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专版

文章导航

浙商回归潮涌名城名都

  浙商回归潮涌名城名都

  傅静之 胡龙玉 张宏伟

  冬日的朝阳温暖和煦,在这个丰收季播下来年的希望。11月7日上午,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北京精雕高端数控机床及机器人研发项目现场人头攒动、彩旗猎猎。10时多,随着一声“开工”令下,20多辆工程车喇叭齐鸣,工人们迅速奔赴各自岗位。这标志着宁波市15个浙商回归重大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宁波向即将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献出的一份礼物,也是当地招商部门在全省各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前“抢先”交出的成绩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在宁波建设“名城名都”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背景下,本月初集中开工的15个项目总投资达211.48亿元,项目规模大、质量优、亮点突出,其中智能制造、新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项目9个,总投资额占到了6成;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6个,总投资在4成左右。这些项目均突出招大、引强、选优的导向,投资方主要来自于央企、民营500强、优质民企,呈现出科技含量高、环保标准严、发展前景好等特点。

名城名都声名鹊起 百亿项目纷至沓来

  近年来,宁波“以浙商回归为牵引,坚持民资、国资、外资一起上”,紧紧抓住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改革试点的机遇,吸引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PPP项目、创新型项目落地,其中就有大众、华强方特、海越新材料、东华能源等一批百亿元重大项目在甬建成、投产,“名城名都”的目标越发清晰。

  在项目选择上,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等都搭上了宁波产业经济转型的“快车”。江丰电子、墨西科技、中车新能源、紫园生物、复能新材料、苏氏精密、京威电池等百余个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建成、投产,这些都使得宁波经济发展的动能更强劲澎湃。今年前3季度,仅浙商回归产业项目中的八大万亿产业和特色小镇项目,实到资金就达117.37亿元,在所有浙商回归产业项目实到资金中占比接近5成。

  一个个百亿项目的引进,一批批新型产业的崛起,少不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宁波坚持引资引智并举,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促项目,引进了更多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来甬创业创新。宁波推出的“3315计划”旨在引进并重点支持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前来创业创新,力争其中30名列入国家“千人计划”、300名列入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00名列入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新增海外创业创新人才5000名。宁波还“大手笔”推出了“资本引才”政策,每年斥资1.5亿元在全球范围内“圈人”,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的高端人才共同参与到打造“名城名都”的队伍中来。

紧扣自身经济特点 各区县市齐头并进

  宁波市辖各区、县(市)根据自身的经济特点,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临近年末,大家都交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

  奉化积极落实众兴新材料、亚德客精密气动元件、比亚迪新能源客车、京威动力电池等一批“大、好、高”项目。围绕近两年重大待建、在建产业项目,全面打响招商引资“攻坚战”,梳理并罗列了“时光宁波”风情小镇、宁波奉化友邦金融项目、奉化万达广场项目等48个重大产业项目,列出季度项目进度计划,并形成了项目进度周报、月报、季报制度。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引进了“一带一路”财产保险公司项目和“丝路扬帆”特色小镇项目。奉化还耗费一年时间建立起土地、项目、人才等要素资源库。目前,该资源库中汇集了涵盖工业、旅游、商贸、生态观光农业等产业的存量土地和厂房信息,可实现项目快速落地。

  余姚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县级试点示范区建设,全面深化招商引资举措,依靠专职队伍、企业家队伍、姚籍人士、中介机构等“四支队伍”,切实形成政府引导、多平台参与、多载体推进、各方面联动的招商引资大格局;同时,充分利用机器人峰会、浙洽会、宁波·北京投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大力推介中意宁波生态园、“千人计划”产业园、机器人小镇、余姚经济开发区等重大平台,并成功引进中意启迪、川崎机器人、瀚普智慧科技等9个智能经济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逾115亿元。

  此外,鄞州在资本引进中大显身手,以昆仑信托为龙头的金融资本项目实际引进资金85.21亿元。宁海凭借山海自然优势独揽旅游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达171.21亿元。在北仑,总投资达25亿元的宁波国际赛道项目仅用时两年就正式建成启用。杭州湾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势头强劲,继上海大众、华强方特等项目建成之后,康泰博、精雕、复兴主题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特别是智能终端产业园正式启动,未来3~5年内计划引进不少于30家智能终端产业研发机构和不少于100家智能终端产业生产企业,力争于2020年前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

勤走一线勇破难题 深化“最多跑一次”

  今年以来,宁波全市上下深入开展 “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各级各部门主动到报批一线、改革前沿、项目现场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力促回归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出效益。

  就在本月,总投资65亿元的清洁能源新材料项目——东华能源丙烷资源综合二期项目开工。该项目瞄准高端多元共聚材料市场,新建一套66万吨丙烷脱氢、两套40万吨聚丙烯和配套设施;待2020年建成投产后,项目所在地——大榭将成为国内重要的聚丙烯生产基地之一。而这个项目就是当地把“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落到实处的又一硕果。

  据东华能源宁波项目的负责人介绍,前期为了加快项目落地开建,相关部门从项目报评之初就从安评、能评等方面提供超前服务,为项目推进节约了大量时间。在项目前期试车过程中,政府部门积极协调热电供应、氢气供应等,为企业节省高额成本的同时,更为项目的如期开建提供了保证。“这里的政府部门太给力了,大榭这边只用了2000吨蒸汽、2000万元就试车成功,这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在开工仪式结束后的座谈会上,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铭祥激动地说。

  为了众多浙商回归及外商投资项目能及早拐入“快车道”,负责招商引资的各个部门可谓“急人所急”,不断将“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到推进项目落地的每一处细节中去。当地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导向,进一步聚焦问题、精准发力,不断完善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网上办”“就近办”的具体路径,实现全市域范围内“全城通办”,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通知》,对6方面25项重点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倒排时间表,挂图作战,力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前不久,宁波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小窗口大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宁海实践,在175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在第二届全国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典型案例展示“百优十佳”名单中双双上榜,收获了众多民众和企业的点赞。

增资彰显投资信心

直接融资成新亮点

  在制造业不断谋求转型升级的当下,不少外来企业不但在宁波扎根下来,还相继大手笔增资,这彰显了他们对于自身项目发展以及宁波投资环境的信心。

  总部位于北京的精雕科技集团,在“浙商回归”的号召下,于2015年落户杭州湾新区。这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通过首批认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截至2016年底,获得了100项国家专利及37项软件著作权,主持行业标准的制定2项。在本月初集中开工的15个项目中,我们又一次邂逅了精雕的“身影”,这正是该集团进驻宁波之后马不停蹄开建的第一个增资项目。据悉,目前精雕在华东已拥有3000多家客户,并于去年6月开工建设宁波精雕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一期工程。一年多来,杭州湾新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并积极解决各种难题,加上配套和生活环境的日益完善,精雕集团在今年果断决定追加投资,总投资达到20亿元,增设机器人研发制造和精密配件加工中心,期待投产后能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的工程技术服务。

  在积极推进产业招商的同时,直接融资的快速增长也成为今年宁波招商引资的新亮点。当地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社会资本,着力加大企业上市和公共基础设施PPP合作。截至2017年9月底,太平鸟、江丰电子、美诺华药业、镇海石化工程股份、浙江大丰实业、大建工业、圣龙汽车动力、日月重工、旭升股份、君禾泵业等13家企业首次IPO上市,创历年上市企业数之最,共计募集资金41亿元。杭州湾新城、观海卫新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等11个公共基础设施PPP合作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23.4亿元,当年引进省外资金23亿元。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在注册资本3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增加注册资本金72亿元,成为宁波首家注册资本金超百亿元的金融企业。

扩展浙商“朋友圈”

乡情招商成效日显

  今年上半年,世界500强企业法国ENGIE集团宣布出资3.5亿元,收购了浙江联盛新能源集团25%的股权。此次股权交易完成之后,双方新成立的公司将投入300多亿元,到2020年预计开发超过40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业务范围逐步扩展至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业务领域,这是历年来宁波首个签约的世界500强能源类外资项目。据介绍,这个全球能源领域的“大鳄”之所以来甬投资,离不开联盛创始人何旖莎浓浓的乡情。这位土生土长的镇海人,在2015年底被家乡的投资环境和创业氛围,以及全过程、全方位、一站式的“妈妈式”服务所打动,将集团总部搬到镇海,成为宁波市乃至全省浙商回归、总部经济发展和零地招商的典型。

  用乡情打动人,用真情留住人;不管是远道而来的外资企业,还是与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浙商企业,宁波都为他们真诚地营造“家”的氛围。早在今年春节长假之后的上班第一天,全市就召开推进浙商甬商创业创新千人大会,吹响了广大浙商甬商“二次创业”的号角。为让更多在异乡打拼的浙商、甬商回甬投资,宁波在“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依托“世界宁波帮大会”、“深圳·宁波周”活动、“宁波与上海产业资本对接会”等招商活动,加强与浙商、甬商的联系;其中,“深圳·宁波周”现场签约近900亿元,创历届宁波周之最,宁波目前还计划前往北京和广州等地举办一系列投资推介活动。另一方面,每年通过浙洽会、甬港经济论坛等重大主题活动,组织浙江尤其是宁波的在外投资商回乡实地考察,真切地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共同畅想未来的广阔前景。目前,宁波市经合局与40余家遍布国内的宁波商会建立了紧密联系,不断扩展浙商、甬商“朋友圈”,与他们建立起了牢固的情感纽带。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宁波浙商回归项目443个,实到资金511亿元,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19%。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3 浙商回归潮涌名城名都 2017-11-23 浙江日报2017-11-2300004;浙江日报2017-11-2300006;浙江日报2017-11-2300011;浙江日报2017-11-2300013;浙江日报2017-11-2300016;浙江日报2017-11-2300008;浙江日报2017-11-2300012 2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