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钱塘江

少年有梦仰望时

  “我们以心阅天,觉之浩瀚,单纯而美好;我们用心觅文,迷之深邃,沉着而坚定。夜空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探索美的心境……我们是一群有梦想、有热情、有追求的天文爱好者,深知宇宙无穷无尽,却甘愿在这波涛汹涌的学科中激流勇进。”多年前,还是高中生的孙邦正和同学们一次次将望远镜朝向夜空时,并未意识到在大学期间系统学习天文学知识后,这群来自杭州的年轻人正在从天文爱好者迅速成长为天文科普学者。日前,由正在美国就读天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孙邦正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心阅星空——中学生天文学基础和观测实务》一书面世。

  孙邦正是一位天文爱好者,从12岁起就萌发了探索星空的好奇。2009年7月22日,他第一次观测到长江中下游日全食时,写下了这样的感悟:“当过了食甚(太阳被完全遮盖的阶段)以后,楼顶上的大家搬着各式装备离开了,只有我一个人留到了整场日全食结束。那时候我在太阳下经历了一场暴晒,但我想起了小时候老家停电时大家都在外面聊天或玩耍,而只有我一个人在数星星的场景。我想,是不是我对宇宙的奥秘有着连自己都未知的欲望。”在学军中学时,他和同学们一起成立了天文社,开始和更多喜欢天文的志同道合者共同探索星空。

  哲学家康德曾说,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震撼心灵,其中之一是我们头顶的璀璨星空。也正是这个社团的成立,令孙邦正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中学生发现星空的美。2013年,他开始提笔为社团写教程,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那时候他发现,其实自己对天文学并没有系统的认识,所以教程大纲列不出来。因此他只得慢慢思考,慢慢写,直到2015年高中毕业,他才终于发布了第一个仅有87页的大纲。2017年,在紧张的学业压力下,历时3个多月,孙邦正完成了最大一次修改,于是就有了这本《心阅星空》。

  孙邦正说,在把爱好变成专业的这些年里,他曾阅读过许多天文与天体物理的相关书籍,或是基础教程,或是专业课本。从学习基础知识的角度来说,这些书籍的确能让“天文新人”获益匪浅,但从中学生学习天文知识的角度出发,它们却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它们阐述基础知识的方式有时超出了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而且在基础知识外,书中并不会提及天文社团中的热点问题——如何管理和运营一个社团。

  基于这样的思考,孙邦正和当年的中学天文社同伴进行过很多次深入的讨论,并最终确定了《心阅星空》的编写大纲。书中,他在“感悟宇宙”一章中畅谈对天文学的感悟,希望中学生能从中初识这门学科的魅力,并试着让这门学科来影响人们的心灵。

  第二章“仰望宇宙”到第五章“星系和宇宙”则是孙邦正和同伴们集思广益,精选出的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天文学知识;在深度上,他在“不用看就懂”和“完全看不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为先,因此孙邦正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专业知识,并结合许多幽默的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知识。

  在中学天文社团中,相比于天文知识,社员们往往更希望自己有“摆弄”精密天文仪器的能力,并且拍摄出令人震撼的天体图片。因此,《心阅星空》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观测实践基础”。孙邦正以社团经历为基础,从基本的影像处理技术和天文仪器操作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能够帮助几乎没有接触过天文摄影的社员在短时间内学会拍摄并制作出精美的摄影作品。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不起眼的星系叫做银河系;在银河系的猎户旋臂外侧,有一个不起眼的行星系统叫做太阳系;在太阳系的内环,有一个不起眼的蓝色星球叫做地球。在地球的某处大陆上,有一群渺小的碳基生物,他们常常在星空下因为一块微小的石头落入地球大气层而欢呼,他们常常因为电脑屏幕上曝光时间走到了600秒后出现一张不拉线的照片而庆幸,他们常常因为地球边一颗小小的卫星运行到了太阳和地球之间而激动……不错,这看似傻乎乎的一群碳基生物就是我们。在外人看来,我们整夜傻乎乎地蹲在相机前,看着相机快门的重复动作;我们整夜傻乎乎地躺在星空下,看着恒星每小时只有十五度的运转;甚至我们白天都傻乎乎地扑在电脑前,看着处理图像的进度条一点一点走到尽头。但是,这些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享受这份快乐,享受这份献给心灵的礼物。”

  回顾4年多的编写历程,孙邦正说,内容结构历经多次调整,但表达编写初心的这段感悟得以保留。初时的感悟时时激励着他,也让《心阅星空》顺利出版。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4 少年有梦仰望时 2017-11-05 5233972 2 2017年11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