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关键词
加大生态系统
保护力度

实施生态修复
顺应自然和谐

  拥有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期待。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这一论述在浙江各地引发热议。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回顾我们一路走来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过程,真是深有体会!”德清下渚湖街道党工委书记、下渚湖湿地风景区管委会主任丁本荣说,自上世纪80年代起,街道每年矿山的开采量几乎占据德清的半壁江山,开矿山卖石头让村民富了起来,也对环境造成破坏。2013年8月,下渚湖开始全力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并关停192家生猪养殖场,去年又启动山地皇区块湿地恢复工程,种上水生植物,恢复湿地原生态环境。

  秋日里的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正是观“芦花飞雪”美景的最佳时节,港汊交错间,阵风掠过,白浪翻滚,更有上百种飞禽穿梭其间,一派赏心悦目的原生态湿地风貌。“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渚湖街道副主任张帆感慨,今后,他们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永康市治水办综合组常务副组长朱敏看来,永康近年来大力推进的生态廊道建设,与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完全一致。今年以来,永康以打造“四个廊道”为抓手,以“一江十溪”为主战场,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绿道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转型升级,现已建设了一批景观优美、生态自然、功能完善、衔接有序的精品绿道,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兰溪市建设局总工程师陆小军表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兰溪自2015年起,便在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中,充分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以构筑自然的绿色生态格局、加强水文化的传承为特色,实施了胡大山生态湿地等30余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今后,还将通过水体净化、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途径,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浙江日报 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00007 实施生态修复
顺应自然和谐
2017-10-23 浙江日报2017-10-2300010 2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