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生态

钱江源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诗画钱江源 明日更灵秀

  编者按: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下大力气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本报今起开设专栏,聚焦全省各地在推进绿色发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等方面的新作为,展示在全面建成美丽浙江新征程上的新担当。

钱江源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诗画钱江源 明日更灵秀

本报记者 沈晶晶 县委报道组 吴莉莉

  艺术家乔治·卡特林可能不会想到,他100多年前在美国西部旅行路上的一句呼吁,让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划定一个范围,“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今天,竟能演变成全世界100多个国家1200多处风情各异、规模不等的国家公园。

  在中国,12个省份10个地方正在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化钱江源是其中一个。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批转、13部委联合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公园”一词脱离“城市建设中供游人休闲场所”的概念,正式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面向世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相比今年9月底,中办、国办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两字之差,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

  在这一背景下,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有何新动向?面临哪些难题?对于国家公园,开化人又有怎样的新思考?深秋时节,溯源浙江母亲河源头,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公园,正在崛起。

  生态之重

  把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

  无论世界各地是以什么初衷设立国家公园,在中国,生态是首要的。“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这是试点之初给国家公园的定位,也是要求。

  北纬29度、东经118度,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被高高隆起的青藏高原阻隔,又沿着地势一路向东,形成了四季分明、雨量丰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球上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都被沙漠覆盖时,这里却绿意绵延,呈现出一个完整而又原始的常绿阔叶林群落,成为具有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的17个关键地区之一。乔木、灌木、草本层次分明,黑麂、云豹、白颈长尾雉等动物自由栖居,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在此发源。

  252平方公里,是国家批复给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的范围,不搞大开发,不许大建设,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但与美国大峡谷、优胜美地等地广人稀的国家公园不同,这一空间内,除了珍稀动植物生存,还有何田乡、长虹乡、齐溪镇、苏庄镇19个村庄9744人定居。

  如何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实行好最严格保护?在开化,《试点区山水林田河管理办法》、《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责任追究制》等相继发布。截至目前,试点区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农田、林地等确权工作全面完成,国家公园功能分区、志愿者服务、巡护管理等规范体系陆续建立。

  “相比此前自然生长的状态,我们对更大范围内生态空间优化和生态系统保护机制进行了探索,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更切实的支撑。”在开化县副县长金一星看来,钱江源国家公园的试点,既有着保护“山水林田河”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也有探索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稠密地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价值。

  最近,旨在建立国家公园全域红外网格化监测系统的信息智能化管护工程、生态保护与监测工程等相继开展。未来,珍稀动植物在哪里,森林防火重点区域有何情况,生态红线内是否有异常等,当地部门都可以在线监测,及时作出研判,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机制之要

  将体制破题放在优先位置

  在自然保护领域,说起“一地多牌”,案例比比皆是,出名的有如九寨沟,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等,一些国家部委有直管职责,一些则是通过授牌、标准化等方式,由地方进行管理。

  9月底发布的总体方案对此做出了清晰、明确的要求: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解决。

  据介绍,此前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内也有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等多块牌子,还涉及4个乡镇部分管辖范围,职责交叉、范围重叠、标准不一,“若沿用这样的体制,势必会给前期建设和未来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最大的难点在于突破体制,成败的关键也在于能否解决体制问题。”金一星认为,在一向具有创新精神的浙江,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具备天然优势。

  今年3月,省里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钱江源国家公园管委会”,统一行使管理职责。此后,开化县内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70余名人员全部整合,成立“生态资源保护中心”,具体负责水流、森林、山岭等生态空间内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特许经营管理、环境综合执法等,并在区域内4个乡镇设立保护站,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正在形成。“也就是说,以往按资源属性保护生态的模式正在向按完整生态系统保护的新模式转变。”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主任朱建平说。

  除区域内改革难题外,钱江源的试点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个现实情况:整个完整的常绿阔叶林群落,并不依从现有的行政区划,而是跨了开化,江西婺源、德兴和安徽休宁3省4县。

  “从保持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完整性角度,跨省合作势在必行。”朱建平介绍,目前开化与江西相邻有3镇7村,其中已与2个镇签订了合作保护协议,同时,4县还共同邀请了科研团队,对毗连地区的植物分布类型和动物活动范围,开展调查摸底。“当前的合作还是以联合执法、生态保护活动为主,这离我们的预期还有距离。如何通过中央、省级层面协调,建立自上而下的沟通合作机制,进行全域规划和顶层设计,是接下去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共享之路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显然不能走美国黄石公园的模式。”随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逐步深入,不少专家对此产生共鸣。所谓黄石公园模式,就是指国家公园内没有居民居住,把人全部排除在外。

  “如此大范围大体量的人口居住在自然保护区内,这是国外建设国家公园无法想象的。”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资源保护中心副主任钱海源感叹,在钱江源除了人类活动影响,还面临着集体林面积占比过高等难题,“按照新的要求,国家公园内必须确保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占主体地位。这也意味着,需要通过置换、购买等方式,将目前已确权的林地、宅基地等,由集体所有转换成国家所有,对于开化财政和城镇人口承载力都是一个挑战。”

  那么,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统筹周边区域发展的需求?

  与世界各国建立国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将其作为国民游憩地开门迎客、请人进入的惯例一样,在钱江源试点区域,252平方公里面积,实际上按照自然生态空间划分成了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等4个区域。

  “核心保护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生态保育区只能开展低密度科研教育活动。”钱海源介绍,“在不影响自然资源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基础上,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可以适当开展原生态、小体量的生态游憩项目和绿色种养殖活动,一方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和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帮助人们更好理解不同物种生存状态、自然演变,形成良性互动。”

  不久的将来,由于秋季或冬季可能需要对常绿阔叶林进行自然保育,国家公园限制进入。想要游览,得选在春夏季节,到网上预约,门票极有可能是免费的。人们可以在这里观光、露营,也可以体验生态农业,当然,他们需要保证自身的一切行为,都不会破坏环境、影响动植物生长栖息。


浙江日报 生态 00008 诗画钱江源 明日更灵秀 2017-11-17 5700875 2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