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观点

比尔·盖茨当选
让院士制度回归初心

  比尔·盖茨当选院士,释放出正面讯息,不仅打破了公众对院士评选的认知、对科学界人才选任的认知,也提醒我们要让院士评选回归初心。

比尔·盖茨当选

让院士制度回归初心

张 萍

  这两天,新增两院院士名单相继出炉,128人的名单里,最令人瞩目的是外籍工程院院士比尔·盖茨。很多人嘀咕这个老牌首富的履历表上可是连大学学历都没有,怎么可以担当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至高荣誉?

  院士制度起源于西方,早在十七世纪中叶,法国建立了最早的院士制度,声名遐迩的法兰西学院就是产生于这个时期。院士制度及国家学术机构的出现,与近代科学研究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且成为一国学术专业化、职业化和体制化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第一批院士产生于1948 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酝酿建立学部制。1955年,中国科学院正式宣布成立学部。自1997年起,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同步进行每2年一次的院士增选。

  在评选的标准上,《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或在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以此衡量,在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影响上,比尔·盖茨13岁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从哈佛大学退学后与好友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同时,他也是首席软件设计师,推出了改写历史的Windows操作系统,并正以第四代核能技术行波堆,与中国展开深度合作。良好声誉的这条指标更是无出其右,蝉联首富榜单、创办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贫困人口健康,是全世界富而有礼、富而仁义人物的代表。

  比尔·盖茨当选院士不仅是实至名归,而且可以纠正对院士过度神圣化的舆论观念。不可否认,院士是珍贵的国家思想库,但在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科学院只是荣誉性科学团体,相对较为松散,英国皇家学会和日本学士院的科学家分别称为Fellow或者Member,相应的中文翻译为会员,没有“院士”称呼所暗含的行政和权力色彩。本来,设立院士制度的初衷是对获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予以荣誉性认可,进而促进新的科学工作者为之努力奋斗。一旦院士称号一手关联地位、荣誉、待遇,一手连接着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有关基金项目和科研奖励评审等诸多方面的权力,那么引发全社会热切关注,乃至影响评选标准和评选流程都是可想而知的。

  现在,无大学学历、无学士学位、无博士学位的“三无”人员比尔·盖茨入选工程院院士,释放出正面讯息,让舆论在哗然声中开始审视院士的评选标准。此前,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有人通过这位“无博士学历、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的“三无”诺奖得主的经历,质疑中国的院士制度为什么不能做到“唯才是举”,一度使两院陷入舆论漩涡。

  盖茨的当选也让大众开始审视关注院士的真正作用。选出院士并非是为了打造一个高高在上的科学殿堂,英国皇家学会就曾明确表示希望当选科学家拿出科普的态度——科学家必须学会与大众交流,并应将其视为己任。比尔·盖茨在软件工程上的贡献,在企业经营上的成就,在慈善社会活动上的声誉,以及他传播的科技可以改变世界的讯息,无疑是一般院士暂时还无法实现的社会传播效益。比尔·盖茨当选院士,不仅打破了公众对院士评选的认知、对科学界人才选任的认知,也提醒我们要让院士评选回归初心。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6 比尔·盖茨当选
让院士制度回归初心
2017-11-29 浙江日报2017-11-2900007;5849256 2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