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问题
要按市场来
刘刚
10月19日,在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习近平和代表们一起审议十九大报告。从新华社报道看,总书记两次谈到了“市场”,对我们准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之手”,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第一次谈到“市场”,是在和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代表的互动交流中。
对贫困地区发展脱贫产业十分关心的习近平,得知盘州建有一个酒厂,一千多户村民入股,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时,十分高兴,并向余留芬仔细了解情况。
当余留芬介绍道,这种叫“岩博酒”的白酒只卖99元时,习近平说:“99元也不便宜了。不在于贵,太贵的酒反而不一定卖得好。”对总书记的回应,余留芬十分激动,马上表示:“谢谢总书记指导,我们一定按您的指示去做。”这时,习近平说:“这是市场问题,要按市场来。不能我一说你就按30卖了。”
第二次谈到“市场”,是在和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潘克刚代表的交流中。
当潘克刚介绍道,他们组织村民依靠旅游等产业脱贫攻坚时,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如果市场趋于饱和,要提前采取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两次谈“市场”,习近平不仅给十九大的代表们,也给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开课”。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步入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方略。如何写好这篇大文章?在笔者看来,习近平两次谈到“市场”传递出深刻思想内涵:
启示之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从内心深处敬畏市场,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对如何充分释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有着非常丰富而又指向精准的部署和要求。市场问题要按市场来。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市场”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署要求,统一思想和行动。
启示之二: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要对市场饱和乃至过剩问题给予重视,提前作出分析和预测,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减少和避免资源重复配置造成的生产力浪费。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例,眼下乡村旅游正处于兴起的机遇期,搞好乡村旅游有助于“把资源变资产”,帮助农村居民增加收入。但是,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一定要有“分析和预测”,要对“市场饱和”具有前瞻性的警觉。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差异化、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让自己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市场问题要按市场来。抓牢这一点,我们就抓住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