。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如果将广布中国大地的大遗址串联起来,我们将清晰地描绘出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轨迹。

  对待大遗址,我省一直选择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与众多千年大遗址相比,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但我们手中紧握的传承接力棒,时刻提醒我们,将大遗址、考古发现原汁原味地留给下一代。


浙江日报 深读·人文世界 00010 文化遗产
惠及民生
2017-12-08 5970544 2 2017年12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