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今日衢州

谱写衢州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作为。

  临近岁末,如何做好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答卷?如何为来年发展谋划一个良好的开篇?衢州市委、市政府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省委、市委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千方百计把经济工作抓上来,力争年底拿出一份好的成绩单,确保明年乃至更长远发展有一个好开端。

  找准切入点

  抓实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判断,靠什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怎样兑现“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说一千,道一万,唯有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从开化县城驱车6.5公里,沿着霞洲大桥便可驶入开化音坑乡下淤村。桥下,马金溪缓缓流淌;岸上,游步道两旁绿树成荫。“下淤村的风景原本就很美,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规划、乱搭乱建,找不到发展方向。”村支书叶志廷说,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中,下淤人找准切入点,紧抓机遇,通过项目扶持,村里改造了房屋外立面、游步道、文化广场,建设夜晚亮灯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提升,有了更好的接待条件。“以前村里条件不好,村里人都去外面打工,现在都回来了。”叶志廷说,如今,960多名村民当中,有200余人从事与旅游相关工作,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2万元。

  “乡村振兴,基础在建设美丽乡村,根本要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我们把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遗余力振兴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衢州市农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收入增幅达到9.8%,位居全省首位。

  以上率下作示范

  不忘初心勇担当

  一个地方发展得怎么样、精神面貌好不好,主要看领导干部,核心看一把手。领导干部必须要以上率下当先锋、打头阵,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上下同欲抓落实,齐心协力共担责。

  近日,从北京归来的党的十九大代表、龙游县大街乡贺田村党支部书记劳光荣,忙着与全村百姓商量如何实施“贺田振兴计划”,加快绿色发展,强化红色保障,践行“两山”科学理念,让村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走在贺田村错落有致的农舍间、绿树成荫的村道上、曲水清流的公园里,劳光荣很自信:“随时到村里来看,都是‘垃圾不落地’。”

  当初,下决心从“垃圾”这件事着手,改变“脏乱差”村容村貌的劳光荣,被人戏称作“垃圾书记”。贺田村首创的“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农村保洁机制,在全国都出了名。为了保持村容整洁,劳光荣想了许多管用的“土办法”:村民每天上午8点前将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投放到指定点,村保洁员上午9点半之前清运完毕。每个垃圾袋都贴上了可识别的“身份证”。哪家乱扔垃圾,一查袋上的编码就知道。村里还成立卫生保洁测评组、监督组,卫生检查打分结果全部公布上墙。

  几个月坚持下来,村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变化。就连城里人都头痛的垃圾分类,在贺田村却能分得清清楚楚。

  贺田村“家底”薄,当年是集体经济接近空白的“空壳村”。靠着劳光荣四处奔走争取来的各方支持,村里的“家业”一项项置办下来:修建了标准防洪堤,让溪滩两岸免受洪灾侵扰;新建8公里多林区道路,毛竹运下山每担能省下8元多的成本;原本住在破旧泥墙矮房里的老人,也迁入舒适的老年公寓,有配套的活动室、卫生室。

  现在的贺田村,不仅卖竹子,更卖生态、卖风景,给村民开辟出新的致富路。从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落后村庄到如今每年已有20万元的集体收入,贺田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大路越走越宽广。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以宏伟蓝图凝聚人心,用苦干实干开启未来,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国家、走向复兴的宝贵经验。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亦至关重要。

  细雨打湿了衢州市柯城区石梁溪两岸,新翻的土地又种上了一垄垄的柑橘苗,浇水、开沟、除草、平整土地……橘农一大早就忙碌起来。近日,省财政厅公布2017年度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名单,作为衢州市两个试点之一,柯城区规划面积2.5万亩、总投资约9亿元的田园综合体正式开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平台。”柯城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柑橘产业是柯城农村的主导产业,石梁溪两岸是柑橘主产地。柑橘曾经是柯城农民的“开心果”,又一度成了“伤心果”,柑橘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柯城区致力打造以“柑橘+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框架的田园综合体,围绕白云山、石梁溪、现代田园示范带,沿溪依次布局现代农业项目:柑橘出口加工园区、田园综合体服务区、柑橘森林公园、中澳柑橘风情园、农法自然现代农业示范园、赛石田园。

  田园综合体让当地橘农看到了新的希望。溯石梁溪而上,来到黄茶村,正在除草的橘农吴双良在这里有2亩多地,种了3次柑橘都被冻死了,干脆放弃,让地荒在那里,今年流转给了农法自然(浙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橘苗刚种下,老吴已在这块荒地上收获了“果实”:除掉“五险一金”,他在农法自然公司打工,每月可领工资3700元,每年还能拿到土地租金2000多元。而黄茶村等村庄通过土地等资源折价入股,村集体经济每年可获得50万元的分红。

  蓝图绘就,航向已明,雄风正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衢州正努力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综合来稿)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17 谱写衢州发展新篇章 2017-11-30 浙江日报2017-11-3000005 2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