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今日温州

实施“区管校聘”改革
打造洞头教育“铁军”

叶锦丽

  深化教育改革,2016年11月,洞头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地区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从改革谋划、方案拟定、意见征求、专题研究直至督促落实全程介入。今年5月出台了试点工作“1+2”方案,目前全区20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灵昆除外)全面启动试点,做到了率全省之先“全学段、全区域、全覆盖”推进,确保改革工作的整体性。

  改革试点工作,体现在三个方面的“精准定位”:

  一、精准定位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实现改革目标

  教育要办好,教师是关键。面对公立学校教师队伍还存在竞争力缺乏、责任心弱化、进取心不强等职业倦怠问题,作为改革试点地区,谋划之初就思考:改革关键是什么?给出的答案是:将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突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打造一支教育“铁军”。

  改革之中,我们又在思考,“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区管”管的是什么?“校聘”内容又是哪些?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认真研究之后,明晰了“区管”主要是管编制、管岗位设置、管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管交流轮岗,“校聘”主要内容是学校教职工的聘用、教职工退出机制的建立、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区级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结合洞头实际,制定了一个实施意见和两个配套方案。在明确编制总数、实行岗位统筹、坚持岛际交流的前期改革基础上,进行四项机制创新。一是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实行总量控制,确保退补平衡;二是创新教师岗位管理,统筹使用岗位职级总数,不受流动限制;三是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推行教师竞聘上岗,按岗聘任;四是创新教师奖励机制,实行聘任后的跟进管理,尝试教师退出机制。

  通过“区管校聘”管理改革,不断激活、优化教师团队,为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区域内统筹使用、合理配置、按岗聘用、有序流动用人机制,落实学校的用人自主权,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和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提供制度保障,从而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精准定位于实施共性办法和推进个性方案

  在全区范围内,竞聘流程分为学校竞聘、区内竞聘和组织调剂三轮进行,目前已圆满完成竞聘上岗工作。

  一方面,各校在制定方案时严格按照区级实施意见展开。要求在第一轮学校竞聘时,聘用本校教职工比例不超过聘用岗位的98%,同时不低于90%。

  竞聘过程中,对近三年将要退休人员、处于孕期和哺乳期人员、重病人员等特殊情况者,原则上由学校给予直接聘用。

  另一方面,各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岗位竞聘方案,全力落实竞聘上岗。

  各学校分头成立“区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学实际,在核定的编制数和岗位数范围内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制定形成了量化考核、民主测评、竞岗演说相结合的多维度的评价方式。竞聘程序为公布岗位、提交申请、资格审查、参加竞聘;竞聘模块分为行政人员竞聘、班主任竞聘、学科教师竞聘和教辅人员竞聘四块。

  竞聘过程,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录像、全面公开,每个步骤、环节、进展情况都及时在校内公示,确保公平公正。

  三、精准定位于盘活教师资源和促进优质管理

  通过岗位竞聘,使部分学校“超编缺教师”“缺编但某些学科多教师”的现象得以缓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校际师资配置不均衡等问题。比如,某校面临语文教师多的难题,通过设定岗位数,交流到其他学校而得以解决。

  建立了教师退出教学岗位机制,对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进行转岗,全区共有11位教师转为教辅后勤岗位。

  通过改革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有四位长期请病假教师(非重病人员),通过“区管校聘”一人返岗上课、两人转为后勤岗位,一人待岗。

  第一轮竞聘后产生的空岗,盘活了现有师资资源,为全区教师岗位调配提供更大空间,让“区管校聘”真正成为教师交流的升级版。

  通过“区管校聘”改革,学校加快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良性的内部治理机制。一是学校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了绩效考核方案,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二是学校通过竞聘上岗、双向选择,使学校教师队伍的组合、学科教师的搭配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创造了“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良好局面,让合适的人上合适的岗,让合适的岗成就优秀的人。

  有校长说:“区管校聘”让学校充满了正能量,区管校聘之前班主任、中层干部没人愿当,现在积极申请的教师变多了;有老师说:改革挺好,让我看到不足。如果懈怠了,就要激活能量,迎头赶上。

  (作者系洞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 00018 实施“区管校聘”改革
打造洞头教育“铁军”
2017-10-31 浙江日报2017-10-3100005 2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