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海上见花园
勇立潮头谋振兴
陈 爽 虞献兵
海上见花园
勇立潮头谋振兴
陈 爽 虞献兵
海域面积2708.7平方公里,302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如珍珠般散落在海天氤氲中,海上桃源别有天,“外载海洋,内资三江”,这里是百岛之地温州市洞头区。多年来,“要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成为洞头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指引着洞头美丽乡村围绕“海”做建设文章。
“乡村要有乡村的样子,海岛乡村更要彰显海的个性和品质。”近年来,洞头将花园村庄作为高水平建设海上花园的主抓手、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区的主载体,先后投入22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区建成集“产业、文化、旅游、村居”四位一体的花园村庄70个,“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的海上花园初具轮廓。
2014年,洞头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区(县),美丽乡村建设走向纵深,顺利步入升级版建设阶段。当绿色生态、美丽颜值已成为洞头乡村的标配,如何以生态为基础,挖掘出海岛乡村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如何在中国美丽乡村发展大潮中实现差异化生存,从而树立起一面彰显渔农村个性发展和乡土自信的靓丽旗帜?成为洞头美丽乡村面临的新课题。
勇立变革潮头,创新探索在路上。如今,在洞头,“一村一韵味,村村是花园;一路一特色,路路是风景;一岛一主题,岛岛是乐园”的美丽乡村大景区建设如火如荼,“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美丽乡村+海洋文化”等新业态次第绽放,一场深刻改变着乡村人、产业、文化的发展景象悄然开启,属于洞头的乡村振兴之路正步入正轨。
多元化业态
发展动能升级
培育多元业态无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源动力。在今天的洞头乡村,从传统产业中催生出的新兴业态层出不穷,美丽经济的转化渠道持续增多。
一年前,半屏岛上的金岙村还是脏乱差的后进村。顺应洞头“一村一特色、村村是花园”建设浪潮,该村利用“石阶、石墙、石头房”等特色优势,进行整村综合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沉睡的资本被唤醒了。
毗邻壮美的东海之滨,坐拥原生态森林公园,清幽的蜿蜒小道与80多幢古朴的石头房相映成趣,一片开阔的滨海休闲空地坐落于山天相连间。蜕变后的金岙村受到台湾101民宿的青睐,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整村开发。随行工作人员介绍说,“企业每年拿出30%的利润反哺村集体,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增值,老百姓可以通过民房折价入股或拿租金的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同样是以发展民宿撬动美丽经济,起步较早的元觉街道花岗村的业态更加成熟、丰富,整村开发走向纵深,成为后来者竞相学习的范本。
作为洞头区首批花园村庄建设实施村之一,花岗村“花园村庄”项目吸引温州启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参与投资7600万元,计划建设风尚民宿区、休闲美食区、海岸观光区和山地农场区等四个旅游区域,入住花岗村特色民宿,游客不仅可以体验陶艺制作,还可以在热带植物花房与来自秘鲁、墨西哥、美国等50多个国家的特色仙人掌及多肉植物亲密接触。
得益于花园村庄项目,花岗村四十多位村民被聘为民宿项目服务员,月月有工资,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愿望。下一步,花岗村将鼓励当地农民创业,引导村民融合本地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制作销售船模、贝雕以及“库人儿”“红圆”“鸡母狗馃”等洞头传统工艺品及特色小吃。据了解,近年来,洞头积极与院校展开合作,开发当地特色文创产品,提升传统海洋产品附加值,全区获得相关专利达164项,在东岙村、半屏山景区、海霞村等地方,海洋特色文创工艺产品随处可见。
目前,洞头已对个性明显、环境底子好的8个村子进行整村开发,并推动各类本地风格的文创产品入景点、民宿,相应开发军事体验、平安祈福、渔民画制作、陶艺馆体验等互动项目,促使一二三产业实现有机融合,乡村发展的产业链随之拉长,拓宽着村民的致富渠道,多样化体验使游客的洞头之行有了“留下来,留得住、再回头”的更多可能性,洞头乡村因此获得了发展新动能。
机制+资本,助力长效运营
花园村庄集产业、旅游、文化、村居功能为一体,承载着“适应新兴业态发展、三次产业融合、资源要素整合新态势”的新内涵,是洞头推动“产村人”融合、“居业游”共进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洞头投入5.4亿元建设17个花园村庄。
为打破制约美丽乡村经营的瓶颈制约和制度障碍,释放花园村庄后续发展潜力,洞头在机制体制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完善各类配套服务,让农民在产权、行政审批、金融扶持等方面受益,为推动渔农村长效经营提供了坚实后盾和保障。
洞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成立区、街道乡镇、村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建立健全信用信息的记录、征集、评价、应用机制,创新推广“美丽乡村建设+渔农户”“专业合作社+渔农户”“龙头企业+渔农户”等多种担保模式,有效解决渔农民贷款难题;探索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相对分离的立项审批管理模式,畅通美丽乡村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申报无审批改革试点,缩减民宿审批各类证明和手续,今年新批准办证200余家。
得益于此,凸垄底村建立了闲置农房和流转意愿基础数据库,由村集体进行农房统一流转,将闲置农房统一纳入旅游宣传营销体系,引入企业开发,打造了岩海山居特色民宿;霓屿街道3000多名紫菜养民获得15亿元的授信支持,进一步发展壮大渔农产业。
机制体制活了,渔农民建设家园的热情高涨,内生动力十足的美丽乡村形成强大的外部吸引力,备受各类资本青睐,“上门找投资”转变为“投资找上门”的现象在洞头乡村接连上演。
再过不久,北岙街道白迭村的民宿将迎来试营业。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天然优势,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娴静气质,白迭村吸引了汐语文化公司2500万元的投资,整村以“艺术”元素为点睛之笔,以“美丽、悠闲的艺术家村落”塑造核心竞争力。“村里12幢民宿主要用作美术写生基地,闲时可作为民宿出租,工程完工后将有大批的美院学生到此写生、摄影和艺术创作,届时村庄内将充满艺术气息”。当地村干部说。
和白迭村相似,寮顶村吸引了本村在外洞商计划投资1000万元以上开发军营体验、生态农庄;海霞村与名城集团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开发民兵小镇;仁前途村吸引了2000万元以上社会投资计划进行沙滩修复等综合开发,前途号景观船已落地……目前,洞头17个花园村庄中,美丽环境已转化为美丽经济的有12个村,累计吸引2.6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花园村庄建设,占花园村庄年度投资近50%。
借助资本之力,不同村子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谋求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生存。如今,在洞头,“古韵风情·魅力花岗”“妈祖福地·美丽东沙”“森林花园·写意金岙”“红色海霞·军民小镇”各美其美,形成推动洞头乡村经济发展的巨大合力,塑造出百姓、企业、村集体和政府“四赢”局面。
做好“海”文章
彰显品牌效应
三百多个海岛山峦起伏、草木葱茏,花园般漂荡在大海上,恰似人间仙境。海岛是洞头最大的个性,“做好‘海’文章,是洞头目前及今后发展的着力点。
近年来,洞头大力发展都市型休闲体验渔农业,建成在全国具有渔业转型示范意义的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打响黄鱼岛、中国羊栖菜之乡、浙江紫菜之乡金名片,并发挥黄鱼、紫菜、羊栖菜养殖和捕捞生产、滩涂作业等特色优势,一批休闲渔船、海钓船获批营运,渔农旅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在做强做大海洋产业的同时,洞头注重挖掘并放大海洋文化的影响力,将地域传统文化和市场需求有机融合,强化洞头乡村发展的品牌效应。2016年起,洞头启动实施古渔村保护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恢复以往山坳渔农村的特色,修缮21个历史文化村落。如今,渔谣、渔歌、渔灯、渔鼓等文化片段重新回归了洞头人的生活,“海洋放生”“七夕祈福”“妈祖祭典”等渔家文化在活态传承和互动中充实着现代洞头人的集体认知。
每到“七夕”之夜,洞头有近万户以上有孩子的家庭,家家做“巧人儿”馃、请“七星亭”,在这个集孩儿节、成人节、感恩节、情人节和乞巧节于一体的传统节日,“16岁成丁”的传统习俗得到有序沿袭。今年七夕节这天,新修复的东岙村沙滩显得格外过热闹,1万多平方米的沙滩吸引将近6000人参加祈福大会,村里50多家民宿家家爆满。“七夕祈福”的品牌效应,成为一块刺激东岙村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在沙滩上走走,吹吹海风,住住民宿,这才是原汁原味的洞头生活。”东岙村村支书林振平说。
除了围绕传统文化做开发和延伸,一些契合现代人精神需求和生活体验的多样化文化策划营销也浮出水面。
驱车缓行在花岗桥附近,聆听着大海拍打礁石的声音,不远处,三五组新人忙碌着拍婚纱照,刻有“中国诗之岛”“花田花地花房、爱情诗歌远方”等的装饰物扮靓了房屋外立面,一段刻有海誓山盟的短小隧道里挂满了人们留下的“爱情许愿牌”。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海岛特色的婚庆产业链会在这里发展壮大,浙江“小三亚”初露峥嵘。
在洞头走访,笔者发现,洞头乡村实现的“三个转变”让当地群众津津乐道:一是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各整村开发的高端民宿预订基本要提前一个月;二是外出撒网招商引资转变为投资商主动上门;三是回家创业、再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近200人回乡创业,近千人实现再就业、“洗脚上岸”创业。经历过城市化和市场经济洗礼后,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选择回到乡村,以创新灵感建设着脚下的土地,而这股智慧能量的汇入,才是推动乡村走向振兴的中坚力量。
“未来,洞头将创新产业发展理念,以‘1+2+3’的第六产业理念谋划美丽乡村产业发展,深化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农商融合,打造集渔农业生产、加工体验、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洞头渔农办有关领导说。
洞天福地,独占鳌头。洞头,这个“温州的大客厅、浙江的大花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凭借走在前列的实践探索,为中国众多海岛乡村书写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洞头经验、洞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