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深读·美丽乡村

浙江农业品牌
看过来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农业品牌化为浙江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是农业品牌创建的一种重要类型。

  目前,浙江已打响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其中既包括“丽水山耕”这样的全产业品牌,也有像西湖龙井、三门青蟹等单品品牌,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文脉挖掘、区域形象提升、农民收入提高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丽水山耕

  “丽水山耕”是地级市层面较早整合全域农业资源的品牌,以丽水一流的生态环境作为核心价值支撑,整合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菊米、处州白莲等声名远播的农产精品。

  2014年,丽水市委托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进行品牌战略规划,挖掘埋藏于丽水大地独特的深厚文脉,将区域名称、区域地貌、农耕文化相结合,创建了覆盖全市域、全产业、全链条的区域公用品牌。

  截至2016年底,“丽水山耕”品牌已吸引230家农业主体加入“母子品牌”运作,经“丽水山耕”背书的农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仅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就超过27亿元,产品平均溢价33%。

  西湖龙井

  始于唐代的西湖龙井,在乾隆钦点胡公庙前十八棵“御树”后,品牌效应就已显现,如今更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被称为世界“绿茶皇后”,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构成了独特的龙井茶文化。

  今年5月茶博会出炉的“中国茶叶区域十大公用品牌”名单上,西湖龙井赫然在列。“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市十分重视西湖龙井茶品牌建设,除了颁布《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明确生产地域范围、实施统一标识管理和商标保护,每年还投入上千万元对西湖龙井茶品牌保护、产业发展、企业培育进行扶持。

  余姚榨菜

  余姚是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之一,也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榨菜之乡”。余姚榨菜生产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从姚北棉区开始,如今已成为余姚市农业的主导产品之一,如当地民谣所唱:“颗颗榨菜头,垒起幢幢新高楼”。

  从最初的自种、自腌、自卖的传统加工模式,到逐步转化为现代化生产加工模式,余姚引导榨菜产业一步步走上新的发展轨道。自1999年余姚榨菜产品第一次获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以来,余姚开始实施榨菜产业统一的品牌战略。早在2005年,当地政府就和榨菜协会联手颁布《余姚榨菜地方标准》,为做强品牌打下了深厚基础。

  三门青蟹

  “何物可供郎下酒,糖颓青蟹砺江蚝”,台州三门养殖青蟹已有200余年历史,而三门青蟹也以个大、体壮、色泽鲜艳、肉味鲜美驰名闽浙沪。从2001年起,三门县政府便前往上海、杭州等城市积极开展青蟹推介活动,同时在全国首家注册“三门湾”牌青蟹商标,开发青蟹专用礼盒和包扎带。

  近年来三门连续举办“中国青蟹节”,利用节庆文化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并搭载生鲜链和互联网快车进一步打开销售渠道,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和奖项。据估算,目前三门青蟹品牌价值达到40亿元。

  雁荡山铁皮石斛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雁山记》第三卷中即对雁荡山一带出产金钗石斛进行了记载,《本草从新》中更是直言:石斛“味甘者良,温州最上”,而文中“温州”即指乐清的雁荡一带。多雾、高湿、无霜、无污染的雁荡山为铁皮石斛提供了极佳的生长环境。

  作为“中国铁皮石斛之乡”,乐清市集聚的铁皮石斛产业带面积达8300亩,产值约4.68亿元,铁皮枫斗加工技艺被列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温州市还通过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现代园林建设来扶持产业发展、维护品牌价值。

  (本报见习记者 施佳琦 记者 沈晶晶 整理)


浙江日报 深读·美丽乡村 00010 浙江农业品牌
看过来
2017-11-21 5692315 2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