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创造新业绩 喜迎十九大

开化环境法庭
开进田间地头

  本报讯 (记者 钱祎 通讯员 吴莉莉 余问清) 日前,在开化县一场“毒鱼”案件审判吸引了近百名群众围观。一张长桌分隔两边,一边是审判长、书记员和两名人民陪审员,一边是3名被告人,一个小型法庭开庭了。开庭前,3名被告人还委托家属将购买的40万尾鱼苗,和现场群众一起在芹江放生。

  自2015年开化成立全省首个环境资源巡回法庭以来,一支专业化的环境资源审判团队,把一个个巡回法庭开进了田间地头,公开审理涉及环境资源类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在群众中起到了很大的警示教育作用。去年,开化更是率先试行生态公益补偿机制,破坏森林、水资源等的被告人,需按相关规定采取植苗造林、放生鱼苗等方式,使受损的森林、水生态等得到有效补偿。“也就是说,如果破坏生态环境,环境资源巡回法庭不仅要对当事人作出处罚,还要让当事人进行生态补偿,破坏多少补偿多少。”开化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庭长华璐说。

  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破坏,开化结合当地的生态特点,通过补植复绿、异地补植、增值放流等措施实现“一案一修复”,对环境资源重大问题以及普遍问题,通过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公开审理、庭审直播等方式,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目的,预防此类案件再发生。

  截至目前,开化先后组织了19次环境资源巡回审判,增殖放养鱼苗4200余斤,修复被毁山林19亩,每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均实现增殖放流。而通过与案件审理的“零距离”接触,当地群众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普法教育。


浙江日报 创造新业绩 喜迎十九大 00009 开化环境法庭
开进田间地头
2017-09-27 5216763 2 2017年09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