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宁波 长歌浩荡五重奏 全域治水护清波

  长歌浩荡五重奏

  全域治水护清波

  仇 欢 蒋树平 陈俊勇

  宁波,依海而生,因港而兴,从不缺少水的润泽,除了面向东海,还有两江环抱,一江东流。另有一条条迂回蜿蜒的内河水系像城市的血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宁波人。

  水,既是宁波最为灵动的韵脚,更是宁波人不懈守护的对象。

  2013年,响应全省号召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工作,誓让清波重回大地。

  2016年底,全面打响消除劣V类水的攻坚战,深入实施治水剿劣,铺就“名城名都”建设的发展底色。

  从“寻找可游泳的河”,到宣示“彻底剿灭劣V类水”,从推动“五水共治”形成破竹之势,到承诺“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时至今日,治水的时代命题,答案已然清晰。

  4年时间,宁波铸造了一支敢打敢拼的“治水铁军”,同时改变着大江大河与小溪小渠的水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百里者半九十。宁波全域治水成果喜人,但治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治水工作永远在路上。

铁腕治污 守护绿色发展底色

  浙江治水的经验,不是用停止发展的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才是“治水之本”。

  铺开宁波这幅治水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决心修复山河本色,守护绿色发展的底色。

  洗尽污垢方璀璨。在水中,变化每天发生着:为求清波常在,宁波开展水岸同治,加速淘汰低小散、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宁波坚决向粗放型发展、高能耗的“黑色GDP”说“不”。

  宁海县长洋村铝灰行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至2013年蔓延并形成了集聚46家加工点的块状产业,因加工原料以铝灰为主、工艺为坩埚加温熔化生产铝锭,对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于上世纪90年代末搬迁至长洋村小茅岭地块。2013年9月起,该县对再生铝产业“长洋”顽疾全面启动新一轮整治,于2016年底整合形成8家再生铝加工企业。今年8月中旬,以督察为重要契机,强化担当、克难攻坚,通过“严查、巧治、活转”系列组合拳,彻底清查并治理完成再生铝产业“长洋”环保毒瘤。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域内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为南溪森林温泉景区的深度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另外,杭州湾新区整体关闭全省最大的漂印染园区,“腾笼换鸟”为众创园,每年削减COD排放量350吨以上。北仑区推动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岩东再生水厂生产能力达12.8万吨/日,年度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7.4%。目前,宁波已关停并转重污染行业企业289家,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治水也是产业发展的供给侧改革。宁波坚持以治水促进美丽经济发展,实现“绿富美”。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倒逼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一批“美丽生态牧场”呼之欲出。宁海的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解决了废水消纳难题,形成了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生物物种共生互利、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等7种循环发展模式,总结出了“农业废弃物—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畜牧养殖—粪(肥)—有机复合肥—瓜果菜”“鱼虾—贝藻”等多种立体化生态型循环模式。

  借水行舟,做精做强乡村旅游。象山县将治水与休闲旅游业发展有机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山海风貌、田园风光、半岛风情”的规模景区和农家乐,助推全域旅游跨越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生态红利。治水逐渐成为建设“生态农业、美丽田园”的催化剂。

  这些蜕变都是宁波治水的重要片段。从东海之畔到三江之滨,治水以来,宁波各个区县(市)纷纷探寻出了因地制宜的治水路径。

着眼源头 率先创建“污水零直排区”

  宁波作为山水港城,内河纵横交错,水系发达,河网水系形成了天然的排放污水的“毛细血管”。实现“污水零直排”,不仅是治水剿劣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近年来,宁波市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污水处理设施已覆盖全部乡镇,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0万吨/日。在此基础上,宁波以世行贷款项目为样板,全面推进128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3年起,奉化区就按照国家级生态市建设要求,借鉴世行项目的实施经验,在全区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3年时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7.6亿元,基本消除了农村生活污水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危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在全省率先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宁波“五水共治”打出的一记“重拳”,在未来5年到10年里打通排水“经络”体系,做到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村庄全治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

  按照上述目标,宁波深入总结海曙区、镇海区、北仑区、慈溪市等地精细化截污纳管工作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在海曙区,为根治内河水污染,干净彻底剿灭劣Ⅴ类水,今年上半年,28个老小区同步启动雨污分流和截污纳管改造工程,预计减少污水直排量60%以上。从源头上截断污水,将污水引流至污水管网,实现了“沿河排口晴天不出水”的目标。

  在工业发达,又位于宁波市水系末端镇海区,整体推进工业园区(集聚区)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企业废水全收集、源头雨污全分流。

  针对城镇及城中村环境复杂、难以户户接管的历史遗留问题,北仑区推出了“主管道先行,精细化截污,最后50米纳管”工程,使辖区内城中村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入河。目前,北仑区共堵截纳管改造河道污水直排口1780个,完成城镇污水管网工程项目102个,50个村完成截污工程;建成污水管总长达832公里。

  建设污水零排直排区,涉水行业排水整治也是重点。针对县域经济发达、集镇周边涉水“小行业”量大面广的特点,慈溪市于2016年起开展了餐饮、美发(美容)、洗浴、洗车等四类涉水行业专项整治,共排摸出四类涉水行业7161家,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治。

  2017年,在34个重点乡镇(街道)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目前沿线河道整体水质已明显好转,3个市控断面已全部通过省级销号验收,24个县控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Ⅴ类水质。

  “作为纵深推进新一轮治污工作的龙头工程,‘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攻坚治水难题的一把利剑,是治理污水直排顽疾的一剂良方。”宁波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治水工作已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立足生态 “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洪涝治理

  宁波号称“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全年雨量充沛,但汛期、台风过境时,降雨量集中。为解决排涝问题,宁波系统谋划、综合实施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同步推进“海绵城市”试点。

  三江堤防甬江防洪工程全面完工,规划奉化江、姚江的170公里生态堤防全线建成,基本形成三江干流堤防封闭;市区鄞东南沿山干河、姚江东排、小浃江等上百公里骨干排涝河道贯通,有效发挥排涝作用……2013年“菲特”台风之后,宁波开始实施“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底,宁波市“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宣告收官,共实施重大水利工程53项,完成投资176.8亿元。

  为应对今后将面临的洪涝压力,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洪治涝减灾综合体系,加快补齐短板,结合省“五水共治”和“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战略部署,今年开始宁波全面启动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按照“洪涝分治、蓄滞同步、分级保护、分区设防、防治结合、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推进姚江奉化江流域治理,尽快实现重要支流封闭,形成姚江西分北排东排体系。“十三五”期间,宁波将重点建设21个重大水利工程,完成投资330亿元。

  当“海绵城市”的概念首次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宁波市江北区的慈城新城已经享受“海绵”的恩泽多年。慈城新城是宁波市首个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区块,曾是稻田平原,极易遭受洪涝灾害。现在,“海绵城市”发挥的功效,不仅让慈城新城保持着碧水绿草的“颜值”,而且经受住了多次大小台风的考验,2.84平方公里的新城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目前,宁波已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快速推进江北慈城新城、宁海颜公河、东部新城河网等一批水系治理项目,城市排涝能力得到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宁波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剿劣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专项行动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最大程度实现了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

三网融合 建立治水护水长效机制

  全面剿灭劣Ⅴ类水,要让治水向深一度迈进,治水工作向社会末端转移。

  两年前,宁波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河道“河长制”管理,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当最难治理河道的“河长”。如今,宁波市已实现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村级5级共7515条河道及4606个小微水体“河长制”管理全覆盖。

  今年以来,宁波推动基层河长、保洁员、网格员“三网融合”,是河长制的延伸与完善。

  鄞州区福明街道一小区内的河流原本规划用于美化小区环境,但多年后河水变得浑浊,偶尔散发异味。社区网格长发现后,主动向对口的基层河长反映,在多方协调下,给小区添设了一台生物酶生化处理器,使该河的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上述案例是“三网融合”助力剿劣的一个缩影。宁波把治水护水工作融入基层社会网格化管理,在原先河长治水、保洁员护水的基础上,增加网格员管水,将基层网格员、河长、河道保洁员三股力量有机整合,不仅厘清“一亩三分田”,又共同担负起区域流域治水管水的重大责任。

  “保洁员当前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网格员当触角,查找原因提出对策;河长负总责,协调落实并兜底解决。”相关负责人说,织密三张网络,让基层河长、河道保洁员和社区网格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确保实现剿劣管理水域全覆盖和责任全落实。

  万名河长,确保每条河道、每个水体都有人管,有人负责。万名河道保洁员网络承担相应河道、水体的保洁责任,实现“分级负责、全水域覆盖”。1.2万名网格长,4.5万名网格员形成治水基层管理的坚实力量。

  如今,在“三张网”的通力配合下,剿劣工作成效初显。2017年上半年,全市河道保洁员和网格员累计上报涉水问题25314条,已办结25138条,其中三级(乡镇)以下问题占98%以上,经基层河长协调解决的占6.69%。

全民参与 广泛助力治水剿劣

  自剿劣冲锋号吹响以来,宁波迅速启动“30万志愿者服务治水”文明行动,动员各地志愿者投身治水第一线,勇当“治水先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00余家企业参与认领河道(河段)和小微水体1085处,以“百千万”行动带动百万群众共同参与剿劣、服务剿劣。

  除了广泛发动民间力量参与剿劣,宁波还依托民营经济发达、科技人才实力雄厚等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公众等社会力量以出资、出力的方式参与剿劣治水,有效破解了有限的公共财力物力与较高的水环境治理要求之间的矛盾,构筑起社会力量参与剿劣治水的多样化路径方式。

  今年以来,宁波已实施PPP治水项目7个、引入社会资本16.2亿元。月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全省第一个湖泊治理PPP项目,采取施工图设计、整治、日常养护总承包模式,总投资7732万元,合同期为10年,前3年经费全部由企业自行承担,确保实现“设计、建设、治理、维护”四到位;余姚市携手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采取PPP模式统一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投入13.2亿元实施治水项目116个;北仑区引入第三方专业队伍对河道进行日常保洁养护,成功打造了河道管护“全国样本”;象山县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后,采用PPP模式,委托浙江富春紫光环保有限公司运行,充分发挥了民营机构在运营方面的优势。

  宁波引导社会力量出智实施科技治水。成立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集聚涉水领域高层次专家人才百余人,启动“村镇生态化治理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集成示范”等项目20个,开展“水体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开发”等治水课题58个,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聘请来自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科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的治水领域专家担任首席技术专家。

  今年以来,数百位技术顾问分赴各地剿劣现场会诊把脉,每个镇街、每条重点问题河道都有结对的治水专家,有力保证了“一河一策”的落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应用研究成果收获的“东钱湖”经验从宁波走向了全国;启用全省首家以治水为产业导向的产业园区——宁波市科技治水园区,实现科技治水产业集聚发展和推广。一批科技治水企业成为国内同行“领头雁”,如宁波丽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起草国家行业标准《无动力厌氧生物滤池餐饮业污水处理器》;宁波广强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占据国内市政排水管道检测机器人市场份额的30%。同时引导和鼓励传统企业通过改造升级,应用减污、节水、清洁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既降低排污,又促进节水,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剿灭劣Ⅴ类水,还一方青山绿水,已成上下共识。在北仑,7位“企业河长”走马上任;在海曙,退休老人汪成裕每日巡河,被称为“民间河长”;在象山,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剿灭劣Ⅴ类水,以书画展、摄影展、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形式,歌颂最美治水人……宁波正以上下同欲,全域全员全速之势,以最大决心剿劣提质,以最大力度建设名城名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宁波 长歌浩荡五重奏 全域治水护清波 2017-10-18 浙江日报2017-10-1800004;浙江日报2017-10-1800008;浙江日报2017-10-1800014;浙江日报2017-10-1800017;浙江日报2017-10-1800020;浙江日报2017-10-1800010;浙江日报2017-10-1800016 2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