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慈溪:改革探索促跨越 而今迈步新腾飞

  改革探索促跨越 而今迈步新腾飞

  慈

  溪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1100多年前,“似玉类冰”的秘色瓷从这里远销海外,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海上古丝绸之路”。今朝风骚更甚,发展大潮,滚滚向前。慈溪,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已经迎来了城市发展崛起的壮阔而豪迈的历史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慈溪全面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锐意创新直面“三期叠加”带来的挑战,推动“二次创业、二次腾飞”。在10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2017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慈溪再一次刷新名次,位列全国第五、浙江第一,为宁波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贡献“慈溪动能”。

  这是一座创新之城,转型升级势如破竹。百万慈溪人创业创新;“小家电王国”攻破围城创造千亿产业;智能经济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动能……时时奔涌着新经济的春潮。

  这是一座活力之城,深化改革纵深突破。“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慈溪加速度;“大脚板走一线”攻坚破难有实招……大步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是一座大美之城,城乡之间逐绿铺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华章;“五水共治”纵深治理,江河湖泊润民心;洁净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镶嵌在慈溪大地……构成一幅迷人的诗意画卷。

  这是一座幸福之城,品质城市普惠民生。人文有力量,千年孝行落地生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遍地开花;与日俱增的获得感、幸福感转化为一座城市自豪的荣誉: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慈溪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回首往昔,杭州湾南岸东风浩荡;展望未来,锚定新方位乘风而上。一座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正款款而来,待续新华章。

创新 实体经济正质变

  这五年,慈溪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在平稳有序推进的同时不断凝聚起蓄势待发的活力,悄然唤醒慈溪经济二次腾飞的又一个春天。

  今年8月数据显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802.10亿元,占宁波工业新产品产值近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4.64亿元,同比增长2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63亿元,同比增长15.2%……

  慈溪人有一个共识: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实体经济都是慈溪发展的坚实根基。将振兴实体经济进行到底,是慈溪始终不变的时代承诺。

  寻道图强

  智能制造按下“快进键”

  假设有这样一个场景:你在网络平台看上一件衣服,下了订单,企业从接单、设计方案、分配任务开始,一直到生产、包装、物流等诸多环节,能实现人与机器人的互不干扰、完美共事,这种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生产、销售过程,是我们所向往的智能制造方式,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

  其实,这一场景不是想象,慈溪制造让一切皆有可能。

  从原来只卖电脑横机,到卖整条柔性制造流水线,慈星实现了华丽转身:注资亿元打造全球首个毛衫互联网个性化定制平台。“我们已在全球售出了18万台智能化针织横机,下一步将根据客户要求提供整体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随后引入各类原料供应商,接入统一的云平台。”日前,慈星股份负责人说,该平台试点示范列入国家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还有一大批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墨希科技“石墨烯微片”、中大力德“机器人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数量居宁波之首;宁波长华等3家企业列入省两化深度融合试点企业……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拥抱新技术、拥抱新变革。

  智能制造不仅意味着智能产品和智能设备的改变,更是一场宏大的转型升级变革。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慈溪,这座拥有“家电之都”“轴承王国”“打火机世界”等制造业光环的城市,瞄准了“中国制造2025”标杆区,奋力向“智造”新高地攀登,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要,着眼打造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与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合作,实施智能经济“个十百千”工程,在家电、轴承、汽配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推出大招商十条意见,建立镇街、平台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北京、上海、深圳、中东欧设立招商办,在杭州设立创新创意“飞地”,实施慈溪籍在外人士“关爱家乡”工程,利用各方资源引进优质项目。

  高端平台

  产业集群全面升级

  慈溪认为,提升创新能力,搭建高标准、高起点的平台是关键。在重大项目名录里,一批产业大平台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期待。

  慈溪产业平台发展较早,形成了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品市场园区和现代农业开发区这五大综合性的产业平台。目前滨海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区镇合一”实现工业总产值超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列入宁波高新区第一批分园,投产企业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6亿元,总面积8.4平方公里的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不仅是集聚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的战略高地,也是引入风投、实现成果转化的孵化平台,更是宁波都市圈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

  今年以来,慈溪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型产业园区也以“园中园”的方式,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日前,慈溪出台了《关于推进慈溪市专业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大平台的基础上,实施“园中园”差异化发展举措,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中捷(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新材料产业园、航空产业园“五大专业产业园”。

  招商引智

  项目人才走得进留得住

  大项目是慈溪对接中国制造2025试点、推动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慈溪以引进和培育重大项目为抓手,完善招商体制机制,提升招商引资实效,通过平台招商、上门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加强招商合作联动,签约项目总金额逾百亿元。下一步,还将深化落实大招商十条意见及系列政策机制,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创新,重点结合智能经济发展、平台园区打造以及城市功能开发。

  创新发展,不能一直依靠引进新项目“输血”,更关键的是要激发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慈溪实体经济的内生“造血”功能。在这方面,科技人才的引进,对于增强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0到1,无中生有,慈溪市自2011年开始实施的“上林英才”计划,目前已累计引进集聚国家与省“千人计划”、宁波“3315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团队)50余个,引进落地“上林英才”计划项目82个。领军人才带来的资本、技术以及带动的本地民营资本投入超过15亿元,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日,慈溪又出台了史上力度最大人才新政,向全球广纳良才。创业创新的特别优秀领军人才,在经费支持上可“一事一议、上不封顶”;已在企业工作、作用发挥明显且计税年薪连续两年达到50万元的人才,可参照博士享受一定的高层次人才服务政策;创业团队最高可获得4000万元资助,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首次对工匠人才培育的相应奖励政策予以明确……

  开渠引流

  金融提供“源头活水”

  金融与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通畅,实体经济才会活力四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

  作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县市,慈溪在实体经济发展中,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加大支持力度,营造了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并与多家银行深化战略合作,引进国星集团、清控金信等机构合作成立金融服务、不良资产并购、产业重组等系列基金,总规模超百亿元。

  另一方面,政银协同的政策暖风鼓励企业上市,去年以来,慈溪民营企业出现排队上市的良好局面,目前有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

  营造良性循环的金融环境,为振兴实体经济畅通了血脉。

活力 深化改革进行时

  五载岁月处处可见改革的痕迹,在新常态的时代浪潮中,一支改革的大笔在慈溪这片沃土上书写春秋,积蓄起“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魄和活力。

  改革不仅是与时代的较量,也是慈溪这座城市与自己的较量。怀抱“二次创业”的激情,以创新之姿踏入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克难、查补短板、啃“硬骨头”,让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制度落实

  用好为民“关键一招”

  在便民服务中心内,孙先生前来办理异地养老金资格认证,5分钟内,一份资格证明就到了他的手上。“我没想到办得这么快,现在我们老百姓办事减少了很多环节和时间。”对于“一窗受理”如此高效率的办事,他连声称道。

  如何让企业和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动,慈溪自有答案。2017年以来,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用权力“瘦身”换来了服务“强身”,跑出了“慈溪速度”。

  慈溪在全省率先启动以群众办“一件事情”为事项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和部门“跑”,让群众和企业办事真正实现轻松便捷。通过加强政务服务网慈溪平台建设,深化网上和微信申报、预约等便捷方式,推动“一件事”网上审批,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零上门”。

  截至9月底,慈溪市级部门和单位共公布“零上门”或“最多跑一次”行政权力事项949项,镇街行政权力事项1680项。下一步,慈溪将统一规范办事标准,提升“一窗受理”服务,通过平台数据共享、基层联动、督查评估等方式,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努力实现群众企业“就近能办”“全城通办”。

  聚焦瓶颈

  领导挂帅一线破难

  如果说“最多跑一次”注重减法,那么“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是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

  总投资7.2亿元的慈溪大剧院,是慈溪市迄今单体投资最大的文化公建设施,也是全市县(市)中首个多功能大剧院。慈溪市将大剧院建设列入“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的重点攻坚项目,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主干力量的小分队,在关键环节上创新机制、大胆探索,主动对接、协调相关部门,及时破解工程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

  今年以来,慈溪全市上下有力部署、迅速行动,一层层筛选,一次次论证,打响了“重大基础设施攻坚行动、重点产业项目攻坚行动、重大难题破解攻坚行动、系列专项工作攻坚行动、信访积案化解攻坚行动”五大攻坚战。全市72个破难攻坚项目,逐一组建了“攻坚小分队”,全力破解阻碍区域发展的“中梗阻”,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在几大平台落地开花,提升慈溪再创发展新优势。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一项项重点领域的改革像是一枚枚种子般植进体制机制的沃土,激发创业创新的强大活力。

美丽 城乡之间有蜕变

  生态有亮点,山水有灵动,居者才有其屋。

  这五年,人与自然日趋和谐,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去年以来,瞄准小城镇的环境短板,精准谋划,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小城镇发展质量。

  生态底色

  擘画绿色发展图景

  早起晨练的市民向着碧波荡漾的河水舒展身体,尽情呼吸。感叹着五年来的变化,“天更蓝,水更清,岸更美了。”

  碧波清流、绿树掩映、蓝天白云,生态美对人们的吸引力早已超越了城市林立的摩天大楼和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市。慈溪,随着生态治理的深入推进,环境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于城市的发展而言,治水往往是一面镜子。

  2014年,从响应全省“五水共治”攻坚战的号角,到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全面铺开,到全面剿劣,再到建立污水零直排区,步步深入,慈溪站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2014~2016年,慈溪累计投入“五水共治”财政资金73.28亿元,并一举收获了省“五水共治”工作最高奖“大禹鼎”。

  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目标,以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深化河长制,强势攻坚市控、县控断面和小微水体消劣,提前一个月完成,助推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

  紧锣密鼓进行的还有“三改一拆”行动,深入实施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深化“森林慈溪”建设。巩固提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

  潜心治理,慈溪美起来了,更让生态美学渗透进城乡的角角落落。

  刷新颜值

  补齐小城镇“短板”

  街巷井然,河网错综,绿意满目,不断扮靓升级的小镇正成为慈溪的新风景。在老慈溪人心目中,原本名叫天潭路的老巷子原本是拥挤简陋的,而现在整治一新的天元古玩街上见不到车乱开、道乱占、摊乱摆、线乱拉的恼人景象,成为小城镇环境整治的“样板街”。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城与乡的“纽带”和“黏合剂”。提升小城镇环境品质却是建设美丽幸福慈溪必须补齐的一块短板。

  “近年来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以桶换桶’等工作已使小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小城镇环境整治工作则为各镇、街道提供了更强大的组织和财政保障。”据慈溪市住建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慈溪已实现宁波市卫生镇(街道)全覆盖,周巷镇、龙山镇、观海卫镇、逍林镇还将向“国字号”荣誉发起冲刺。

  交通联通城市与乡镇,胜陆公路一期等多条骨干道路通车,新城大道等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客运中心站投用,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辆。负责三北大街部分路段的保洁员钱丙玲对此深有感触:“城市和农村越来越漂亮,道路越来越宽阔,生活也越来越便利。”

幸福 美好生活共享之

  一则誓言始终如一响遏行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哉慈溪,宜居家园,心安吾乡。一言以蔽之,就是“美丽慈溪、幸福生活”。

  这五年,慈溪不断厚植的城市品质、民生福祉,充分发挥慈溪大剧院、科博文化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和“文化礼堂”等基层文化服务综合体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地域文化挖掘弘扬。

  一湖青瓷

  千年文化脉脉相传

  城市之韵,发乎历史传承、文化熏陶。

  有人说,慈溪的一面是大海,另一面则是上林湖。海锻造了其海纳百川、大气包容的创业创新精神,上林湖群山的青翠孕育了慈溪源远流长的青瓷文化。

  上林湖畔,层层叠叠的瓷器碎片,在清波拍打之下发出脆响。如今,那些散落的碎瓷片已被保护起来,交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温暖而绵长。

  2015年5月,慈溪青瓷瓯乐作为唯一的浙江省特色文化项目代表入驻深圳文博会“丝绸之路”主题馆;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越窑青瓷走进了国家元首贵宾厅,今年4月,曾经在中国瓷器史上登峰造极的“秘色瓷”惊艳世界……

  漫漫千年,青瓷隽永。如今,慈溪大力推进上林湖越窑遗址保护开发工作,并建设上林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打造青瓷文化的综合产业链,让青瓷文化融入现世内涵,使其从“秘色不宣”实现“翠色再现”。

  城市文化的传承,除了要用时光打捞,更须情义守望。为进一步升华城市文化,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慈溪积极打造城市金名片,实施城市形象口号征集活动、实施城市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工作、开展慈溪“牛品牛企”评选活动等一系列城市形象推广活动。

  文化自信

  慈溪精神凝心铸魂

  给予城市发展动力的,除了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慈溪地域特色文化,还有一脉相承、不断提升的城市文明。

  群众文化的多姿多彩,得益于多年来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努力。

  近期,慈溪市在连续成功举办17届“全民读书月”活动的基础上,秉持“推广分享优质阅读”的理念,致力于打造“稻读公社”读书品牌,倡导全民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行动,让慈溪这座城市更有品位,让慈溪民众更有内涵。“稻读公社”已成为温暖慈溪民众的新力量,其引领的全民阅读已成为改变这座城市整体气度和格局的重要推手。

  文化礼堂,播种乡村文明新风尚。截至2016年底,慈溪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农村文化礼堂,高质量地建成了123家农村文化礼堂,覆盖全市44.9%的行政村,涌现出了傅家路村、长春村、金堂村、小安村等一批特色鲜明、活动丰富的样板村,并且形成了“众筹模式”、“慈e家”网上文化礼堂、“六大员”驻堂制、理事会管理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慈溪经验”,成为全省首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市、区)。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创造出一段又一段华彩熠熠锦绣篇章的慈溪,仍将铿锵前行,动力喷薄升腾,为进一步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而努力奋斗!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慈溪:改革探索促跨越 而今迈步新腾飞 2017-10-12 浙江日报2017-10-1200008;浙江日报2017-10-1200007;浙江日报2017-10-1200009;浙江日报2017-10-1200006;浙江日报2017-10-1200012;浙江日报2017-10-1200031;浙江日报2017-10-1200016;浙江日报2017-10-1200014 2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