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星村的
美好生活
——桐乡一个村庄的
田园乡村综合体实验
本报记者 钱祎 宋彬彬 市委报道组 魏衍方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荣星村,这个与桐乡屠甸镇区仅一桥之隔的村庄,近年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展城市近郊型田园乡村综合体实验,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它的故事,或许会给成千上万个自然生态资源不够丰饶的平原村庄带来启示。
理想的乡村生活是什么样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今,在桐乡屠甸镇荣星村中,这样的美好期待正日渐成为现实。依托城市、中心镇的辐射带动功能,这个既没有美好风景,也缺乏厚重文化的平原村庄,近年来通过农村社区建设,推动村民市民化发展,农业生态体验游蓬勃兴起,村集体固定年收入从10年前的6万元增长到如今的250万元。不同的城乡风景,却串起了同样的幸福感。
从荣星村着眼,我们得以窥见,以聚集为核心的城市化可以被一种向外蔓延的城市郊区化所补充。乡与城的无限接近,正为这种发展提供可能。
住在乡村的市民
徐济英一家3年前搬到了紧挨着屠甸镇区的荣星新区。这个远近闻名的新村集聚点,是荣星村的城乡一体化新社区。
“千百年来,荣星村的村庄格局已自然形成,农民处于分散居住的生活状态,而我们的目标是现代化田园乡村综合体。”屠甸镇党委书记吕忠飞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正在成为当下他们努力靠拢的新方向。
作为浙江的工业强镇,近十几年间,屠甸镇内工业园区拔地而起,以羊毛衫加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不断形成,在推动城镇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村庄带来欣喜和困扰。一方面,城镇道路、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给周边村庄带来辐射效应;另一方面,乡村农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陈旧,农民增收乏力,城乡发展越来越不平衡。
眼看城镇生活日渐富足,徐济英一家和其他村民一样,渴望从老房子里搬出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与此同时,屠甸镇工业的发展吸纳了村里的劳动力,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减弱,年轻人都往镇上跑,大量土地被闲置。
干了22年农村工作的村党总支书记金福良曾经很是忧心:要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得改善居住条件,也要壮大集体经济。
村庄命运的转折,来自于荣星村几年前成为屠甸镇整村集聚试点村。金福良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50万元,并在企业、个体户和村民的资助下,筹集到第一笔资金。目前,入住300多户村民的荣星新区已经建设了两期,并且还在不断成长,70多户村民正在报名建设中的新区三期。
“可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徐济英用家里的老房子置换了一套4层复式公寓,总面积300多平方米。说话间,她的神情透露着满足,“楼下一二三层都出租了,一个月4万元租金。村里的6亩地也流转出去了,一亩地一年到手1000元。”她说,儿子和媳妇在镇里的工业园区上班,家庭收入骤增。
更让她欣喜的,是生活方式的转变。2016年,荣星大道贯通,打通了村庄向外延伸的主通道。现在从村庄出发,到乌镇大道只需要3分钟,到桐乡高铁站和沪杭高速仅需10分钟,城、镇、村的生活,随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逐渐融合。
获得感从何而来
有人认为,后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探寻城市化进程中更均衡的路径。农民如果享受不到城镇居民相同的政策,即便生活习性得到改变,城乡差距也不会消失,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
在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以后,城乡间的鸿沟又将如何填平?面对当下日益严重的农村老龄化趋势,荣星村人从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着手,开启了新的探索。
“农村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与城里老人不同,他们需要更多关怀和个性化服务。”金福良说,村里凡是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会领到不同数额的老龄补贴,60周岁至79周岁的每人200元,80周岁以上的每人400元,90周岁以上的每人另外再补贴1000元。
村里占地120多亩的荣湖公园内,建成了一个五星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们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每年,村里会开展各类老年人培训班,定期举办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更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把测血压、送药买药、身体护理等服务免费送上家门。
融合发展,让城乡愈加接近。“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像城里人一样,荣星村居民正向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前进。就在新村集聚点附近,集合了一站式服务大厅、文化礼堂、小学、幼儿园、超市等配套,从办证服务、日常消费到休闲娱乐,村民可以足不出村。
而相比城镇社区完备的医疗设施和服务,荣星村的医疗条件也不逊色。村里有个医务室,常驻两名专职的全科医生、一名专职护士,医疗设备齐全。此外,这里到镇区卫生院不到3公里,看病就医十分方便。
村民田宝珍两年前辞去了在镇区工厂的工作,在位于荣星新区的家里从事羊毛衫加工。依托屠甸镇区羊毛衫加工产业发达的优势,180多户村民自己当起了老板。
如今,荣星村的土地流转率已达九成,村民朱明贵也把自家的3亩地流转了出去。全村流转的土地建成了精品水果、生态苗木、水产养殖、优质水稻4个农田产业基地。朱明贵就在苗木基地上班,他的身份已变成“职业农民”。和他一样,百余名村民过上了在家门口上班拿工资的生活。
“既然住村里的获得感更高,为什么还要选择进城?”在朱明贵看来,现在的荣星村,是一个和城镇同样便捷又更经济实惠的地方,住在农村只是一种单纯的选择。
“后花园”的魅力
整个秋天,荣星村人都在翘首以盼。
他们期待的,是一个大项目的落地:上海一家公司决定在荣星村投资1.3亿元,打造占地128亩,集果蔬采摘、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生态现代化综合庄园,取名“荣湖庄园”。
“这里太美了!环境闹中取静,道路四通八达,像个城市的‘后花园’。”第一次来到荣星村,荣湖庄园的老板娘叶秋华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被城镇裹挟的城郊村,经历了一系列城市化进程,村民转换为居民,生活边界已逐渐模糊,但村民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从未改变。
“无论工业化如何发展,但村民仍旧不愿放弃绿色的田园。”金福良说,这些年,在荣星村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大家坚信,并非只有工业化和城市化才能带给村庄未来。十九大报告提出,“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荣星村正在这样做。目前,屠甸镇的绿化覆盖率已达70%以上,荣星村也入选“浙江省森林村庄”候选名单。
“与浙江中西部山区村天然的绿水青山优势相比,荣星村的优势在哪里?又能怎样助推镇区发展?”吕忠飞也在思考,平原水乡水系发达,离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又近,或许发展城市近郊型的农业、亲水生态体验游是条出路。
荣湖庄园的落地实属不易。“正是镇村联手打通了连接乌镇大道的东西绿道,才把客人引进了家门。”叶秋华表示,他们是在综合考虑了地理位置、交通和环境等因素,才最终选择了荣星村。
“现在流行短途游、周边游,如果城市旁边就有好玩、好风景的地方,何必跑那么远。这正是我们寻求的生态旅游差异化发展。”吕忠飞告诉记者,荣湖庄园已开始接受预约,排队的人还不少。未来,荣星村将把荣湖庄园、荣湖公园等景点串点成线,进一步建设范蠡湖湿地公园、皇母桥水蜜桃果园等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不同需求。
大项目的落地,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村民。庄园还没开业,就已经通过自己的电商平台,帮农民销售了粉皮2万斤以及葡萄、土鸡蛋、玉米、茶叶等其他农产品。“开业后,项目还将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预计能为村民提供100多个岗位。”叶秋华说。
地还是那块地,但经济效益已呈几何级增长;村还是那个村,但它已变得更有活力,成为让城市向往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