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今日嘉兴

桐乡“量体裁衣”
打造文化礼堂

魏衍方

  “如今,村里打牌的少了,健身的多了,男女老少齐聚一堂。文化礼堂早就成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场所。”凤鸣街道合星村村民钱亮亮一番话,道出了桐乡百姓对文化礼堂的喜爱。

  2013年以来,桐乡市紧跟省委部署,吹响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号角。如今,110座独具特色的文化礼堂点缀乡间美景。在这里,有乡村历史文脉的延续;在这里,农民有了自己的舞台;在这里,人们能感受到独特的乡村热度和乡村力量……从集聚人气到凝聚人心,文化礼堂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礼堂是农民的“文化乐园”,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魂”,也是“根”,顺着文化礼堂这根藤蔓,就能感受到乡土的温度。桐乡的文化礼堂,无论是改建的,还是新建的,无一例外地把本土特色文化放在了第一位,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

  走进高桥镇毛水浜文化礼堂,仿佛走进了那个抗战年代。一批从桐乡民间收集来的抗战史料陈列在礼堂内,吸引了很多村民前去参观。

  “蚕桑”元素是河山镇王家弄村文化礼堂的文化标志。养蚕匾、支架、桑叶砧板……这些从村民家中搜集来的养蚕物件,整齐陈列文化礼堂内,不仅默默记录着村庄的历史,也是村民乡愁寄托所在。“从文化礼堂望出去,窗外就是含山。每到清明时节,河山的蚕农会纷纷涌向含山,戴蚕花、游含山祈丰收……这些古老的民俗活动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含山轧蚕花’,这也是河山千年蚕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河山镇王家弄村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还有乌镇民合村的船拳文化、梧桐街道桃园村的槜李文化……每一座文化礼堂所蕴含的浓厚地域文化元素,不仅包含着一个村落的历史文脉,更成为生长在这里的每个人的文化烙印,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守护好文化根脉、增强村庄的凝聚力。

  截至2017年底,桐乡将高标准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10家,覆盖率达到62.5%。“十三五”期间,桐乡将继续深入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全力实现建制村全覆盖,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的新地标和精神文化的新家园。


浙江日报 今日嘉兴 00017 桐乡“量体裁衣”
打造文化礼堂
2017-11-16 浙江日报2017-11-1600008 2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