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707名“田长”守护耕地
本报记者 余丽 通讯员 俞洋阳
在杭州市余杭区广袤的大地上,秋风吹过片片成熟的水稻,泛起金黄色的波浪,一片片美丽的田野风景映入眼帘。2016年以来,余杭区在全区范围内实行基本农田“田长制”,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网格、责任地块和责任人。全区707位“田长”在严守耕地红线、严控新增违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按照年度网格“田长制”责任书要求,“田长”的主要职责为巡查、发现、报告。在一片片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内,统一的保护标志牌随处可见,标志牌上注明着保护面积、责任单位、责任村组、“田长”姓名和举报电话、永久基本农田分布示意图等内容。
“由于现在每块田地都有专人负责,一些违法苗头能及时发现,在违法行为未发生之前,就已经解决掉了。” 仁和街道渔公桥村党支部书记陶建兴说。
在农村,最难监管的是私人建房。今年,永安村八亩滩组一些农户就想利用承包田地搭建辅房。有一些农田已经被塘渣填盖,“网格长”发现后,就联合“田长”等工作人员上前制止,第二天就用挖机进行了清除,恢复了原状。
余杭街道永安村,基本农田保护压力特别大。自从实行“田长制”后,每个“网格长”一周巡查一次,每个组长一天巡查一次,监管每寸耕地。如今,小的违法用地,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大的违法用地,很难再会发生。今年4月,永安村陈家畈组组长在巡查时发现有人擅自偷倒建筑垃圾。组长当场就对当事人进行了制止,并随即向“网格长”和“田长”报告。接到报告后“田长”与“网格长”多次上门做工作进行制止,已全部整改复耕。
预防与严查并举。余杭区实行“田长制”以来,网格化管理模式成效凸显,2017年余杭区新增违建的发现率升至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