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智库建设服务地方社会
高校智囊团 多出金点子
本报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周礼 陈婧 贾侃
编者按: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如何让智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显现其影响力?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一直以多出“好点子”,出好“金点子”为己任,探索了一条视野通达全球、实践扎根浙江的智库建设新路。
浙工大智库建设服务地方社会
高校智囊团 多出金点子
本报记者 马 悦 通讯员 周 礼 陈 婧 贾 侃
为我省大量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成为它们的智力库;发挥综合性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智力优势,成为地方政府的智囊团;聚焦民情民意,成为社会舆情的温度计。浙江工业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建全球智库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等十多家专家智库,服务地方社会。“十二五”期间,承担各类合作项目800多项,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助力中小企业转型
“苏、粤、浙三省以较高的综合景气指数领跑全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集中反映了近年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主要省份在振兴中小实体经济、完善各类资本市场、促进上市中小企业发展以及通过改善政策和服务环境提振中小企业家信心方面所取得的显著实效。”这段分析来源于一份含金量高、权威性强的报告——由浙江工业大学中小企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
2011年起,每年9月,浙工大中小企业研究院都会定期发布当年的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该研究院执行院长池仁勇告诉记者,这份研究报告用科学的量化方法,摸清各地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家底,指出问题,哪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经济行为活跃,哪些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只要报告在手,一切都清清楚楚。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浙江的部分中小企业也常常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与企业家座谈中发现问题后,研究院的老师们开展了国内外的比较调研。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研究院提交了《关于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创新模式的对策建议》等5项研究报告,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编发《成果要报》,对国家金融政策的制订发挥了作用。
除了摸清企业的家底,“智囊团”还为我省大量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例如,浙工大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为杭州市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开发完成计算机设计辅助系统,单款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50%以上,提升产值与销售额10%以上。该中心先后为80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及咨询服务,其中开展工业设计和产品开发34家,开展技术研发服务362家,为222家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企业服务满意率超过90%。
助推特色小镇发展
从曾经的废弃农场到如今国内首家、亚洲最大的巧克力小镇,嘉善大云镇的变化离不开浙江工业大学小城镇城市化协同创新中心的出谋划策。
在规划编制与研究中,该协同创新中心从概念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三年行动计划到方案落地,建设施工图,综合性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智力优势凸显出来,成为地方政府的高参。
小小的“巧克力”产业,定位看似单一,但与旅游、文化等相融合,就有开拓和挖掘的空间。参与规划设计的浙工大城乡规划系教师龚强介绍,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通过拓展时空视野、把握旅游经济新常态等时代机遇,团队教师创新性地提出了“田镶玉”的空间组织模式:“‘田’就是政府搭建的小镇客厅、巧克力乐园等大平台,可以用来策划相关的活动,‘玉’则是企业、社会、民众等,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让市场作选择。”
“全省首批确立的27个省级特色小镇名单中,由浙工大小城镇城市化协同创新中心参与规划编制与研究的小镇有4个,其中余杭梦想小镇和嘉善巧克力小镇的建设工作中心全程参与。”龚强说。
2015年,浙工大率先行动,充分发挥学科综合的研究优势,汇集城乡规划学、建筑学、设计学、公共管理学、工商管理等8个学科的专家队伍,成立了浙工大小城镇城市化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投身于“特色小镇”创建的实践行动中。当下,浙工大的研究团队正总结规律与经验,致力于如何从理论上深层次剖析特色小镇建设的模式与路径,把浙江的实践推向全国。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浙江老百姓最关心什么民生问题,对今后的生活还有哪些期待,翻开《浙江省社会舆情蓝皮书》,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舆情是社会的温度计。2014年,省委宣传部与浙工大共同成立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聚焦民情民意。3年来,舆情中心开展了价值认同、信心指数、信任状况、安全感受和生活感受等5个方面的全省社会公众大数据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浙江省社会舆情蓝皮书》。
《浙江省社会舆情蓝皮书(2017)》中,我们看到的是浙江百姓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社会保障的不断提高。细化到民生热点上,2016年,浙江百姓对目前养老状况的满意和比较满意者达到了59.5%,公众对于养老服务的满意度相对于前两年明显提升。同时,老百姓对义务教育充满信心,公共文化建设成绩得到肯定。
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说,《浙江省社会舆情蓝皮书》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舆情支撑,也为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样本借鉴,真正成为政府倾听民意的一个窗口。
在紧盯经济社会的前沿动态之余,一大批浙工大的教授们活跃在区域改革发展、城市治理机制、城乡社区治理等领域,架设交流的桥梁,倾听人民的声音,担当社会治理的“监督者”和“谋划者”。机械学院董红召教授团队根据杭州“小红车”运行轨迹,分析杭州交通热点线路、易堵路段,有关成果已经运用到杭州的公交站点设置中,成为大数据时代城市精准管理的一个样板。
来自教学一线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架设交流的桥梁,倾听人民的声音,浙工大教师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