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以湖为心 以绿为体 以人为本

绍兴市灵芝“撤镇设街”奏出城市发展交响曲

  以湖为心 以绿为体 以人为本

  绍兴市灵芝“撤镇设街”奏出城市发展交响曲

  刘 乐 蒋雪强 赵琴琴

  摊开绍兴灵芝的地图,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仿佛一幅人文与水韵和谐交融的绿色画卷。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宛若一颗明珠,镶嵌其中,象征着绍兴的“城市绿心”。街道近1/4的水域面积,为10万多的灵芝百姓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也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发展的活力。

  灵芝街道位于绍兴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块,作为绍兴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东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袍江新区,西邻黄酒小镇东浦,南依绍兴古城,北靠中国轻纺城柯桥。104国道北复线、萧甬铁路、杭甬高铁、杭甬运河及新建的绍兴地铁1号线穿境而过。伴随“城市绿心”的空间发展与建设, 绍兴市奥体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三中心”撑起了灵芝“体育、文化、科技”的新氛围。依托独特的湿地优势,企业总部、越商总部、金融集聚区等三大总部经济体基本建成,激发了灵芝的城市经济活力。

  镜湖如镜,映出高楼大厦、绿树繁花、百姓和乐……一座梅山,十里荷塘,万亩良田,共同描绘出绍兴北域精致的江南画卷。10月12日,灵芝正式挂牌撤镇设立街道。在绍兴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引领下,灵芝街道正向大城市建设融合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水城核心区、城市生态示范区的目标阔步挺进。

舍旧谋新,奏响楼宇经济主旋律

  所谓“不破不立”,行业的发展往往在经历阵痛后,才能实现美丽的蝶变。近年来,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灵芝街道坚持创新驱动、整治倒逼,不断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城郊农业特色鲜明,工业转型步伐坚实,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灵芝经济的重要支撑。

  作为曾经的浙江经济强镇,灵芝在乡镇发展时期形成了纺织、家私、印染、羽绒服装四大特色产业。国内家私行业的知名企业“喜临门”就坐落在灵芝街道。在街道鼓励家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号召下,“喜临门”加大技术改革投入,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成为国家科技部认定的“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街道多数家私企业和印染企业或拆迁搬离,或转型为商业体融入第三产业,积极响应街道“退二进三”的战略部署。

  街道还鼓励纺织、羽绒服装企业拉长产业链,从单一的原材料初级加工,转型到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服务,助推传统产业延续发展、逐步提升,形成新型商贸格局。

  破旧立新,重点还要看一个“新”字。在镜湖总部园区等地,楼宇经济不断壮大、总部经济渐露雏形,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一大批优质金融企业相继入驻,为灵芝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一股新力量。

  “灵芝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失去工业企业的支撑,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三产的蓬勃发展,楼宇经济就是灵芝经济建设的主旋律。”灵芝街道党委委员蒋方征表示。目前街道共有18栋高层商业楼宇,入住率达到了70%。

  在绍兴,不少企业踊跃进入总部经济区。10万平方米的镜湖总部园区正是灵芝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总部基地”,环宇建设、星源建设、中成控股等12家企业总部大楼已经建设完成。“这里交通比较便利,产业也有一定的集聚效应,再加上政府的配套服务好,特别是市政府行政中心搬迁至此,给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园区内的龙头企业环宇建设集团有关人员介绍。

  企业称赞有加的配套服务,指的便是楼宇“楼长制”这块法宝。街道每幢商务楼都相应成立管理服务团队,建立“楼长制”,设立“一长六员”,即楼长、招商员、管理员、办事员、安全员、金融员、联络员。楼长由街道班子成员担任,每月带队对所负责的楼宇进行走访,对楼宇的存量情况以及楼内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的入驻情况、注册情况等及时跟踪更新。所有团队成员不仅要做好经济工作,还包含所有与楼宇管理相关的社会性事务,为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在引进重大项目过程中,灵芝街道主动为园区内已有企业引进上下游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从几年前的单一联络,到辅助招商,再到如今楼宇经济发展新形势下适时出台的“楼长制”全方位服务角色,灵芝一直在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起政府职能,与时俱进地参与到楼宇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在产业聚集方面,街道会同各楼宇方主动招引餐饮企业、金融机构、纺织品批发、文化企业、科技企业、教育机构等。目前,已聚集了1000家以上企业,并在规上工业企业大量外迁的情况下,发展限上服务业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三产引领灵芝经济之路,以破旧立新的姿态,画出了一条经济建设的“微笑曲线”。9月25日,伴随一声铿锵锤响,苏宁置业以24.06亿元拍得镜湖中心区8号地块。不久的将来,又一座充满现代活力的大型商业体将在灵芝街道诞生。

治水拆违,唱响生态发展好声音

  灵芝的生态美可以浓缩于“一山、两湖、十里荷塘”的画卷中。山水呼应,润养着一方百姓,向来是宜居生活的理想选择。以梅山为中心的镜湖,成群白鹭飞过,仿佛城市森林间掠过的精灵。离梅山不远,“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十里荷塘,春天踏青、夏季赏荷、秋有芦苇、冬来踏雪,尽显湿地四季的模样。

  这“两湖”里的另一湖,拥有世上独一无二的名字——[独]  [茶][独]  [央]湖,绍兴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因湖上明代青石避塘闻名,曾经是绍兴部分乡镇的饮用水源。如今,古老湖泊归于沉寂,碧波浩淼却一直荡漾在水乡人的记忆中。

  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对水的治理自然显得尤为关键。在今年初绍兴古城治水大会战动员下,灵芝街道按照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聚焦全面剿灭劣Ⅴ类水。街道的河长、各村(居、社区)干部汇同挂联部门共计300余人一同协作,共计摸排104处劣Ⅴ类水体,含河道35条,小微水体69个。按照“一点一策、一河一策”的要求,实行挂图作战,划定重点作战区,制作剿灭劣Ⅴ类网格图册,研究制定具体整治措施,确定整治期限、明确责任人。街道治水办、村建办、经发办、城管办、各村(居、社区)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强大声势与合力,提升多部门联动治水能力。上半年,灵芝全力开展拆迁助推剿劣、拆除涉水违建、抓禁养促治水、清淤工程、农村截污纳管、剿劣工作等强势整治措施,一个都不落。截至6月底,已完成186个排污(水)口的整治,完成104个小微水体的剿劣工程,完成率均为100%。

  河里治“废”,河上植“肺”。街道还积极开展“还岸于绿”工程,对22个村的河岸进行绿化种植,绵延22公里的河岸种上了桃树、梨树、桂花树等绿植,为城市绿肺增添了更多力量。

  为进一步深化优化环境,创造人居美好家园,灵芝大力开展“无违建”创建工程,截至目前,已拆除“河岸路边”、“城镇建成区”、“影响消防安全”、农村非法“一户多宅”等各类违法建筑76万余平方米。此外还积极推进拆后复绿复耕工作,注重“拆、改、建”有机结合,以先破后立为原则,对拆除后的“脏乱差”环境实行改造,达到“除旧复绿”的目的。拆后空闲土地或种植绿化,或拓宽路面,或建造公共设施,利用率达80%。

  全面强化城市管理工作,离不开居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为了引导居民注重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灵芝积极开展各类宣教活动,在15个村(居)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并选取2个村作为样板,着力提升垃圾分类的质量和知晓率。去年,[独]  [茶][独]  [央]湖村被定为绍兴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面对人口多而杂,生活垃圾分类较难的情况,街道做好前端投入经费保障,按“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置”的管理模式,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

  灵芝街道副主任傅侃介绍说:“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生活垃圾分类是在无数个家庭细胞中进行,村委会与各个家庭的关系互动最为密切。”[独]  [茶][独]  [央]湖村多次召开会议,通过党员、妇女等带头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并召集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培训,落实专人上门收集、“日产日清”、集中处理等关键环节,引导村民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聚焦民生,

谱写社会和谐新乐章

  礼仪传承、才艺表演、非遗展示、志愿服务……眼下,走在灵芝街道村、居之间,文化礼堂俨然成为极具人气的活动场所。

  10月1日晚,灵芝“首届农村文化礼堂展演”暨“大树港村晚”在大树港居开展,现场吸引了超过3000名观众。合唱、歌舞、小品、绍兴曲艺莲花落……两小时的演出时间,众多“草根”演员为观众送上了一场视听盛宴。晚会还为当地十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家人的“最美媳妇”和长寿老人送上祝福。随着节目高潮迭起,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也一浪赛过一浪,就连晚会结束后,人群也久久不散。“真的很感动,许多节目都是我们当地居民自导自演的,能够收获这么热烈的反馈,感觉很高兴。”大树港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钱国良看着如潮人海,不禁感叹。

  大树港文化礼堂,在两年前不过是一个小型活动中心。2015年,经过改扩建,现有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灵芝街道争创绍兴市五星级文化礼堂的重要项目,主要包括“五廊、三堂、一馆”,其中,“一馆”指的是戏曲馆,也是大树港文化礼堂的特色馆,介绍了越剧、绍剧、绍兴莲花落、绍兴平湖调、绍兴摊簧、绍兴词调等曲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和保护。

  礼堂是场所,文化是内涵,队伍是血液。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工作者的用心服务。2013年以来,灵芝围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致力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建成多个文化活动中心,创建文化礼堂3个,并积极开展各类比赛、活动,打响“文化铸就魅力 梦想腾飞灵芝”活动品牌,百姓参与热情高涨,快乐的情绪洋溢在灵芝山水之间。

  此外,以成功创建浙江省体育强镇为契机,灵芝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荣获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创建省级新农村小康体育村5个,省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3个,并在建设标准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实际增加室内健身场地和室外健身场所,基层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灵芝还全力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2013年成为全市第一个“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现有初中1所、小学4所、幼儿园13所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其中,中心小学为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工程I类学校,中心幼儿园被评为省一级幼儿园。

  坚持民生优先,致力民生改善,服务环境不断优化。街道还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如创建和谐劳动城区,搭建农村就业服务新平台,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就业保障;推进扶残助残工程,加强困难群体帮扶;推进城市社区“智慧养老”建设,推动政府补贴购买养老服务向农村延伸,助力居家养老服务提档升级。

  “伴随着灵芝‘撤镇设街’的完成,灵芝人民的市民感得到强化,相对应的市民意识、文明意识等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新的楼宇、新的地铁、新的环境,为灵芝街道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新的民生服务政策,必将带给灵芝人民新的更多的获得感。”灵芝街道主任王寅表示。展望未来,一座崭新的绍兴中心城市将以灵芝街道为中心拔地而起,灵芝街道和灵芝人民正在朝着新的梦想砥砺前行。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以湖为心 以绿为体 以人为本 2017-10-24 浙江日报2017-10-2400005;浙江日报2017-10-2400006;浙江日报2017-10-2400014;浙江日报2017-10-2400017;浙江日报2017-10-2400012 2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