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创新泉涌在西湖

  在云栖小镇刚刚落成的“科技博悟馆”,有一组名叫“点击”的作品:从远古时代燧石取火,到近代按下照相机快门,再到如今手指轻按鼠标。同一个动作,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它的背后,是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的进步。

  改变从来不会自己发生。西湖区,这曾是一个以农耕、养殖、开采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杭州老城区,一度深受传统产业动能不足、换挡艰难的困扰。西湖区紧紧围绕浙江省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牢牢把握钱塘江金融港湾和城西科创大走廊重大部署,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四大都市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抓住当前城市分区规划调整和下一轮总规调整契机,全面优化西湖的城市规划,南面以之江新城为龙头,北面以紫金港科技城为引领,助推南北双城的发展,唱好“双城记”。同时,围绕南北两大主平台,大力推进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大平台建设,打造西湖发展新高地。目前,西湖区已全面开展“转型升级”“美丽西湖”“幸福西湖”“平安西湖”“西湖先锋”等五大行动,统筹推进城市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全面改善城乡面貌和生态环境品质,使西湖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足,全力打造全面小康、全域美丽、全民幸福的首善之区。

  近年来,西湖区“深入实施‘一号工程’,着力打造以信息经济为核心的‘1+X’产业体系”。经过努力,这里正逐步转型成为以信息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集聚区——

  今年前8个月,西湖区全区实现高新产业销售产值87.59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62.5%,创历史新高;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达6070件、3560件,发明专利创造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这里的改变,首先在于发展形态的深刻变革。谋篇在“聚”,多年来,西湖区始终把平台建设作为产业提档升级的主引擎。以云栖小镇创建全省首批特色小为契机,云谷小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和紫金众创小镇同样紧抓信息经济,推进“一号工程”,打造了“西湖版”特色小镇集群。

  除了特色小镇,还有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独角兽”产业园在云谷小镇率先落地,浙商大创业园等项目“串珠成链”。截至目前,西湖区已累计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双创基地(平台)44个,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8个、省级众创空间9个。这些平台坚持做强功能、做优服务,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为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能。

  这里的改变,也在于创新主体的源泉竞流。成事在“人”,早在2011年西湖区就已启动“325”人才计划,对人才给予千万元巨奖;去年,更是通过“一事一议”计划,对施一公、饶毅两名顶尖人才及其团队给予1亿元的项目资金支持。金秋得硕果,上个月,西湖大学的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迎来了首届19名博士研究生。未来,西湖大学预计将达到博士后300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人,本科生2000人的培养规模,成为西湖区创新驱动的“源头活水”。

  人才强则企业兴。阿里巴巴、华策影视……在西湖区,不乏由初创迈向一流的企业典型。西湖区成立1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与创投机构开展合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区内初创型企业;成立科技金融“风险池”基金,为初创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问题。由创客到企业,从起步到发展,自始至终得到了悉心呵护。而成长中的企业,则不断用创新成果回馈哺育自己的土地。在西湖区,已经形成了创新生长的良性循环——

  今年,西湖区下达扶持经费8622万元,开展科技融资7000余万元。截至目前,西湖区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8家、市级高企60家、省企业研究院8家,全区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246家,省企业研究院累计27家。这些企业,未来必将为西湖区的创新发展“汇流成河”。

  5月以来,西湖区的成千上万家企业,都在忙碌着一件事:上云。西湖区与阿里云紧密合作,率先出台《西湖区“万企集中上云”实施意见》。西湖区推出云服务券补助政策,广泛发动政策宣传,精准实施点对点服务,截至目前,“上云”企业已突破万家。这朵出生在云栖小镇的“云”,如今已飞向整个西湖大地。创新泉涌的西湖区,接下来会上演怎样的动人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创新泉涌在西湖 2017-10-11 浙江日报2017-10-1100006 2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