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互鉴: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分论坛嘉宾热议——
“互联网+”推动文化交流共享
本报记者 曾杨希
互联网究竟给我们的文化带来了哪些改变?未来,互联网又将如何继续影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12月4日上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包容互鉴:网上文化交流共享” 分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网易CEO丁磊、中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数字版权和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怀特等文化领域和互联网领域大咖一起煮茶论道。
丁磊
分享旅行体验
技术发展促进文化传播
“我去过很多地方,埃及、敦煌、台北故宫博物院,互联网新的技术,尤其是这两年的VR技术给了我们非常多启发。”论坛交流开场,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丁磊第一个现身说法。
在丁磊眼中,技术发展能够让文化更好传播。他抛出自己的经历,“以前游敦煌需要拿着手电筒看壁画, 后来,参观了数字敦煌展览中心,如身临其境,非常震撼。”丁磊认为,未来,技术和手段可以更好地传播文化,“比如,借助VR等技术,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看遍文物古迹。”
论坛现场,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萧泓认为,网络游戏的发展也能帮助文化传播。他介绍:“我们最近在一款世界级电竞产品植入了中国元素美猴王,大受欢迎。我认为,把传统的中国元素做成世界级故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游戏就可以传播中国文化。”
在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眼中,互联网视频的崛起有助于文化传播,而其动力一定是创新。“其中,需要新生力量投入到创作中。同时,也需要打造一个开放平台,我们的视频合作伙伴有4万多家,每天上传9万多条视频,开放的生态才能让好的人才不断涌现。”
安德鲁·怀特
点赞中国版权保护
共建网络文化多元主体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论坛上,北京网络文化协会会长、中国动漫集团董事长庹祖海认为,网络文化的共建共享离不开三个主体:政府、网民和协会。
庹祖海说:“政府作为重要主体要依法管理和引导,为中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做好顶层设计;网民作为网络文化的消费主体,也是网络文化创造者,是网络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在政府、企业和网民的互动过程中,也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
第一视频集团董事局主席、迪拜中阿卫视董事长、APEC发展理事会理事长张力军也认为,网络文化传播离不开人。他说:“当下,每一个人都是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我们不但自己在生产大量内容,我们也看别人的内容,人和流量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在中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数字版权和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怀特眼中,重视网络文化传播主体,就要鼓励大家创造文化内容,同时也要重视版权保护,给内容创造者提供报酬。
在论坛上,他还公开点赞中国的版权保护。安德鲁·怀特说:“过去五年,中国非常关注版权保护,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都有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我认为,这对于互联网文化传播非常重要。”
单霁翔
透露故宫博物院最大挑战
让文物“活起来”
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会卖萌、数字敦煌平台让人通过网络就能身临其境……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抒写在古迹里的文物都“活”了起来。
而活起来的文物,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论坛上,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登场就直言:“今天遇到了最大的挑战,是观众数量增长太快。”
备受关注的背后,离不开故宫博物院对互联网的拥抱。单霁翔介绍,2013年开始至今,故宫博物院的1862690件藏品全部网上公示,目前,正在全力以赴将二维、三维影像等信息输入网站、微信。
不过,单霁翔认为,一个好的数字博物馆,不在于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关键在于原创,“比如,我们制作了数字绘画,点击以后鸟会飞、吃食,会叫,再点击,还可以看它的羽毛和身材。我们还推出过关于养心殿的互动区,人们可以坐在宝座上批阅奏折,还可以和虚拟大臣聊天。”
在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的眼中,将文物数字化将更有利于文化的保护传承。他透露,敦煌石窟有了数字敦煌项目,经历了将近30年的历程,完成了180多个洞窟数字化。去年5月,敦煌石窟实现了中文版数字敦煌分享,网民们只要点点鼠标,就能畅游敦煌石窟。
此外,王旭东还透露:“在科技部和国家文物局支持下,莫高窟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成,我们可以随时掌握自然因素对莫高窟壁画的影响。”
王旭东说:“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思维的挑战和能力的挑战,即我们能不能用互联网的思维带动文物事业向前迈进,有没有能力深度挖掘文物价值,我觉得这两个挑战,我们必须面对,不能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