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让各类人才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宁波招才引智共建名城名都

  “我在日本留学时的中国校友,有的在日本高校工作,有的在日本企业任高管。十九大召开后,他们都很振奋,纷纷给我打来咨询电话,表达回国的意愿。”留日博士郭海说,接到电话后他一遍又一遍地向校友们介绍,在宁波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都能充分发挥。

  两年前,郭海放弃国外高薪回国。如今,他在甬江之畔创办的中科毕普拉斯新材料研发出新型铁芯材料——亚纳米合金TM,打破了日企垄断。今年9月23日,郭海入选宁波“3315计划”。据了解,该计划旨在引进并重点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宁波创业创新,力争其中30名列入国家“千人计划”、300名列入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00名列入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新增海外创业创新人才5000名。当天,宁波推出“资本引才”政策,每年斥资1.5亿元,大手笔全球“圈人”。十九大报告对于人才和创新的重视,让郭海更加坚定了为新时代新征程贡献一己之力的决心和信心。

  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十九大报告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港城宁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真金白银”的政策、真心实意的服务、真抓实干的劲头,汇聚了210万名各类人才,其中有1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各类人才为宁波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综试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发力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试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重大平台,增添了强劲的创新原动力。

  “上不封顶”

  圈四海之才

  名城名都新征程,急需新动力。宁波推出“3315计划”后,一大批各行业领军人物纷至沓来,助力宁波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提质增效。

  全国首批“国千”专家张彦创办的激智科技,成为宁波首家“国千”和“3315计划”上市公司;“国千”专家姚力军创办的江丰电子,聚集7名“国千”,引来央视纪录大片《辉煌中国》关注;同为“国千”的鲍海明创办泰来环保,产品进入伊朗、印尼、泰国等市场;121个院士创新团队和220多个高端研发机构先后在宁波落地生根……

  越来越多高层次创新人才落户宁波与“3315计划”密不可分。因为该计划,海归博士向勇和他的团队怀揣材料基因工程项目落户宁波。“今年的订单都已经排满。”向勇高兴地说。

  “2016年,团队决定辞职归国创业,‘3315计划’是我们选择宁波的重要原因。”英国牛津大学生物材料博士张豪坦言。落户宁波后,张豪创办了一家细胞科技公司,其生产的自动化细胞培养设备,希望能对传统医学带来改变。

  今年9月23日,宁波打出“资本引才”新牌:出“真金白银”支持民间资本引进高端创业团队,按项目到位民间资本的30%给予资助,额度最高可达2000万元,特优项目,上不封顶。旨在引进支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的“泛3315计划”,也于同日出炉。

  至此,宁波的人才政策已有3个“上不封顶”:对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高端创业创新团队,民间资本引才的属于颠覆性创新且产业化、市场化前景特别好的重大人才项目,“泛3315计划”顶尖人才领衔的重大项目,均可一事一议,资助额度上不封顶……这意味着今后宁波每年至少要拿出3.6亿元资本“圈”四海之才,诚意满满。

  “随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保险创新综试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相继落地,‘一带一路’建设综试区加速推进,宁波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更为突出。”宁波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说‘3315计划’瞄准的是智能制造,那么此次出台的‘泛3315计划’,则聚焦电子商务、港航物流、金融保险等9个宁波优势领域。”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点滴之功筑引智基业。2位诺贝尔奖得主、13位院士、76位“国千”人才……今年申报“3315计划”的人才,量质均创历史之最。至今,“3315计划”人才共创办270家科技企业,累计获批发明专利1542项。165家企业已实现产品销售,其中9家年销售额超亿元,2家实现A股上市。

  筑好“特色巢”

  留住“创新客”

  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宁波正形成各种“特色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近日,在余姚临山镇,望着有序运作的工厂流水线,“省千”专家吴景晖博士感叹道:“来这里创业后,齐备的产业链再加上朋友式的服务,让我选择了留下来。”

  吴景晖博士之所以选择宁波,是因为他看到了当地“千人计划”产业园的成功实践。他创立的“创润新材料”生产出电子级低氧超高纯钛,打破了美日等国在该领域的垄断。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而言,有好的政策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优质的创新平台和融洽的创业氛围。制造业是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宁波的招才引智策略为此规划如下路径:聚焦制造业,发力智能经济,通过搭建众多体现城市特色的创新平台,留住这些“创新客”。吴景晖博士就是其中之一。

  搭园区平台揽精英。近年来,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千人计划”产业园等重大产业园区,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机器人小镇等特色产业园区,为各类人才在宁波创业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

  建院所型平台聚群贤。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已集聚千名高端人才;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已集聚10余家由“千人计划”专家创办的企业,完成国家十大标志性机器人研发中的七项……这些院所,已成为留“客”的重要载体。

  宁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宁波引进共建各类创新平台400余个,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院士工作站1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8家。与此同时,宁波科技创新转化速度骤升——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吸纳3717个技术项目,成为国内重要的技术成果输入地区。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提高约0.23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2%、13.9%和11.3%。

  创新体制机制

  人才安居乐业

  十九大报告把人才放到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宁波正按此要求,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聚才“强磁场”。

  孙漫天是宁波市市场监管局一名处长,同时还是一名“3315计划”助创专员。“我主要在市场注册、质量管理、产品上市等方面为人才企业服务。”孙漫天说。

  助创专员服务制始于2015年1月,由宁波各党政部门派出业务骨干,以“一对一”或组团的形式,为人才企业提供“贴身问诊”助创服务。而这只是宁波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宁波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宁波”的理念,让引来的“凤凰”助推发展。

  与此同时,宁波加大力度向用人主体放权。宁波工程学院对特殊人才实行聘期管理制度和年薪制;宁波大学推出“浙东学者”特聘教授制度……

  更大力度为人才松绑,出台事业单位科研人才离岗创业创新办法,推动高校院所开展股权、期权激励,支持人才科技成果通过竞价拍卖方式转化并最高可获95%转化收益……

  制定“甬籍院士智力回归工程”,由市县两级领导包干联系甬籍院士。今年已成功全职引进2位乌克兰工程院院士。

  用制度保障人才优先发展。按“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和要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创新全过程、一站式优质服务。吴景晖博士的“创润新材料”25天就完成所有审批手续,迅速建厂房投设施。而在以前,光审批流程就需要7个多月。

  为让人才在甬安居乐业,宁波还以住房、家庭、健康为重点,为人才全方位营造舒心生活环境。对高层次人才,给予15万元至300万元安家补助。对量大面广的基础人才,给予购房总额2%的补贴。

  对高端人才的子女,开放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对其子女入学问题,予以优先解决。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宁波将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识才、用才、聚才,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宁波市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宁波还将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为宁波名城名都建设、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增添持续动力。”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宁波招才引智共建名城名都 2017-11-05 浙江日报2017-11-0500032 2 2017年11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