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钱塘江

以心为文

  他,一位慎思明辨的作家,长期致力于散文创作,对这个世界抱有强烈的热爱;他,生长于富春江畔,对古代笔记情有独钟,从现代走进历史,在历史里踽踽独行,又从历史反观现代,在现代里反省思悟。他,就是散文集《连山》的作者陆春祥。

  《连山》收录了陆春祥近年来的散文精品,以其独有的文化散文笔调抒发对历史、对山川、对江河的思考。《周礼》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易就是从艮卦开始的,其形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而陆春祥将散文集命名为《连山》,正是取大自然中底部之山都是相依相连之意。他想借这部散文集表达作为个体的人面对青山秀水时的自我体认。

  陆春祥在散文中旁征博引、庄谐并用。他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人类个体与自然万物的贯通点出发,或援引、或生发,细加演绎,妙趣横生。在《霓裳的种子》一辑中,他引我们走近因霓裳舞曲而青衫湿透的白居易,走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走近在萧山湘湖边赏天地美景、食自然馈赠的张岱;在《在西沙》一辑中,他带我们领略长白山天池晶莹剔透、神秘迷离的雪,领略拱宸桥下灵动优雅、宠辱不惊的大运河,领略乱红如雨、灼灼其华的春山桃花林;而在最后一辑《春山半是花》中,他攀登三江交汇的寺坞岭,跋涉幽谷深涧、茂林修竹的丹江口,又在武当山问道、在太极湖养生,抒发自己的所忆所思所感……真可谓文本美与历史感恰当并置,有趣史料与鲜活现实巧妙杂糅。

  陆春祥在接受一些媒体采访时曾谈及对散文的理解,并称将要进行的是散文的变革。散文这种“无框之框,无法而法”的特性,既是散文的亮点又是散文的痛点,而作者在充分把握散文特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文、有思、有趣”三大目标,他把脚下的大地,悠久的历史,熙攘的人物,用变形、倒置、新解等艺术手法,进行了解构和重塑,最终得以在舒放而深远的格调中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观点。

  更难能可贵的是,陆春祥在洋洋洒洒书写中对史料考据的严谨负责,对遣词造句的细致尽心。其实,这种对细节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他大学期间就埋下了种子。他在忆及自己的大学时代时曾说,那时候,他不仅喜欢文学也喜欢语言,尤其喜欢汉语修辞。他还特意强调,汉语修辞对写作太重要了,写作时的用字就应该“抠”。正是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赋予了他的散文不一样的精气神。

  陆春祥的作品中,对包含文化传统和历史价值的材料进行独到挖掘,将“理”与“情”结合起来,充满了理性与智慧的光芒,在满足自己抒发情感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对读者的人文滋养与关怀。如果说救死扶伤是医学之道,那么“以爱察今,以心为文”则是陆春祥从医道中悟出来的文道。近年来,他发表的文字越来越多,对世事的体悟也越来越通透,但他已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心急火燎地奋笔疾书,他依然愿意于山水间观自己观天地,于自然万物中察历史察现实。

  如汪曾祺先生的文人趣味散文一样,陆春祥也从历代笔记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构成了他颇具特色的散文风格。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如此评价陆春祥散文的特点:知识,智慧,趣味,质地,通透性,收放度,都够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4 以心为文 2017-11-05 5335410 2 2017年11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