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孙建龙 把担当写在田野里

  孙建龙 把担当写在田野里

  早上6时,湖州吴兴尹家圩村的村民还在一片蛙鸣中沉睡,孙建龙和几名农机手一起,跳上伫立在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院里的收割机,整装待发。他们即将征战的,是整个尹家圩村3350亩稻田。

  几年前,这3350亩稻田中的绝大多数长满了杂草。种地不赚钱,村里人都把地荒着。

  2008年,孙建龙辞掉工作回家给父亲做帮手,成为村里唯一一名干农活的“85后”。回家后不久,父子俩就牵头成立了合作社,要把村里的闲置土地都流转出来种粮食。软磨硬泡三四年,村里人松口答应了。

  奇怪的是,流转的土地越来越多,合作社常年雇用的工人却越来越少。2010年,合作社有1500亩土地,需要常年雇工25人,而现在只要雇工9人,就能把3350亩稻谷从一粒种子变成品牌大米。

  这背后的秘密,就是大院里那100多台农用机。以施肥为例,机械化操作后,每人每天的施肥面积由10亩变成400亩,人工成本大大降低。

  现在,合作社已经实现了发芽、育秧、收割、稻米烘干、秸秆加工的全程机械化。那些农用机,不仅要负责合作社的稻田,还开出尹家圩村, 战斗在总计一万五千亩的农田里。

  目前,合作社3000多亩农田年产粮食2500多吨,累计发展522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我还打算搞休闲观光农业,这样就会有更多人来我们尹家圩。”孙建龙说。 (见习记者 张超)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孙建龙 把担当写在田野里 2017-11-20 浙江日报2017-11-2000042;5740472;浙江日报2017-11-2000043 2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