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宪法故事 弘扬宪法精神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馆一年间
本报记者 万笑影 施宇翔
杭州,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起草地。因为“五四宪法”,杭州在中国宪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获得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
一年前,全国第一家以宪法为主题的陈列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西子湖畔开馆。
如今,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已成为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展示社会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窗口。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已接待观众12.28万人次。
在第四个“12·4”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记者再次走访“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感受宪法精神带来的力量。
一次思想的洗礼
11月28日上午9时,“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刚开馆,杭州北山街馆区就迎来了一拨参观者。
从序厅到复原陈列,再到主题陈列,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述,参观者们时而驻足,时而询问,时而沉思,时而感慨:“像是亲身经历了‘五四宪法’从起草、讨论、通过到实施的全过程”“受到了深刻的宪法主题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从游人如织的北山街84号大院往西1000多米,位于栖霞岭54号的栖霞岭馆区内,一场名为《宪法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展览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将于12月4日向公众开放。
栖霞岭馆区以现行宪法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与北山街馆区互为补充,重点回答了什么是宪法、宪法规定了什么、宪法如何实施等问题。
“一馆两点”,围绕宪法这条主线,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一个生动的课堂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让制宪修宪的光荣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成为了可听、可看、可讲的中国宪法故事。
除了普通式的讲解之外,陈列馆还采取交流式讲解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讲解内容,做到因人施讲。
作为陈列馆第一批普法志愿者之一,今年54岁的王玲一个星期至少有一天会在陈列馆做志愿讲解员。“受益匪浅,既来自于每次讲解,也来自参观者。”她说道。
2017年3月至今,陈列馆已招募各类志愿者154人,为参观者提供了3500多个小时的普法志愿服务,已基本实现每天都有志愿者在馆服务。
讲述中国宪法故事,解读宪法内容,弘扬宪法精神……这里,有物可看、有史可听、有感可悟,是社会各界了解宪法、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的生动课堂。
一种精神的传递
陈列馆前,宪法宣誓墙巍然屹立。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截至目前,已经有90多批次、1700多人次在这里进行了宪法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频频回响于此。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宪法故事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有力的故事,讲好宪法故事就是讲好法治故事。
以讲解员夏文玲为主角拍摄的“我与宪法”微视频,参加了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举办的“我与宪法”优秀微视频作品征集展播;杭州学军小学学生刘佳樱把杭州与“五四宪法”的故事搬上了演讲台,荣获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总决赛全国一等奖……陈列馆向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人讲述着宪法故事,而更多的参与者、参观者将宪法故事“讲”到全国各地。
如今,陈列馆还将展馆“搬”到了网上,打开“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微信公众号上的“虚拟展馆”选项,观众可以足不出户地边听讲解边“参观”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