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浙江省委党校“一带一路”研究课题组 编辑 江于夫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浙籍企业家沿着“一带一路”划定的轨迹,勇当“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人和探路者,成为浙江参与这项宏伟倡议的亮点之一。
勇当“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浙江省委党校“一带一路”研究课题组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培育和成长起来的浙商群体,成为了浙江发展中的一支十分活跃的生力军,同时也成为全国最活跃的企业家群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浙籍企业家沿着“一带一路”划定的轨迹,在东南亚、中亚、欧洲、非洲等地从事开发区、工业园区、商贸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和各类经贸活动,勇当“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人和探路者,成为浙江参与这项宏伟倡议的亮点之一。
天下浙商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
省委书记车俊在出席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一带一路”专题学习会的讲话中总结了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八项优势,“天下浙商优势”被置于突出位置,也是所列八项优势中最能体现人的能动性的优势。浙商不仅是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支主要依托力量,也正在成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宏伟实践中先行先试的开拓者。
浙商是国际设施联通和政策沟通的先行者。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将帮助巴基斯坦建设电商基础设施。相关项目在会后很快启动,巴基斯坦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点国家迎来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重大契机。进入互联网时代,勇立潮头的天下浙商在电子商务、物流等诸多领域抢占了先机。浙商具有“商行天下”的传统,又在上述新兴产业中建立起了突出优势,完全能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设施联通的先行者。浙商与外商经贸联系广泛,不少率先“走出去”的浙商频繁往来于世界各地,熟悉国内外很多地方的市场,积累了较多境外人脉和商业资源,完全能够为浙江本土企业走向境外参与“一带一路”充当“向导”。发挥境外浙商的地缘优势和桥梁作用,有助于促进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和对接,为开展贸易投资消除障碍。
浙商是推动沿线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有生力量。“一带一路”沿线地缘政治状况复杂,各种冲突动荡频发,腐败等国家治理问题相对而言较为严重,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堪称是一条“高风险路”。不过,在高风险和高收益相伴随的“一带一路”沿线进行“拓荒”,却特别适合以“愿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闻名的浙商来充当先锋。当代浙商和浙江企业随改革开放号角吹响起步,已经建立起资金优势并擅长“走出去”,具备了充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生力军的潜力。在浙商的推动下,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有4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位居各省首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以吉利集团为代表的浙江民营企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屡屡进行大手笔海外并购,即是浙商和浙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典型案例。
浙商是中外民心相通的纽带和使者。“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带”“商业路”,也是“文化带”“友谊路”。弘扬中华文化是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有效举措。浙江在开拓新“丝路”过程中,需要结合浙商和民营企业优势,树立深挖历史资源和传统文化的“思路”。作为丝绸、茶叶和瓷器三种传统丝路商品的重要产地以及海上贸易和运河文化的重要起点,浙江既是陆上丝绸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必须依靠人来传承,在浙江人文环境中孕育的浙商是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天然使者。浙商不仅仅是一个从事经营活动和创造财富的群体,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商业文化的传递。从传统的“四千精神”到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新四千精神”,从被习近平同志誉为“浙江良方”的“两板精神”到与时俱进的“新浙商精神”,浙商文化在底蕴日趋深厚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的全球视野和时代新内涵,为浙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友谊,也为浙商借助“一带一路”从以前的全国化真正变成一个全球化的商帮提供了新起点。浙商积累的精神资源和海外影响力,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宝贵的无形财富,也让“走出去”的浙商能够成为中外民心相通的探路人和架桥者。
借力“一带一路”统筹“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和“浙商回归”
善于“走出去”、勇于在新市场中“拓荒”是浙商的重要特质。在这种特质的孕育下,浙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人数过千万的庞大群体。关于浙商群体的构成,曾有一种“三个两百万”的说法:省内两百万,国内其他省份两百万,境外也有近两百万。这样一个笼统说法在统计上并不精确,但折射了浙商勇闯天下市场的精神,也粗略地反映出一个历史时期浙商群体的大致结构。
当然,这个传统说法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原因之一在于三类浙商的结构比例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目前共有600多万浙商在省外投资创业,200多万浙商在境外投资创业。在这种新形势下,大力推动省外浙商回乡投资,能够从资本、人才、科技等领域为浙江经济转型注入新活力。“浙商回归”工程既是理性和亲情的召唤,也是帮助正在转型升级的浙江民营经济度过阵痛期、实现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与此同时,在一个日益紧密的全球共同体中,三类浙商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彼此界限日趋模糊,统计归类变得更加困难。“一带一路”倡议改变了三类浙商之间相对独立的“并联”关系,将全世界浙商“串联”在了一起。在贸易投资全球化和世界各地之间人员往来日趋频繁的新时期,浙商既是地方的、全省的,也是全国乃至全球的。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决不是要把浙商禁锢到省内某个特定地方,而是要鼓励省外、境外的浙商通过回乡创业与原籍地建立有效纽带,成为浙江经济发展及其与外部世界互联互通的积极推动者。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宏大思路。这一重要论述对浙江经济发展发挥着指引作用。在全球互联互通日趋紧密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战略思维来拓宽视野,大力鼓励浙江人走出去尤其是到“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创业,同时也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开放思维和务实态度推进“浙商回归”。在三类浙商沟通往来日渐便捷的新时期,“请进来”有助于更好地“走出去”,“走出去”也并不意味着脱离和浙江的联系。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宏伟新征程中,要牢牢把握“跳出浙江”和“发展浙江”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推动“浙商回归”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在“一带一路”上奏响浙商和声,既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新要求,也有利于推动省外浙商回归和省内浙商走出去。中小企业是浙江民营经济的活力所在,但受企业规模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它们往往缺乏明确的境外投资战略,不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监管、税务及政治经济环境。积极发挥境外浙商和浙籍华侨作用,凝聚熟悉国内外两种环境、与浙江本地和境外市场联系紧密的民间力量,能够对助推浙江企业“走出去”并在境外发展壮大发挥建设性作用。
当前,在“一带一路”双向大通道中,境外“浙商回归”和境内浙商“走出去”已经成为两种并行不悖、蔚然成风的趋势。在争做“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的道路上秉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开放胸怀,就能摆脱狭隘思维,在积极推进“浙商回归”的同时实现三类浙商的良性互动和互惠共赢,助力浙江走在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在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浙江和浙商发展的新跨越
建设“一带一路”需要中央部署和地方推进的有效结合。地方决不能把“一带一路”倡议看成是中央提供的、由地方分抢的一块“大蛋糕”,进而忙于争资源、抢项目、分蛋糕。正如省委书记车俊所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世纪工程、国家大计,也是地方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一带一路”不仅要靠中央的“一分布置”,更要依托地方的“九分行动”;不仅要靠地方政府的主动担当,更要充分激发民间潜能。哪个地方的市场和企业家先知先觉、先行先试,哪个地方就能抓住机会。只有充分释放了市场和企业的活力,“一带一路”建设才能获得持久的动能。也正因如此,有着先发优势的浙江民营经济及其企业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
不同地区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缘位置、资源优势、发展定位不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式也就各异。具体到浙江,天下浙商无疑是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优势和最可宝贵的人的资源。“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是人们对浙商的普遍印象,也是对浙商特点概括中得到广泛认可的五个标签。这些标签恰恰是能够帮助“一带一路”建设突破障碍、化解风险的宝贵特质。当前,感知到“春江水暖”的浙商群体的积极行动,已经为浙江争做“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浙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积累了宝贵的资金资源优势和投资运营经验,这正是建设“一带一路”所亟需的。当前,在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遍布全球的众多浙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五通”的总目标,以投资促进贸易,以资本输出带动产品输出,有效提升了“浙江制造”的外部需求和市场容量,正在为浙江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孕育新动力。
推动浙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注重实现浙商和侨务资源两种优势的有效结合。浙江是侨务资源大省,拥有200万左右华人华侨。以遍布全球的浙籍华侨为主体的境外浙商本身就是“天下浙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浙籍华人华侨中的75%左右聚集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欧各国,具有分布集中的优势。其绝对数量在全国各省中虽然并不是最多,但侨团、侨领影响力大,存在着一个以宗亲关系、乡籍关系和行业关系串联而成的商际网络,他们了解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规则、法律制度和风土人情,能够发挥“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联络员”作用。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积极利用境外浙商和浙籍华人华侨的地缘优势,促进这两种资源优势之间及其与国内浙商和浙江企业的相互策应与配合,降低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能面临的境外风险。
浙商是建设“一带一路”的有生力量,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为浙商群体和浙江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凭风借力好行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以义乌9条中欧班列相继开通为标志的“陆上联通”、以宁波舟山港建设为标志的“海上联通”和以阿里巴巴发起的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建设为标志的“网上联通”齐头并进,为浙商掘金“一带一路”、布局全球市场铺平了道路,也为浙江企业走向世界架起了桥梁。
当前,正沿着“一带一路”实现新腾飞的浙商群体已经越来越熟悉境外市场和社会民情,有条件、有能力以更大的气魄和手笔布局沿线大市场,在浙江、中国和全球三级链条中发挥独特的纽带作用。作为“浙江模式”的重要开创者和“浙江精神”的坚定践行者,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浙商群体一定能够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在联通中外、推动浙江企业“走出去”中成为“排头兵”中的生力军。
【执笔人卜永光系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