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湖州篇

砥砺前行 追赶超越

清丽湖州南太湖畔起宏图

  砥砺前行谱华章,硕果累累盈枝头。回望过去五年的发展轨迹,湖州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谱写了行稳致远、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州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数据是最好的印证。2012年至2016年,湖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664.4亿元增长至2284.4亿元,年均增长8.6%;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从246.9亿元和138.6亿元增长至361亿元和21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7%和10.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从7.4∶53.1∶39.5调整至5.6∶48.1∶46.3。太湖龙之梦、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五年来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6家。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五年来,湖州不断激发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2016年,湖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省第三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湖州又成功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作为“两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绿色是湖州的底色,生态是湖州最大的特色。湖州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全力以赴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大气治理、矿山整治等工作。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上半年,湖州县控以上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从87.2%提高至98.7%。2014年以来,该市连续三年夺得全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日前又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成为全省首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与此同时,“湖州蓝”正成为常态,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市区PM2.5浓度从74微克/立方米下降至48微克/立方米,天朗气清成为日常。

  制定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生态文明示范区地方法规、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全国首个获批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设区市,湖州一步步用“硬约束”筑牢生态屏障,用实际行动回应省委提出的争做践行“两山”重要思想样板地、模范生的新要求。

  五年来,湖州交出的民生答卷同样温暖人心,全市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市、县、乡三级人大均实行民生实事票决制的设区市,湖州坚持每年办好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加快城乡体制改革、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在全国率先完成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三权”改革全面推进……一项项走在前列的改革举措使湖州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数据显示,五年来,湖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6%和10.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3∶1。

  为统筹抓好各领域基层党建,湖州坚持“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晋位”行动,实施“两新”组织“红色动力工程”,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今年以来,湖州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四新”主题实践,各县区、部门纷纷行动,通过每月亮晒、季度比看、交流点评的方式,比拼重要指标和工作进度,凝聚起“加快赶超、实现‘两高’”的强大动力。此外,湖州还选派了1600余名年轻干部参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治水剿劣、城中村改造和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在基层一线锻造湖州铁军。

  以荣光洗征尘,扬风帆起宏图。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机遇挑战,湖州正以更加昂扬向上的气势,全面融入全省“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的发展大局之中,为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浙江日报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湖州篇 00006 清丽湖州南太湖畔起宏图 2017-09-14 浙江日报2017-09-1400014 2 2017年09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