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歌剧舞剧院《遇见大运河》惊艳埃及
运河流千年 古国再遇见
本报记者 刘慧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初冬暖阳时节,杭州歌剧舞剧院开启“世界运河遇见之旅”,走进同为古老文明之一的埃及,用文化遗产这一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文化浙江魅力,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一座桥梁,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民心相通的社会根基。11月28日与30日,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分别在开罗歌剧院和亚历山大剧院上演,美丽的中国传奇打动了当地观众。
水故事
流淌千年历史
当地时间11月28日,开罗歌剧院,杭州歌剧舞剧院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在埃及首演。千年流淌的中国大运河,宛如一条生命之河,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流到了埃及,将当地观众的心,带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大幕拉开,一束追光定格舞台中央——那条在桨声灯影里流淌了1000多个春秋的京杭大运河,幻化成无数水珠,滋润人们心田。
画面定格、时空交替——随着“开凿、繁荣、遗忘、涅槃、又见运河”的情节线,一群寻踪大运河厚重历史的现代人,怀着对大运河文化的不同理解和感受,抒发出对大运河的深深眷恋与热爱,让观众从新的视角审视这条流淌了千年的运河,体验这条河流所蕴藏的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
是夜,沉浸在美丽故事中的埃及观众,用掌声一次次表达他们的兴奋。演出结束时,埃及文化部部长希勒米·纳姆纳姆走上舞台高兴地说,你们的演出非常精彩!中埃两个文明古国都拥有一条运河,对人类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场不少观众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让他们非常震撼,也产生了强烈共鸣:“埃及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但古代交通不便,两国人民想直接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如今,一部舞剧就能让我们领略到千年运河文明的迷人魅力。”这样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遇见大运河》是一出艺术家和文化遗产保护者向人类文明的致敬之作。它不仅艺术地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风貌,而且强烈地表达了对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现实思考。在首演前的11月26日,《遇见大运河》剧组走进埃及艺术研究院,与全院师生一起交流技艺。首演当晚,埃及艺术研究院的师生高兴地说,对埃及观众而言,这不仅是一部单纯的舞剧,它还承载了文化遗产传播的社会功能,不但展示了运河文化的灿烂,更进一步唤起了人们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大运河,流经千里,心系万家。如今,杭歌携“大运河”来到埃及,遇见苏伊士运河。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和埃及的苏伊士运河,都是伟大的人工工程,也是劳动者的杰作,世世代代的两国运河人,用勤劳和智慧呵护着运河,而《遇见大运河》正是对运河文化的诠释和再现。
水分子 联通文化丝路
这是一次历史的遇见。
中埃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就将两国联系在一起。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的碰撞交流,从这一条贯穿东西的交通线路开启。《遇见大运河》自11月25日抵达开罗后,便深切感受到埃及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你好,China,你好,朋友!走在埃及街头,总能听到这样的招呼声。
当地时间11月27晚,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灯火通明。小剧场里,杭州歌剧舞剧院热烈欢快的歌舞表演《辉煌新时代》,拉开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成立15周年庆典序幕。
在这场名为“我的中心,在我心中”的文艺晚会上,来自杭州歌剧舞剧院和埃及艺术研究院的专业演员、旅埃华人歌手以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汉语班、武术班的学生们联袂奉献了90分钟的精彩文艺节目。杭州歌剧舞剧院的女子群舞《丝路飞天》让人们看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条古老的丝路正在焕发新活力。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压轴献唱的阿文歌曲《甜美的事情》和中文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则将晚会气氛推向高潮。
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于2002年10月29日正式落成揭幕,旨在宣传、推广中国文化艺术,深化中埃两国在语言、文学、教育和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双边文化协定和执行计划的实施,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关系。
晚会现场来了很多中外友人,他们见证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石岳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作为新世纪我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所大型文化中心,是沟通中埃两个伟大文明的重要纽带。自从文化中心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埃及朋友相聚在此,学习中文,学习中国功夫,结交中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化,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花在这里绽放。
中埃建交60年来,相似的历史、共同的利益和一致的发展目标使两国友谊不断加深。如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两国不仅互派留学生,开办孔子学院,还举办了文化周、电影节、文物展、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国文化在古老的埃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埃及朋友深深迷恋着中国文化,他们以讲中文为荣,以会中国武术为傲。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记者了解到,近10年来,中国文化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国家建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构筑起一座沟通世界的桥,绘织出一张联结文明的网,浇灌着中外友谊之花。
当地时间11月27日上午,《遇见大运河》剧组还走进苏伊士运河大学与师生们交流,言语间流淌着浓浓的运河情。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埃方院长哈桑·拉加布说,作为文明古国,我们比其他国家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各种文明都值得尊重和珍惜。我们既要传承本国文明,也要维护和促进文明多样性,共同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有“和”的精神,才有“合”的力量,“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沿线国家乃至世界文明互鉴的大舞台。
水密码 诠释美好未来
再挥手,夜已深。眺望运河,心中泛起阵阵浪花。《遇见大运河》历经3年采风、创作,两年演出、传播,5年的时间最终要圆一个梦——让运河之水在世界舞台上流淌。
为了让演员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感受文化,更好地将中国厚重的千年历史文化,通过艺术表演全方位地呈现给世界,在创作中,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遇见大运河》编导崔巍将运河沿岸的人文风情、地域文化元素与剧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舞蹈语汇中大胆注入行为艺术与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传统与现代结合、历史与未来结合、自然与情感结合,在带给人们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又给以心灵的震撼。
阳光有七色,文明有多彩。正是因了这些色彩,世界文明有了交流互鉴的价值。崔巍说,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构建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如今,我们要用舞蹈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搭建起一条文化新丝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语,恰好可以作为中埃两个文明古国艺术家这次相聚的生动诠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明的积淀为支撑。我们漂洋过海齐聚一堂,为国家文明的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崔巍说,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萃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把具有当代价值的人文品质和文化精神发扬起来。
作为一部文化遗产传播剧,《遇见大运河》剧组在创作之初就设计了国内国际两条巡演线路,并采取座谈、展览、行为艺术等多种传播手段,形成了作品的宣传系列,成为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传播行为,对宣传中国大运河,普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作出了贡献。
《遇见大运河》所选取的巡演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重要共建国。在崔巍的行程表上,《遇见大运河》还将继续开启“世界运河遇见之旅”,与巴拿马运河、科林斯运河、莫斯科运河、伊利运河等世界著名运河相遇。这些运河都是人类伟大的遗产。在崔巍看来,通过巡演,中国大运河将与世界其他运河对话,中国文化将与世界其他文化遇见。以运河文化为依托,《遇见大运河》搭建起了东西方交流沟通的桥梁。
人们期待着,遇见大运河,漂洋过海再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