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文章导航

把科教作为最大的资源和特色,把山水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致力于打造——

科教新区 山水瓯海

  把科教作为最大的资源和特色,把山水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致力于打造——

  科教新区 山水瓯海

  叶小西 项震江

  新时代催生新机遇。在新常态下,瓯海转型发展的方向也更加清晰,描绘的“科教新区、山水瓯海”蓝图,正在徐徐铺展: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把科教作为最大的资源和特色,把山水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学在瓯海

以教育为抓手,切实提升瓯海发展软实力

  近年来,瓯海区坚持“大办教育、学在瓯海”战略,以教育为抓手,重金助力支持发展教育,切实提升瓯海发展软实力。瓯海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教育是民生根本,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瓯海区丽岙街道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侨华人加上归侨侨眷占全街道总人口的93%。温州肯恩大学的出现,让华侨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丽岙的国际化步伐加快了。

  2014年3月31日,经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温州肯恩大学获准设立。校园规划用地3000亩,其中一期建设用地1059亩,建筑面积32.27万平方米,现在已有10万平方米投入使用。

  随着一幢幢特色鲜明的建筑完工,一批批海外聘请的教师加盟,在家门口能让中国学生享受美式教育成为现实。这让丽岙的居民无比自豪。“无论是房屋拆迁还是校舍建设,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给予支持和配合。”丽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金武说:“我们丽岙最大的民生,就是协助建设好温州肯恩大学。”

  小镇因大学而生,因大学而兴。瓯海区政府抓住机遇,整合丽岙侨乡文化和肯恩大学文化,发挥丽岙侨乡、花卉生态等资源优势,以“学城联动、产城融合”为目标,打造一座具有异域风情、集成当地特色的国际小镇。今年“五一”期间举办的温州肯恩小镇首届风情旅游文化节,以温州肯恩大学、万亩花田为核心,辐射丽岙咖啡一条街、马术俱乐部、登山步道等相关产业圈,向游客全方位展现花城丽岙的风采。

  温州肯恩大学副校长郑晓东介绍说,正在建设中的温州肯恩小镇以温州肯恩大学为核心,以美式教育为重点、欧美文化为特色、田园生活为基调,要素聚集,产城融合,功能配套。“肯恩小镇是一个宜学、宜居、宜游、宜创业的国际化社区,就像英国的剑桥镇、牛津镇和美国的普林斯顿小镇。”

  截至目前,文教资源丰富的瓯海已经集聚了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肯恩大学等7所高校,华中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等22家科研院所或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科教融合发展示范城区,是打造“科教新区、山水瓯海”的智力支撑。

  从2015年开始,瓯海区开展校地人才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校地产学合作,开创了互惠共赢的“新样板”。2016年以来,校地联动精准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多人,同时担任大学教授和企业负责人达63人。

  加拿大首席科学家、加拿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陈忠伟领衔的“新一代柔性锂离子电池”创业项目,已落户瓯海。谈及落户原因,陈忠伟说:“一是看重温州大学化材学院在电化学方面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可以提供专业的研发实验室,定向培养、输送本硕博人才;二是在瓯海可同时享受高校院所与区政府两方面政策支持。这不仅有利于下一步的科研,更为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了便利。”

  此外,近日瓯海区10所公办幼儿园集体开园,加上今年年初已建成投用的2所公办园,该区今年共新投用12所公办园,使全区公办园学位数增加了一倍。在教育基础建设方面,瓯海充分利用大建大美、大办教育的时机,积极推进学城联动,不断加快教育基础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又宜学的“科教新区、山水瓯海”。

游在瓯海

山水资源独特,打造“两山一水”地域文化

  2014年至今年9月份,瓯海完成投资117.8亿元,建成生态河道81公里。其中,完成牛山生态河道、半塘河、白门河、任桥河、沉木桥河等22个重点排涝河道治理,完成桃园水库、戍浦江治理、周岙溪治理等防洪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温州西片排涝工程,累计完成河道清淤285万立方米,建成98个片区城镇截污纳管工程和127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牛山公园、荷塘月色公园、半塘公园、穗丰怀古公园等97座滨水公园。353条河道配备“河长”,全面实施"三长两员"河长制管理模式……该区因此连续三年获浙江省治水“大禹鼎”,成为全省4个三夺“大禹鼎”的县(市、区)之一。

  瓯海山水资源得天独厚,景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1%,境内有温瑞塘河、戍浦江两大水系,泽雅景区去年创成国家4A级景区,此外还有三垟湿地、特色水库、大罗山等丰富的山水资源。

  以打造艺术家走廊、集保健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大罗山盘云谷旅游社区,以“千年纸山”民俗文化为依托的泽雅纸山文化旅游社区及泽雅镇下庵村、庙后村,日前分别跻身全国首批旅游社区和特色旅游村。目前,该区13个镇街中,有10个镇街开发了以特色餐饮、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体育健身和观光、采摘、美食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旅游考核连续三年位居温州三区两市第一名。

  大罗山文化、纸山文化、塘河文化共同承载起了瓯海区“两山一水”的地域文化,并成为美丽乡村坚实的依托。近年来,该区启动了唐宅村、桥下村、水碓坑村、黄坑村、上潘村、吴坑村等6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工作。美丽乡村建设让“纸山文化”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让一个个活的博物馆变身“聚宝盆”。

  离温州市中心二十来公里的泽雅镇,隐藏着一个因千年古老造纸方法而得名的古村落——水碓坑。为激活纸文化,当地政府围绕纸文化启动了一系列项目,保护性开发建设了纸山客栈、民俗博物馆、王文生画家艺术馆等。“以前村民靠造纸为生,今后则要依靠‘纸山文化’发展旅游经济。”水碓坑村干部潘理兴说。

  这些被保护下来的传统村落,承载着城里人的记忆,牵动着城里人的乡愁。接下来,瓯海区将重点培育千年古道琦君故里精品线、千年纸山古村遗韵精品线、千年花灯梅溪古街精品线等美丽乡村精品线,努力实现传统农耕文明在发掘中保护、在传承中利用的愿景。

医在瓯海

生命健康小镇,

“走”出健康生态新特色

  一座充满活力的科教新区,还需靠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去支撑。

  温州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新中国首家民营医院的诞生地。2012年9月,国务院医改办批准温州成为全国首个社会力量办医试点城市,温州在社会力量办医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温州凭借雄厚的医学医疗资源、优异的山水生态资源,向医疗、康复、养老、养生等健康产业发力。浙江省公布的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瓯海生命健康小镇榜上有名。瓯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生命健康小镇位于瓯海区南白象街道、茶山街道属地,东临三垟湿地,南依甬台温高速,西靠温瑞大道,北至高教园区北入口道路,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约0.9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80亿元。

  生命健康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凭借区位、交通、生态三大优势,推进培育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推动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据瓯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镇周边环境的改造计划按“健康之‘芯’、养生养老区、休闲配套区”三大功能来设计。其中,以医疗为主的健康之“芯”,引领整个小镇稳固快速发展;南北两侧养老养生区和休闲配套区互相联动,为小镇发展提供支撑。

  生命健康小镇按照“学城联动、产城融合”的理念,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核芯”,发挥眼视光专科和中医药研发等特色优势,突出康复医疗、医学旅游等主导功能,结合医疗科教、健康养老等综合服务,拓展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等体验活动,着力打造集聚生命健康产业、展现江南水乡风情、蕴含瓯越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

  目前,温州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精准医学中心等已入驻小镇,成为首批镇上创客。温州健康产业创新中心致力于发展医疗健康科研产业,并安排相应的配套商业、酒店、商务等,计划打造成为具有现代风格的微城市健康创新研究综合体。

  根据规划,生命健康小镇将走一条具有特色性、示范性的高品质发展之路。小镇除了突出康复医疗、健康养老等特色外,还将拓展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等功能。小镇内,“走”为上策,总共规划有健体休闲步道、主题养生步道、医学游览步道和林间生态步道等4条游步道,让游客在不同的层次空间体验不同的视觉乐趣。其中,健体休闲步道还串联了垂钓中心和水上游乐区块,林间生态步道则连接着林间露营区块。当然,未来游客如果不满足于小镇内散步,也可以前往小镇东南方向的大罗山一观温州“绿肺”。

创在瓯海

集聚高端人才,

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人才的重要性在国家战略中被摆到异常突出的位置。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近年来,瓯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工作,推出了“瓯越英才计划”“瓯海人才新政42条”等举措。紧紧围绕该区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针对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人才“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来瓯创业优先原则,讲求“实际、实用、实效、精准”,面向全球寻找引进重点行业领域的各类型人才。

  前些年,体外诊断(IVD)这个词汇还稍显陌生。伴随着全球医疗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国内医学检验技术的普及和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特别是随着精准医疗、分级诊疗、即时诊断的不断推进,国内的体外诊断产业发展潜力不断凸显。

  两年前,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以擅长临床分子诊断研发而在业界著称的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丁春明,从新加坡回国,辗转义乌、杭州、上海等地后,最终选择了落户瓯海。他很快与其博士生导师、美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查尔斯·康托联合创办起一家分子诊断企业,重点从事癌症液态活检系列产品开发。

  同样作为这一领域的翘楚,丁春明的妻子金胜男已从事无创产前诊断研究近10年。她将刚上初中的女儿留在新加坡,随丈夫来到瓯海创业,并入选了浙江省“千人计划”。随后,丁春明的原同事叶盛,博士生栾菊、林艳卿等一批人才也相继来到瓯海,加入到这个科创团队。

  丁春明的科创团队为什么放弃国外优厚待遇,选择来到瓯海创业?这与瓯海区精准施策引进人才的政策密切相关。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地依托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学科优势,专项启动建设温州市精准医疗与体外诊断产业研究院、中心实验室与产业孵化园等平台,按照“人才+”模式,集“领军型人才+高校优势学科+产业研究院+专业孵化器+批量行业企业”五位一体,形成了体外诊断产业培育发展的生态链。体外诊断产业的雏形在该区逐步形成,目前已落地企业14家,正在对接的创业项目42项,其中包括2个诺贝尔奖得主和1位院士的创业项目,预计到年底实现企业数35家,力争到2020年达到100家。

  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瓯海区不断集聚高端人才,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该区正在构建的“1+1”产业人才支撑模式,即一个人才体系支撑一个细分行业发展,鼓励针对某一重点行业联合开展创新创业,组团式引进培育人才。目前,通过人才集中创业,瓯海已经形成了生命健康(体外诊断方向)、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方向)、新材料(柔性微型电池方向)、信息经济(大数据应用方向)4个新兴产业雏形,新近共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95家。通过一批创新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该区研发出智能锁、电子功能眼镜、定制鞋服等产品,启动了眼镜小镇、皮艺小镇、时尚智造小镇等平台建设,促进了锁具、眼镜、鞋服等传统产业的升级。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科教新区 山水瓯海 2017-10-31 浙江日报2017-10-3100005;浙江日报2017-10-3100007;浙江日报2017-10-3100011;浙江日报2017-10-3100015;浙江日报2017-10-3100008;浙江日报2017-10-3100012 2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