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创造新业绩 喜迎十九大

朱炳仁新加坡艺术展引来世界观众

熔古铸新 东方韵味

  本报讯 (记者 刘慧) 金灿灿的稻子,沉甸甸的稻穗,俨然一副梦里水乡丰收景象。10月14日,“熔古铸新——朱炳仁艺术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展厅内那片夺人眼目的金稻,便是中国著名熔铜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唯一传承人朱炳仁“种”下的。

  那片形态各异的铜雕稻穗,以其对自然的敬畏,在艺术展上引起轰动。人们惊叹,朱炳仁“种”出的这一片金灿灿的稻,是多么与众不“铜”!

  当今田地“稻貌”已改,多弃“种稻”改为“种楼”,朱炳仁笑言。可以说,《稻可道,非常稻》这件作品承载的正是作者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思考。

  展览现场,人们穿过那片金灿灿的稻田,还发现朱炳仁创造了别开生面的熔铜艺术品,如《芭蕉叶下独题诗》《千浪卷雪》《云霞铜瓶系列》《青松多寿系列》《残荷系列》等。此次展出的数十件作品,带着铜雕艺术的精美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坚硬呆板的铜,在他的创意畅想中犹如画家手中的油彩灵动而富有诗意。

  此次“熔古铸新——朱炳仁艺术展”是新加坡有史以来第一个关于铜历史、文化和文创的艺术展览,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展览开幕当天,就引起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艺术界的关注。

  朱炳仁获得过60余项铜雕国家专利技术。其独创的熔铜艺术,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

  熔铜艺术是用“无模可控熔铸工艺”创作的。“这种工艺将铜彻底从模具里解放出来,给了铜自由。”朱炳仁利用自由的铜,造就了自由的艺术。

  一直以来,“传播铜文化,让铜回归老百姓的生活”是朱炳仁的信念。

  从百年老字号传人到享誉世界的现代艺术家,朱炳仁在传承中不断蜕变创新;从一个普通的铜匠到世界级铜雕大师,朱炳仁带领着铜工艺走向铜艺术,让铜雕成为一门世界认可的国际级艺术。

  古为今用。杭州新雷峰塔在经过反复试验后,也换上一身彩色铜衣,成为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塔。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的铜装饰也出自朱炳仁团队之手。


浙江日报 创造新业绩 喜迎十九大 00009 熔古铸新 东方韵味 2017-10-17 5372422 2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