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文章导航

锚定新方位 改革铸繁华

——宁波江北建设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

  锚定新方位 改革铸繁华

  ——宁波江北建设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

  张落雁 郭传太

  江北自古繁华。骨笛悠然,陶埙绵绵;三江之水,潮起潮落;百年外滩,沧桑变迁。这片土地见证了宁波从句章古港走向三江口岸,是宁波记载海上古丝绸之路“活化石”的标志地。

  这里流淌着不断创新奋进、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向前的精神。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江北破浪前行、革故鼎新。

  有梦想,才是希望的热土;勇变革,才有光明的未来。江北对标看齐,实施创新高地、美丽之城、文化强区、开放都市和幸福家园建设,促进区域经济能级、城乡品质能级、发展活力能级、特色文化能级、民生供给能级提升,进一步推进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为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贡献江北力量,谱写江北篇章。

网联膜幻 都市经济的革故鼎新

  曾经资源贫乏、工业基础薄弱的土地上,崛起了一片创业创新的繁华之地。这一切,都源于改革。

  几年前,前洋村还是江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自搭上电商的快车后,前洋成为宁波最前卫、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目前,一块3平方公里的“创新高地”——前洋E商小镇已具雏形。“今年江北电商经济发展迅猛,前洋E商小镇是江北区乃至全市相关产业的重要支撑。”各级领导频频为前洋E商小镇点赞。

  前洋E商小镇所在的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自前年10月正式开园以来,惊喜连连,一个以B2B产业电商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已态势初显。目前,园区已引进中字头企业5家,新注册企业日益增加。今年1月至9月,新增企业2616家,实现财政收入5.6亿元。未来,该园区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集聚海、陆、空物流服务企业,打造百亿级的港航、港铁联运物流供应链。

  互联网打破了时空、地域的界限,物联网又开启了新时代,带来无限可能,一幅数字贸易繁荣的蓝图在江北展开。在“互联网”基础上,江北趁势打造了“一网一膜”双子星,释放着创新动能。“一网”就是宁波工业物联网产业基地,“一膜”就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光学膜生产基地。

  “一网一膜”建设的背后,是江北扎实的产业“底气”。紧抓产业风口,激活发展活力,江北出台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及扶持政策。目前,江北区拥有3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100余家“一网一膜”相关联企业。中国首家TFT-LCD关键技术光学膜企业激智科技,也把生产基地放在了江北。创办15年的柯力传感,正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向现代企业集团转变,从称重元件商向物联网企业转变。在江北,不仅柯力传感嗅到了工业物联网的新机遇,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已启动智能轨道交通物联网项目;宁波赛特威尔电子有限公司正全力搭建完善智能安防生态圈;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正尝试将经营方式由“水表产品”提供商向“水计量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一批批江北制造,正迎着工业物联网产业的东风,华丽转身为江北“智造”。

  今年上半年,宁波物联网产业园正式落户江北,该产业园将围绕物联网技术,引进传感器、核心零部件、软件集成商等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助力宁波打造千亿级物联网产业。

  近年来,江北加快低效闲置资源盘活、全面加强落后产能淘汰,高效利用每一寸土地,力争创造最大的产业价值。今年又启动了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坚持能级提升这条主线,打造江北都市经济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江北为企业打通审批“肠梗阻”,换来发展“加速度”。今年5月,年产120万套邦奇CVT变速箱的装配线及其他高端制造零部件项目成功落户慈城,从取得不动产权证后到获取施工许可证仅用了9个工作日。服务重大项目落户,打造企业便捷的准入通道,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已成为江北打通审批“肠梗阻”,换来发展“加速度”的新引擎。近年来,江北区“招大引强”不断取得突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签约落户。为做好服务工作,尽快促使项目真正落地生根并尽早开工建设,该区积极构建重大项目服务机制,强化各项工作举措,形成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创业创新服务有效路径,以实际行动助力项目建设,提升江北区软环境。

  未来江北将建设能级高、特色强的创新高地,都市工业、现代服务业、电商创新经济和都市休闲旅游业将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产业。

农旅融合 全域景区化的美美与共

  江北有山有水,兼备繁华都市与宁静乡村的双重优势,是宁波三江文化长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慈城,“慢”生活理念吸引了大量久居都市人们的目光。近年来,立足“离尘不离城”的慈城,利用自身“山水林田湖”的资源优势,慈城大力发展起了生态休闲农业,并通过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有效整合了生态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发展。以生态休闲游为主题的毛岙村、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半浦村、以白茶为主题的三勤村……“一村一品”多点开花的局面已逐步形成,让慈城人享受到了乡村旅游的红利。

  在荪湖大道周边有一片400亩闲置用地变成了“荪湖花海”吸引了人们眼球,也带来了游客,“花海经济”初显效益。过去,城郊一带像荪湖这样的闲置土地有不少,融入旅游观光功能后,徜徉于一片旖旎花海,彩蝶纷飞,仿若人间仙境。截至目前,江北全区已形成以“荪湖花海”“花海稻香”“洪陈蓝莓”“大龙立体观光蔬菜园”等多个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基地,面积近万亩。

  从慈城到荪湖的变化,只是江北蜕变的一个面一个点。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下,江北发展成为了一个美丽的“大景区”。

  “全域旅游的核心是农旅融合,全面提升江北城乡发展品质。”江北打造“大景区”的行动扎实、笃定。目前全区正按照“城乡一体化、全域景区化、农旅融合化”目标,以获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两大国家级改革试点为契机,围绕都市休闲农旅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两大重点领域,深入农旅融合,加快美丽“三园”建设,努力把江北区打造成为农旅融合示范区、生态文明样板区、美丽乡村标杆区。经营好山山水水,才能留得住乡愁、留得住野趣。

  村美了,城也要更加精致。去年4月,宁波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域全部位于江北。以此为契机,江北在城市发展中继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统筹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问题。江北慈城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列入住建部《海绵城市典型案例》,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样板。今年5月,宁波首个海绵城市公园项目——姚江北侧滨江绿化工程建成,实属繁华都市里的一片“绿肺”。

  地下有“海绵”,地上有绿意,城市会“呼吸”。槐树、绿岛、新三江口等公园完成改造,双古渡海绵公园建成,谢家、姚江新区滨江景观带开工,15公里姚江“生态廊”逐步串点成链。

  同时,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全面打赢劣Ⅴ类水剿灭战”的号召,积极争当剿灭战的先行者,争当剿灭战的推动者,争当剿灭战的监督者,立誓让青山绿水更加多彩。流动的碧水,就这样滋润着江北的新容颜。

  “美了乡村、好了城市、富了农民”的目标正慢慢实现,江北也正以全新的面貌担任宁波“城市花园”和市民“养生地”的重要角色。

音乐港湾 城市品格的文化厚度

  城市的流风余韵,无不源于文化底蕴。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母慈子孝,代代相传;中西外滩,海纳百川……

  听,新文化、新音乐、新时尚都在新江北三江口汇聚成磅礴交响。

  宁波不仅财富藏富于民,在音乐上也“藏富”于民,宁波人的血液中不仅有务实的商业基因,也有浪漫的音乐基因。

  当前,江北正乘着宁波“音乐之城”建设的东风,按照“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母港、国家音乐产业集聚区、长三角音乐时尚消费中心”的发展战略和“有核无边、立足宁波、辐射华东”的发展定位,加快推动以大剧院区域为核心的宁波音乐港建设,使之成为“音乐之城”建设的“发动机”。

  立足宁波,不断挖掘深厚的音乐文化基因,竖起“音乐宁波帮”这面旗帜,筹办“音乐宁波帮”大会,集聚海内外音乐资源共同建设宁波音乐港。

  在音乐港核心区,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担任艺术指导兼首席指挥的宁波交响乐团,对接世界潮流,飞速成长,已成为国内知名的高雅艺术乐团。宁波大剧院将通过3年时间,力争打造成为集演艺、教育培训、器乐舞美等于一体的国内一流文化地标。通过“交响乐”“合唱”“舞台剧”“流行乐”4张“特色名片”,推动音乐人才、音乐社团、音乐产业、音乐盛典等要素在核心区集聚。

  在音乐港核心区,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第三届浙江省合唱节、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音乐节等重要音乐盛事密集上演,本土原创乐团乐队、本土原创作品、国际乐队等演出活动常态开展,引燃了大剧院及周边的音乐氛围,集聚了一大批本土音乐人才,初步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音乐产业生态。

  随着核心区的日渐繁荣,宁波音乐港辐射效应逐步显现。音乐主题街区北岸星街坊,吸引了星月龙声、宁波童声合唱团等一大批音乐团体入驻,注册资金超过1.6亿元,街区商铺从多年冷清到“一铺难求”,租金增长多倍。位于三江口的老外滩,已成为国内一流的音乐酒吧街区。在各个社区,居民学合唱、练乐器的氛围日渐浓厚,“一人一艺”加快普及。在慈城、荪湖等美丽乡村,音乐艺术乡村正加紧谋划,原创音乐文化将在优美田园风光中新生与发展。

  未来,“宁波音乐港”不仅将成为一个音乐产业集聚平台、时尚文化生活社区,还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母港,以音乐为纽带,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加速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老外滩作为宁波的“城市客厅”“文化沙龙”“时尚商圈”,是世界看宁波、宁波看世界的窗口和平台,江北借助中东欧博览会的东风,通过系统挖掘、整理、展示老外滩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将老外滩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客厅。重点打造国际综合服务平台、外滩微博物馆产业群、国际公益项目交流平台和中东欧经贸文化展示平台。其中,国际综合服务平台将在现有匈牙利、拉脱维亚、爱尔兰等国家驻宁波商务代表处基础上,争取引进20家以中东欧国家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构。外滩微博物馆产业群,将重点打造石库门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宁波对外开放主题微博物馆、宁波中国之最微博物馆等项目。

  此外,老外滩金融保险历史悠久,近年来“文化+保险”潮起“三江口”。老外滩保险创新港将发挥老外滩区位与资源两大优势,发展创新型保险产业,与东部新城金融中心相呼应。以“文化+”模式开展保险创新,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提供更多“宁波经验”。

品质生活 善治之城的改革温度

  “幸福感”一词,诠释着改革永恒不变的价值底色。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答案,而有一个答案融汇着人们共同的希冀:幸福,是心中的温暖。

  江北整合多种社会力量,将社会治理的触角伸至街道社区各个角落,让这座城始终有温度。

  在鞍山村村委会的门口,有一块引人注目的村网格划分图,在这个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鞍山村被划分成了四个网格,相对应的每个网格里都标明了网格长、网格员和联系方式。

  近年来,鞍山村全面推进乡村网格化建设,以“全科网格化”为依托,拓展技术治理新模式,“网格域中化、人人网中去、资源网中合、民事网中办、成果网中享”成为了鞍山村社会治理的“五字经”法宝,而网格化的管理方式也让鞍山村增添了一抹现代色彩。

  “人在网上走,事在网格办”。通过“网格发现问题—上报指挥平台—事件流转处理—网格验收成效”的流程,按照全域、全员、全程的理念加强网格整合,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巨大能力,积极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全面推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群众满意度居全市第一位,江北幸福家园,更加优质和谐。

  “现在,一出小区就是居家养老中心,我在家门口就能养老了。”今年79岁的张阿姨是江北欣和苑小区一名老人,她深深地感受到了近年来江北养老服务的变化,“除了在家门口就能养老,还有老年大学开到了家门口,服务品质也是好得没话说,我过得很幸福。”围绕道路交通、社会事业、环境美化、惠民便民等民生领域,江北累计开展民生实事工程111项,交通出行、教育医疗、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

  去年9月,备受关注的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与江北外国语艺术学校正式开学,在全市率先开启了知名民办学校托管公办学校的新模式,这是江北基础教育建设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江北坚持共享发展、均衡发展理念,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的一次尝试。

  近年来,江北着力推动集团化办学、校地合作办学、公立医院改革、医疗联合体建设,一大批学校和医疗机构投入使用,并率先实现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高端民办教育、医疗和养老品牌引进走在全市前列。

  始终把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作为全区工作的检验标准,全面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全区财政支出增量的2/3以上用于民生,到2021年全区基本形成“八个20分钟服务圈”。普惠性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高端、优质、个性化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力争达到全市领先、全省一流水平,将社会事业优质均衡供给水平作为区域重要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锚定新方位 改革铸繁华 2017-10-17 浙江日报2017-10-1700005;浙江日报2017-10-1700008;浙江日报2017-10-1700011;浙江日报2017-10-1700017;浙江日报2017-10-1700007;浙江日报2017-10-1700016 2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