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村景联建”调动各方积极性—
建设大花园 农民有作为
本报记者 王庆丽 见习记者 肖淙文 县委报道组 朱跃军 李增炜
核心提示:眼下,浙江各地正积极开展“大花园”建设。一些偏远山区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本期《美丽乡村》周刊关注“山乡花园梦”,一起走进大山深处,探寻发生在那里的鲜活实践。
这个秋天,武义、庆元的两个高山乡间,已有不小的收获:坐落于武义南部山区的西联乡,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抱团入股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各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长,从而带动了全域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连续37年举办“月山村晚”的举水乡,近年来通过整合梯田、古村资源,打造全域景区,吸引“城归族”前来,与土生土长的村民一起,改变着山乡的面貌。
秋意渐浓时,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层林尽染,桂子飘香,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牛头山脚,西联乡大溪口村雅溪居农家乐里,俊俏的80后老板娘朱淑贞笑意盈盈,用鲜活的溪鱼和自家种植的新鲜蔬果,招待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
而这一幅生机盎然的山居秋景图背后,一组数据让人倍感振奋:2016年,包括大溪口在内的全乡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各村平均年收入达12.1万元,是2013年时的6倍,村民人均收入9227元;今年,借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开展和西联乡全域旅游的建设步伐加快,全乡农民人均年收入将进一步增长,各个村集体的“荷包”也更丰厚。
转变,源自3年前开始启动的“村景联建”项目。全乡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将640万元补助资金,一次性投资到景区配套酒店——牛角山庄的建设之中,每个村每年从中能拿到一定分红。各村在获得充足经费后,又转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带动村庄人居环境改善和村民增收,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样的过程中,村庄与景区逐渐结成“利益共同体”,许多村民也积极参与到“大花园”的建设之中。曾经落后的山乡一跃而起,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
山林里的困惑
——牛头山景区开发,为什么一度与村民无关
老一辈的西联乡人还记得,多年前,牛头山只是武义南部山区一片原生态的茂密山林。海拔1560米的高度,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浙中第一高峰。
“牛头山的水清澈碧绿,一眼能望到水底,这里可有‘江南九寨沟’的美称。”说这话的,是朱淑贞的父亲、大溪口村党支部书记朱遗荣。在他底气十足的语调中,牛头山的前世与今生,随之娓娓道来。
2006年前后,为整合西联乡的丰富森林资源,加强山林保护,武义县与乡里的两个国有林场决定共同建设景区,牛头山正是其中的核心区块之一。
2010年,县里通过挂牌交易的方式,将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承包给武义一家旅游开发公司来经营。2014年,这里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平均营业年收入达到8000万元以上。
曾经,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时,看着纷至沓来的车流与人群,朱遗荣不禁在想:景区的发展与村民的生活,究竟有何关联?这一方绿水青山,怎样才能变成推动村庄发展、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同样的疑惑,也存在于西联乡其他各村之中。
从卫星地图上俯瞰这个武义最南面的偏远山乡,除了乡政府所在的马口区域外,绝大部分地区皆为郁郁葱葱的山林所覆盖。其中,总面积1327.69公顷的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占了全乡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相比之下,景区周边各个村庄的发展显得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全乡18个行政村中,16个为集体经济薄弱村,一些村庄集体经济长期为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而对于那些曾久居山中的村民来说,最难接受的是那种与大山的疏离感。
如今的西联乡,不少人通过下山移民,搬迁至山脚或平原地区。尽管早已不在山里生活,但他们对于这片山林的深厚情感仍在,而且几乎每个移民村在山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集体土地及林地,这是他们留在山间的根。
然而,2011年景区正式对外营业以后,西联乡宣田村村民鲍宣益头一次进山时,却被工作人员拦下,询问是否购买门票。这一问,让他一下子懵了:“我们自己的山,进去还要买门票?”双方互不让步,差点为此动起了手。
西联乡党委书记杨欣说,过去这样的冲突在牛头山时有发生。工商资本的介入,让村民们普遍产生一种对立情绪,认为景区是别人家的,游客再多、发展再好也与自身无关,村民“闻得见羊膻味,却吃不着羊肉”。
于是,有人曾偷偷跑上山去,破坏景区的基础设施,还有的将游客拦在半路,阻止其上山。而随着景区开发不断推进,需要用到村里的集体土地时,大家的反对声也十分强烈。村庄与景区的矛盾,似乎已是一触即发。
16个村的探索
——集体入股景区建设,结成利益共同体
当时光飞转,来到2017年9月的一个清晨时,牛头山上已是另一番景美人和的气象。
这一天,朱遗荣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代表,专程驱车上山拜访牛头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世雄,在门口迎接他们的销售主管周凯凯,正是大溪口村村民。两年前,周凯凯从外地回景区任职,每年的基本工资收入约5万元,还可获得一定的奖金及提成。眼下,景区的300多名员工中,九成以上是周边各村的村民。
刚碰面,爽朗的山里汉子们便开门见山,表明这趟是来向郑世雄“取经”,讨教如何按照建景区的思路来改造乡村的。
两个月前,浙江正式出台全域旅游示范县、A级景区村庄等创建标准,提出到2020年,要让一万个村成为A级以上景区,其中一千个成为3A级景区。随后,武义根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提出要建设全域“大花园”,到2020年建成A级景区村庄100个以上,西联乡各村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着多年景区运营经验的郑世雄,一下子成了全乡最受欢迎的“导师”之一。
从隔阂、对抗到联合、共赢,西联乡人感叹,是2012年武义出台的“富村五年计划”,让景区与各村之间的关系出现转机。
根据这一计划,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只要通过立项审批,可获得40万元的帮扶资金。有着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西联乡,一共可获得640万元帮扶款。
“当时,摆在大家面前的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拿这笔钱投资建厂房,以村集体物业出租的形式增加收入;另一种就是实行‘村景联建’,以景区发展带动乡村旅游。”杨欣说,对于几乎没有工业、且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的西联乡来说,第二种方案显然最为合适。
征求意见稿一出,各村将信将疑,议论纷纷:“村里修路、建房,哪一项不需要钱,40万元能解决不少问题呢!”“搞工业比搞旅游收益高、见效快,为什么不能用这笔钱来建厂房?”……
郑世雄也有自己的顾虑:几年来,公司在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上持续投入,牛角山庄也早就被列入规划范围之内,16个村的中途加入,“来得有些突然”。
双方的利益该如何协调?一次性“输血”,如何才能变成源源不断的“造血”?为此,西联乡多次召开各方负责人座谈会,最后约定:景区充分激发自身的造血活力,为乡村发展提供物质、人才支持;乡村则积极为景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最大便利,努力开拓村景互动的双赢局面。随后,由乡政府牵头16个经济薄弱村,将640万元补助资金全部入股景区的牛角山庄建设,待山庄正常营业后,每年以不少于10%的收益,专款用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2014年底,项目总共获得23万多元收益,平均每个村可获得收益1.47万元。2016年,项目总收益已达近60万元。
如今,即便要自掏腰包,60来岁的鲍宣益也会不时上山溜达一圈。绿水青山之间,他的目光最常投向的,便是景区附近那一排4层楼高、古色古香的青砖贴面小楼。那是大家共同参与投资的牛角山庄,也是16个村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景区好,大家才会好。”鲍宣益说,这样的共识,已渐渐在村民间形成。
高山乡的期待
——村民的热情,使山乡变得更为生动
钱包鼓了,各村共谋发展的底气便更足了;人心齐了,曾经沉寂的山乡也变得更为生动。
3年来,入股景区建设的一些村庄,先后将分红收益和上级补助资金投入到精品村建设中,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一条条新的乡村旅游线路随之形成。
坐落在景区入口处的大溪口村,近年来通过完成农户房屋立面改造、游步道村庄景观工程建设以及古道修复等工程,成为景区的配套服务点之一。
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16家。村集体还将闲置房出租给村民,用于民宿改造,建成“候鸟式”异地养老服务总部及接待中心,可同时容纳200名游客在村中居住,积极打造武义南部山区养生养老旅游示范点。
西联乡以北,毗邻的章五里、殿下畈两村,从去年起着手精品村建设。为此,两位村支书饶建伟和朱远平主动放弃自家生意,带领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村庄建设之中,在推动村庄实现美丽蜕变的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而在杨欣的办公室内,一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战图,描绘着全乡的美好未来——
从西联乡进入牛头山必经的柳四线上,一个以百亩荷塘为主要元素的入城口景观提升工程正在进行之中;乡政府所在地马口村内,一条200多米长的商业街区和旅游集散中心也已完成规划,计划明年建成;而在西溪河畔,两岸的景观改造工程,以及一条沿西溪而走的新柳四线也正在火热建设……
“过去,人们到牛头山旅游的起点,多是从景区大门口开始。现在,我们想要把它前移至马口,从这里开始发展全域旅游,带动全乡发展。”杨欣如此展望。
今年8月,在柳四线两侧的环境整治活动中,马口村村民陶伟忠不仅主动腾空了自家的老房子,还积极配合道路拓宽工程,同意今后建新房时后移3米,他家的住房面积将因此减少40多平方米。
“只要能让村庄变得更好,让更多游客留在西联,这么做就很值得。”老陶说,现在村里的门面房,一年的租金仅在2000元上下,等到商业街建成后预计能涨上好几倍,这笔账,他算得清楚。
马口村村支书刘建文还有更多雄心。今年,马口区域内的7个村计划将2017年的景区分红收益抱团使用,在马口村内建一幢集礼堂、会务、办公等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占地2000平方米,今后将用于会场出租及来料加工用房出租。他期待着,物业收入的增长,能让村集体的“荷包”更鼓。
几公里开外的牛头山上,郑世雄时而会看着景区大门外的标志牌若有所思。醒目的木质牌匾上,5个大写的A字,其中4个已被描成了金色,另一个则略显黯淡。郑世雄说,这是景区设计之初,设计师专门留下的伏笔,也为他们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进一步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如今,这一目标也被列入了西联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一句流行语,道出了西联乡人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