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文化

起航,“向阳红10”再探大洋

“潜龙二号”自主水下机器人和水下滑翔机将亮相

  本报杭州12月6日讯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陈斯音) “向阳红10”船12月6日从位于舟山长峙岛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舟山海洋科技研发基地5000吨级科考码头起航,开始执行中国大洋49航次任务。

  大洋49航次计划时间为250天,分5个航段执行,航程超过25000海里。共有海洋二所、浙江太和航运有限公司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41家单位272人参加本航次任务。

  据介绍,本航次为落实深海大洋领域业务化工作和“蛟龙探海”工程,实施《深海资源勘探与开发“十三五”规划》,组织了空前综合的业务化航次,几乎涵盖了大洋研究的所有学科,集合了国内大洋科研和技术研发的顶尖单位。

  本航次将完成10项调查任务,包括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潜龙”装备系统应用,印度洋微塑料污染、缺氧和海洋酸化情况调查等多个方面。

  目前,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已经到执行的关键阶段。本航次围绕此目标开展不同程度的调查,基本圈定矿化异常区、矿化区、矿体/矿化体,并估算资源量。调查成果可望为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活动贡献中国智慧。航次中,将围绕环非洲U型区中的印度洋典型热液区开展底栖生物采样,同时开展热液区及附近区域水体的综合环境调查,为建立热液区环境基线和评估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支撑,这对履行我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环境调查和保护义务、提升洋中脊生物多样性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潜龙”系列装备中的“潜龙二号”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和水下滑翔机将在本航次中登场,将有望进一步推动“潜龙”系列装备的发展和业务化运行。“潜龙二号”AUV将于本航次第二、三航段在十几个调查区块内进行下潜作业,完成近300平方公里的微地形地貌、水体异常和磁力探测任务,积累现场工程化应用经验,初步形成业务化运行能力。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水下滑翔机将结合本航次大洋调查开展西南印度洋首次试验性应用,为后续4500米水下滑翔机的应用提供现场应用经验和技术储备。水下滑翔机的应用有望为业务化运行航次探索一种海洋环境基线调查新模式。

  瞄准科学前沿,关注海洋健康,本航次还将开展微塑料、大洋缺氧区和海洋酸化等环境热点调查。相关成果将用以评估印度洋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对增强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研究能力、提升海洋垃圾国际治理方面的话语权有积极作用。通过在印度洋90度海岭布放深海潜标,获取深海温度、盐度和海流连续观测资料。

  本航次还将揭示印度洋深层环流特征。目前,这一海域的深层和底层海流观测在国际上尚属空白。开展该海域深层和底层海流的观测,了解海洋动力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对海底资源勘查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航次中,通过综合利用投弃式气象浮标和波浪漂流浮标,随流漂浮观测印度洋海域大面积的气象和水文数据,也将为远海防灾减灾、海上航行和各类作业安全提供实时数据支撑,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保驾护航。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9 起航,“向阳红10”再探大洋 2017-12-07 5974886 2 2017年12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