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漆器,
千年绝技复兴
本报记者 吴佳蔚 通讯员 徐乐乐
一条青溪由西向东涓涓而下,隔出两岸竹海桑田,绿意深处是浙南知名的畲乡——平阳县青街畲族乡。在这里,工笔精刀摹美人,晶莹髹漆千层罩,制作漆器的工艺已经被完整地保存了千年。在近日开幕的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3件来自青街,造型各异、色彩亮丽的漆器惊艳了不少观众。
平阳单独建县始于晋武帝太康四年,析安固南横屿船屯地置始阳县。宋朝以后,平阳已成为“两浙咽喉,八闽唇齿”。自古以来的鱼米富庶、商贸兴盛,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漆器能在这里欣欣向荣,甚至自成一家。
青街畲乡出产的漆器以天然生漆、陈年瓦灰和夏布为主要原料,因其庄重美观、防水耐酸碱、不易褪色变形、保存年限长等优点,曾远销海内外。但与不少传统技艺一样,平阳漆器也在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冲击下遭遇困境,有技艺没传人、有产品没市场。
今年43岁的李伟是平阳漆器工艺的第五代传人,也是平阳县现今唯一的漆器传承人,“一件漆器的制作,从选料、制模、塑胎、髹饰至成品,要经过数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一器之成往往数月,大型珍品则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
“每一件优秀的漆器作品的创造,都包含着从艺者的智慧、心血和汗水,记录着世代接力的工匠精神。”在他看来,要潜下心来学习技艺就必须远离喧嚣,但乡村生活枯燥平淡、物质匮乏,很难留住年轻人,“即便有着光耀门楣的金字招牌,青街的漆器绝技也很难维系下去。”
最困难的是2008年,受到全球经济危机波及,几乎是一夜之间,李伟的工作室失去了近乎七成的订单。“一年亏损几百万元,最后甚至只能靠借贷来给员工发工资,很多朋友都劝我转行。”面对困境,李伟直言曾想过放弃,但提及转行,他也犹豫万分,“手艺断了就真的断了,舍不得。”也正是这一念“舍不得”,让李伟和一众门徒咬牙捱了整整六七年。
从2014年开始,平阳以水体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生态环境的脱胎换骨,激发了乡村旅游的活力。在今年的畲族“三月三”节期间,数万名游客涌入青街,打破了山村的沉寂。李伟家不到100平方米的漆器工坊也迎来一拨接一拨的参观者,也让他看到了传统技艺复兴的希望。
为了让平阳漆器工艺更好地在公众中普及,最近李伟和徒弟们准备设计一系列迷你款的漆器,贴近普通游客的喜好。“让传统手艺有新的生命力,既需要定力,更需要市场的助推,使其适应现当代生活、消费需求。”李伟说,他希望平阳漆器能像土特产一样,成为当地乡村旅游“标配”的伴手礼,被八方来客所熟知和喜爱,让老手艺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