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特色 水乡风貌 文脉相存
海盐:杭州湾畔筑就湾区绿道
杨宇华 黄群卫 姚卫东
滨海特色 水乡风貌 文脉相存
杭州湾畔筑就湾区绿道
杨宇华 黄群卫 姚卫东
理水筑堤,
塑建滨水绿道
白洋河绿道属于城镇型绿道,是翁金线绿道的一部分。
翁金线绿道,贯穿整个海盐县域。作为省级绿道网规划中的1号主干绿道,海盐在“‘多规合一’技术报告”中,被明确为生态功能区。作为沿杭州湾滨海风情旅游带,高起点规划、高要求建设。其中的白洋河绿道,依托建于明代的鱼鳞海塘、白洋河堤岸、老沪杭公路,整个绿道线型流畅,水系众多,植被丰富,移步换景,为独具特色的滨海湿地型绿道。
“根据《绿道网规划》,白洋河绿道已建成7.7公里,分为白洋河生态湿地区和古塘观海区两个区块。”县住建局局长陈云松说,南起朝阳路,北至盐北路,是连接浙江山水六旗国际度假区、海滨公园、观海园的生态型绿道。
白洋河系明代人工开凿而成,长期以来发挥着航运、灌溉、排水的功能。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拆除沿河所有建筑,切断污染源,进行了河道清淤、沟通水系、梳理岸线。整合水域资源,理水筑堤,修建亭、轩、景观桥等园林建筑。整个绿道以植物配置为主,保留原有水杉、池杉、落羽杉为主的混交林,合理搭配乡土植物,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群落。布种大量湿地植物,大片的美人蕉、二月兰、金鸡菊、柳叶马鞭草,形成了多彩的花海绿道……
南自南台头闸、北至城北路,是白洋河古塘景观区。县城投集团在绿道建设中,注重厚重历史呈现,依托明代鱼鳞海塘,将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以堤为载体,沿用明代水利科学家黄光昇的方法,将海塘按《千字文》字序进行编号、分段,通过石刻、雕塑、碑文等体现海塘文化底蕴及宏伟气质。
串珠成链,
绿道网络初具
观跨海大桥,看湿地美景。白洋河古塘区的绿道,已成为杭州湾畔的重要风景线。在古海塘上,人们观海潮、望大桥、品历史、闻鸟鸣;在白洋河周边亲水绿道上,可赏荷花、闻琴声、观花海、游拱桥……紧邻杭州湾水岸线的白洋河绿道,海盐人引以为傲!
高品质的白洋河绿道,是海盐悉心推进县域绿道建设的一个缩影。
“以水为脉,以绿为魂,以文化为核”。根据省委、省政府绿道网建设要求,2012年,海盐编制完成“绿道网规划”。充分发挥临海和河网密布的优势特色,以公园绿地、生态农庄、文化景点等为“珠”,以河流水系和滨水等为“链”,串“珠”成“链”,全长255公里。
“作为杭州湾区绿道,翁金线绿道是重中之重。它东起跨海大桥观光旅游区,中间依次穿越武原城北楔形绿地、观海园、白洋河、秦山核电旅游点、南北湖旅游度假区,总长37.7公里。”县园林市政局局长姚勤华说。
每年明确绿道建设任务,以滨水绿道为主,点、线、面同步建设,持续推进。在中心城区,陆续建成了湾区寻忆、盐平访古、市河探幽、水乡寻梦、海河揽秀、武通寻桂等10多条生态绿道。至今,已建成生态绿道55.68公里。
绿道网络,串联风景名胜区、农家乐、公园绿地、景点、水系等,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绿色慢行系统,促进了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湿地水系等绿色生态资源的共建共享。
绿道建设,
壮大旅游经济
翁金线滨海绿道,以省域1号绿道的建设、滨海岸线的开发建设为契机,助推着海盐旅游经济的壮大。
绿道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形成了以跨海大桥为核心的桥岛旅游区,以六旗主体乐园、鱼鳞海塘、绮园景区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区,以核电科技馆、白塔山为核心的科普旅游区,以文溪坞等五味村形成乡愁体验区,以南北湖景区为核心的休闲度假区。六大功能区,借助翁金线滨海绿道,日显兴旺。
“通过绿道建设,构建慢行交通系统,组成充满活力的山、水、湖、海、田的特色公共空间,让游客乐山、乐水、乐世界。”县园林市政局干部陈俊杰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为杭州湾畔独特的滨海绿道而来,撬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绿色出行,快乐健身。2014年8月的“全民健身走绿道”活动,蔚为壮观。2000多市民沿着白洋河绿道一路前行,浩浩荡荡,成为绿道上的另一道风景……
为做好绿道的管理,县里专门成立了管护队伍,负责绿化养护、市政维修、安保巡查、卫生保洁,确保绿道的正常运作维护。一个具有连续步行空间、饱满绿色空间、丰富水陆空间、特色节点空间、浓郁文化空间的滨海旅游休闲十里长廊,已然成形……
美丽的海盐绿道,正逐渐成为生态优美、亲水宜人、江南水乡、滨海风貌的绿道产业带!
濒临杭州湾的海盐,拥有53.48公里的海岸线,是浙北唯一的县城滨海城市。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自2010年以来,海盐把绿道网建设作为全县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划引领,举纲张目,孜孜推进,多有成效。其中的白洋河绿道,今年9月荣膺首届“浙江最美绿道”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