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创造新业绩 喜迎十九大

坚守十九载 执纪挺在前

——记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温岭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朱宝莲

  清晨,拿起茶杯出门,访村民、做笔录;傍晚,顶着夜色回办公室,整理笔录、梳理案情……这是温岭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朱宝莲的工作常态。

  1998年,朱宝莲从部队转业到温岭市纪委工作。如今58岁的他坚定地说:“我热爱纪检监察事业,热爱这份工作。”

  本着这份初心,朱宝莲19年如一日坚守在执纪审查一线,共办理案件400余件,涉及公职人员136人,移送司法机关55人,挽回经济损失3600多万元。最近,他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

  温岭并不大,在常人眼里,执纪审查工作最容易得罪人。朱宝莲在审查过程中,始终秉公执纪,毫不徇私,战友、同村乡亲都曾得罪过。

  有一次,某副科长因涉嫌受贿被查,这人恰好和朱宝莲同村。在值班谈话的空隙,谈话对象要上卫生间。由于谈话对象不能离开办案人员视线,朱宝莲也跟了上去。“对方以为是同村人好说话,两次向我打听案子的进展情况。”朱宝莲说,每次都被他严词拒绝。

  也许有人觉得他“不通人情”,而正是朱宝莲敢于较真碰硬、秉公执纪,捍卫了党纪权威。

  朱宝莲办案有个习惯,休息时间喜欢往监控室钻,在监控屏前寻找蛛丝马迹。2015年9月,老朱参与办理一起受贿案,对案件关键人物李某的谈话已经进行一个星期,却丝毫没有进展。谈话之余,老朱就在监控室“蹲点”,最终在谈话对象表情和情绪变化中找到了突破口。

  由于谈话对象反侦查能力强,始终闭口不谈受贿的事实,一度陷入僵局,老朱转而与对方聊起了家常。当对方无意中谈及自己被“双规”后,孩子的高考志愿不知道怎么填,多年来的敏锐嗅觉让朱宝莲意识到,这可能是打开对方心扉的切入点。在请示领导后,老朱联系了其家人,帮助解决了孩子志愿填报问题。最终,谈话人防线瓦解,为后续顺利查处系列受贿案提供了线索。

  “做纪检工作,科学的谈话技巧不可或缺。老朱有多年的执纪审查经验,问题看得准,找得到要害,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同事寿筹说。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纪检监察干部在案件查办期间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两三个月回一趟家很正常,如果遇到大案要案,更是要打持久战。朱宝莲妻子记得,有一次在审查地点,老朱连续工作了一年,结束时已近年关。“他每次出发前,都匆匆跑回家,叫我帮他收拾衣服。”至于什么时候能回来,朱宝莲从来不说。

  女儿读书时,学校的家长会老朱永远都是缺席的,生病去医院,陪在身边的也总是老朱妻子。

  即使不上班,老朱也会随身带着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最新的党纪条规和法律条文,一闲下来,就会戴上老花眼镜认真学习。

  如今,年近花甲的朱宝莲依旧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每天穿梭在喧哗的城市中。在他的传帮带之下,越来越多纪检骨干坚定地走在正风反腐的路上。


浙江日报 创造新业绩 喜迎十九大 00008 坚守十九载 执纪挺在前 2017-10-12 5228404 2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