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松阳强化全域统筹推进绿色发展

全力构建富美“大花园”

  松阳强化全域统筹推进绿色发展

  全力构建富美“大花园”

  孙丽雅

  近年来,松阳全力打造生活富裕、家园秀美、人文和谐的“田园松阳”,努力把松阳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绿色经济发达、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活力迸发、人民幸福的大花园。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饶吹”,唐代大诗人王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唯美的意象符号——松阳。曾经隐居在松阳的北宋状元沈晦则留下了一句盛叹:“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

  松阳是瓯越文化留在松古大地上的神来之笔,描摹出了陶渊明笔下如梦如幻的世外桃源,占尽了山水之形胜,也是乡土建筑形态最丰富、民俗文化传承最有特色的县域之一。

  直到田园牧歌式惬意生活日渐难寻的今天,偏居一隅的松阳,不仅较好地保留着原生态田园风光,有着“山水—田园—村落”的格局,还能觅到旖旎风情,阡陌连连,茶园翠翠,稻浪滚滚,田舍掩映,鸡犬相闻……以及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其中,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就有71个,也因此被誉为“乡土中国”的样本和“最后的江南秘境”。

擦亮生态底色 绘绿色大花园

  秋日的松阳,愈发显得迷人。前不久2017中国·松阳国际天空跑挑战赛暨全国积分赛在以“林海、云海、花海”三海同汇的三都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举行。来自俄罗斯的维娜在参加完体验组比赛后,手舞足蹈地比划着沿路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美是独一无二的。”

  生态是松阳最靓丽的底色,更是不可复制的最大优势。当下的松阳,正紧紧围绕“最大生态优势、最大田园特色、最深农耕文化内涵”这些田园松阳的核心要素,擦亮生态底色,绘就全域绿色大花园。

  松阳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主要河流松阴溪贯穿全境由西向东汇入瓯江。漫步松阴溪畔,秋意正浓,截至今年9月,松阳出境断面水质已连续37个月保持II类水标准以上。

  而为了守护这一江清水,松阳付出了诸多努力。2012年初,松阴溪流域大大小小、时开时停有79处采砂场,到现在已全部关停;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松阳引进无公害种植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农药、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和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工作,推进畜牧进山、养殖上山,推广种养结合模式等;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松阳鼓励松阴溪南岸发展传统红糖、茶叶制造等产业,污染企业逐步退出,集中搬迁到222省道旁的工业园区。

  如今,松阳还以全域化、生态化、民生化的创建理念,精心规划整合流域资源,推进松阴溪大景区建设,着力将松阴溪景区打造成生态带、休闲带、文化带、经济带。

  在保护一方山水,让全县人民呼吸更清新空气、喝更干净的水、生活在更清洁环境的基础上,松阳也在持之以恒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调发展。

  为此,松阳因地制宜发展了茶叶、香榧和油茶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加快培育高山蔬菜、食用菌、干水果、高山笋竹等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如今松阳创成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茶叶全产业链达93.9亿元,成为全国茶产业示范县和重点产茶县、省香榧南扩重点区和示范区。

  在工业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生态招商”为导向,逐步形成以绿色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凡是进入环保负面清单的项目坚决不要。随着“四换三名”“两化融合”等转型升级“组合拳”深入推进,“煤改气”“腾笼换鸟”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工业园区成为省第二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以绿水青山做底色,松阳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成为省级生态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任务,农户受益率达87.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1.3%;完成美丽林相建设6.3万亩,绿化造林11.4万亩,平原绿化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2%,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5%……

  现在,松阳按照打造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大花园要求,不断拉高生态底线,确保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和提升。要求以最严格的标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园区外基本无工业、园区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以最系统的举措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全面消除中度以上污染天气。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今年9月底,县城西屏街道启动城中村项弄村村庄改造,这不但能极大缓解该村住房难问题,全面提升村庄整体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还有利于县城路网的建设。

  围绕打造最美城市形象,松阳全面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城市环境“十整治”工程,深化治脏、治差、治乱、治堵工作,深入推进公园绿地、城市水系、林相改造、生态绿道和地下管网建设,提升城市景观美化水平。

  为强化全域统筹,松阳以新型田园城市建设为引领,坚持田园城市和田园乡村建设一体推进,着眼“生态绿城、休闲慢城、人文古城”目标加快县城建设,着眼“幸福家园、休闲家园、文化乐园”目标加快乡村建设,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松古平原一城化发展格局。

  在全力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等系列农村环境治理组合拳下,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被评为全省“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工作优秀县,国家生态县通过考核验收。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国网松阳县供电公司借鉴多年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主动加压,结合村容村貌、建筑、景观、布局,制定了科学可行的电力架空线路设计方案,力求电力设施与村景和谐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建设美丽乡村,首先是复活乡村、复兴乡村。怎么给予乡村生命活力?松阳给出了经验:复活整村风貌、复活传统民居的生命力、复活乡村经济活力、复活传统村落优良文化、复活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距离50省道仅松阴溪一溪之隔的象溪一村,干净整齐的小楼房、村民门前的小花坛、妙手点缀的文化墙、恰到好处的景观小品……如今在各项惠农政策推动下,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村。

  “大家都说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好,现在的农村一点也不比城市差。”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很多村民留在村里开农家乐民宿,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效益42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从五年前的8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13000多元。

  当美丽自然的生态环境,遇上古村落资源时,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经济业态——民宿,就开始发芽生根了。如今,慢慢“长大”的这些民宿,又成为了乡村复兴的一颗颗种子。

  通过近几年的培育,一批批品质民宿在松阳涌现,截至今年9月底,全县共发展农家乐民宿420家、床位数3700张;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130.3万人次,实现经营总收入7886.7万元。

  为助力民宿经济发展,县国地税部门及时落实国务院“六项”减税政策,用足用好“税收政策”和“纳税服务”惠企惠民“双驱动”。前三季度,全县农家乐民宿业主享受税收优惠共300余万元,平均每户近8000元。

  当美丽乡村华丽转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归乡村,并成为乡村建设者。“云上平田”联合创始人叶大宝就是其中一员。“云上平田”作为全县的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叶大宝想要改变的不仅是几幢房屋,更多的是“让寂静的农村再度热闹,让凋零的乡村再次繁荣,让荒芜的土地再现绿色”。对于明天的乡村,叶大宝等一批回归松阳的年轻人,显然很有底气和自信。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田园大景区

  10月中旬,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艺术总监北川富朗来松阳开展乡村旅游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走进大木山茶园、竹林剧场、契约博物馆等地后,他连赞松阳不仅自然景观美,还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也正是依托田园牧歌式的桃源胜地、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国”标本、“百里乡村百里茶”的茶产业示范区、浙南最佳艺术创作基地、生态休闲养生胜地等特色,松阳重视全域旅游发展,将其视为一二三产相生相融的绿色经济催化剂和城乡互动互补的新型城镇化黏合剂,全力打造具有松阳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近年来,松阳旅游人数及收入增长均在30%以上。目前已基本形成以松阳古城和传统村落为核心的全域点位布局,以八条艺术创作路线和松阴溪绿道为主体的全域线位布局和以全县域乡村博物馆及全县域民俗文化活动为内容的全域文化布局。

  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大木山茶园,融合了茶园观光、茶事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是国内首个将自行车骑行运动与茶园观光休闲融合的旅游景区,并连续举办了五届浙江省自行车系列公开赛。依靠大茶园,村民还搞起了茶园旅游,办起了餐馆,开起了民宿,挣起旅游服务业的钱。

  也就是在建成大木山茶园、松阳古城、四都民宿等一批品质旅游目的地后,古村落、艺术创作、特色民宿等高端文化休闲旅游在国内已有一定知名度。

  今年9月中旬,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多名艺术家到松阳采风创作。如今,田园松阳的自然风光,独具魅力的村落资源以及“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文化传承展示机制,每年会吸引数以万计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骑行、徒步、露营等,吸引数以几十万计的美术家、摄影家和高等院校的学子前来办展、创作、写生、实习。

  以樟溪乡兴村为代表的红糖纯手工制作,传承了古法制糖手艺,为弘扬传统生产记忆,松阳建成了红糖工坊,成为集传统红糖加工、技艺体验、产品展卖、建筑艺术等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也是该县第一批乡村博物馆项目。如今,在文化旅游的助推下,红糖从过去的8元一斤涨至现在的22元一斤,仍供不应求。

  为更深入地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产业、养生产业的深度融合,松阳积极打造画家村、摄影村、户外运动村,大力创建农旅基地、乡村工坊、艺术家工作室,让旅游的综合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而正在建设的丽水机场、衢宁铁路以及规划中的武松龙高速、衢丽铁路,更将成为推动松阳全域旅游的重要引擎。

  今后,松阳还将继续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推进全县域乡村博物馆建设,打造县乡村三级文化休闲体验的有形空间;全面推进“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民俗文化常态化展演,营造“永不落幕的民俗节庆盛典”;继续举办全国摄影大赛、全国大学生写生大赛、亚洲山地竞速赛等高等级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培育定制旅游、研学旅游、艺术家采风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积极开发端午茶、手工红糖、茶叶熏腿等本土特色旅游消费品,努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效益叠加。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全力构建富美“大花园” 2017-10-23 浙江日报2017-10-2300005;浙江日报2017-10-2300006;浙江日报2017-10-2300013;浙江日报2017-10-2300016;浙江日报2017-10-2300011 2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