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文章导航

中国制造业走向远方

CNC:全球第二的背后

  奥维云网(AVC)《全球TV代工厂出货月度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6月,全球13大TV ODM制造商中,中新科技以66.2万台的单月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二,富士康和高创分列第三、第四。

  中国制造业走向远方

  CNC:全球第二的背后

  在台州椒江老城区的这片土地上,中国制造业投射下一个缩影。

  夜晚10点,工人西路的欧式建筑内,灯火通明。中新科技的研发人员还在处理着大洋彼岸发来的客户需求。“刚才的问题解决了吗?”访谈间歇,TV研发中心总经理李明君见缝插针就抓着身边路过的年轻人焦急地询问。他们大都来自深圳、广州以及国内其他城市,在这里,工作就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

  园区里,时不时传来的咸腥味提醒我们,周围是椒江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而我们的脚下, 10年前也是其中之一。水产和高科技,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却让一个人同时做成了。这个人就是曾经的“老船长”陈德松。当研发人员在繁忙地处理客户需求时,67岁自称为老爷子的陈德松刚结束一天的北京之行,坐上午夜的飞机飞到宁波。半个晚上的休整之后,一清早他又出现在了宁波的客户面前。

  中国一家著名企业的总裁在回答一位美国企业家的提问“你们公司怎么在30年间做到了世界领先”时,答道:“不,我们是60多年,因为我们每天是2×8的时间在工作……”针对有些学者提出的我国要尽快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观点,华为总裁任正非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人忽略了创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所付出的心血是非常巨大的,只有我们自己和家人才能体会。”

  在来到中新科技之前,我们有太多的疑问。

  毫无智能电子产业基础的台州为什么可以冒出一个全球第二?

  一家水产企业为什么能成功转型成一家高科技公司?

  一个67岁的“老船长”如何带领400多位国内一流的研发精英?

  ……

  翻开老爷子最爱看的《毛泽东选集》,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我们看到划了线的这句话:“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是中国式的“愚公移山”。

  坐在我们对面的丁宏是国内最早一批通过IT跨界探索电视“云时代”的研发精英。在他看来,未来智能电视的竞争就是操作系统的竞争。“我非常推崇乌班图的理念。”丁宏口中的乌班图,是一个基于 GNU/Linux 平台的免费开源桌面PC操作系统,而它的词源“Ubuntu”——与非洲的复兴理想密切相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忠诚和连接。

  在与丁宏的对话中,十句话里有九句是需要我们这些外行人去百度搜索的。那,不是科班出身的陈德松懂吗?“他懂不懂没关系啊,有我们这些人懂就可以了。”当被问及为什么愿意来台州、来中新科技,丁宏说,因为这里海阔天空,没有天花板。这是一群对技术创新真正怀有赤子情怀的人。而“老船长”缔造的这艘航空母舰,为他们成就“中国制造”复兴之梦开辟了广袤蓝海。

  陈德松真的不懂吗?他只懂别人所不懂的。

  他懂人性。“企业家不一定懂得技术,但他一定要懂得技术人才的特性和思想。”“把所能找到的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身边委以重任,予以信任。”——在中新科技的厂区里,随处可见陈德松在经营与管理中的悟有所得。

  他懂市场。现在每次出差,他都还会一个人到当地的电器市场里转转,和营业员聊聊天,他知道普通老百姓想要一台什么样的电视机。这是他洞察市场的秘密武器。

  他懂规律。他说,“一根稻草在街上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是白菜的价格,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我们与谁捆绑在一起或跟谁走,这很重要。”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来到这里。

  三年前,这还是一家容易被忽视的企业。因为“代工”二字,让外界对它的认知停留在了“接单和交货”的基础上。事实上,“代工”二字就像苹果,掉在普通人头上也不过是个意外的事件,但掉在牛顿头上,就是一个历史的契机。

  其实,处于产业链前端的代工企业,它们对行业趋势的把握更为灵敏与准确,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走进仓储车间,中新科技董事长助理陈尼峻指着罗列整齐的成品,开玩笑地说:“你看,这里可以看到真正的‘万国品牌’。”果不其然,发往美国、韩国、印度、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机静静地在这里等待,马上,它们将乘着轮船漂洋过海到达千家万户。

  “最能反映经营智慧的,莫过于借别人的车超过别人。”这句话浓缩了中新的十年春秋。

  通过与国内外一线品牌的深度合作,中新科技完成了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再到大学生的进修旅程。充分开放,深度学习,不断反思。中新科技的业务模式也从初始的OEM成功转型ODM,逐渐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成就了它智能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专家的行业地位,其自主创新品牌“CNC”也开始了国内外的市场布局。

  北大教授周其仁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状态比喻为两个海平面,成本的海平面上升了,但我们手上并没有多少独家的东西,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力海平面也上升了,中国被夹在了三明治的中间。那么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制造最难以被超越的优势,是工业体系的完整。以硅行业为例,从最上游的硅矿,到最下游的硅酮密封胶、纳米硅添加剂,在中国都可以找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更新迭代快速是智能光电行业的主要特点,谁能紧紧抓住高效配置的供应链,谁就能在行业竞争中拔得头筹。”陈德松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研究透这个“工业体系”的问题。

  有专家讨论,中国大部分的传统服装行业都很艰难,但为什么ZARA和H&M却很成功?原因就在于它们系统地解答了产业链高效整合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简单地讲,我国传统服装业者走完整条产业链需要180天,而ZARA走完整个流程只需要12天,也就是说他们整条产业链的整合速度是我国传统服装业者的15倍!

  事实上,陈德松在三星、LG参观时也学到了一样的经验。他敏锐地觉知,产业链整合,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于是,中新科技提出要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由此打造“半小时”物料经济圈。为了解决供应链配置的问题,中新科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改扩建,不断扩大产能规模,增强产业发展吸引力,促进华南、苏南等地的上游供应商与中新科技缔结紧密的合作关系。

  如今,42家企业与椒江区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其中16家企业的实际投资已经落地。这些企业涵盖了中新科技大屏产品所需的所有主要原材料。他们是一个整体,他们的整体能力,决定了这家巨头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我们不想做‘三明治’。”陈德松给我们画了一个双螺旋式DNA的造型,它也预示着中新科技将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征程是星辰大海。

  在陈德松的办公室,一整面墙都是他与各级领导人的合影。这绝不是炫耀。“我觉得他们对我很信任,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是他们那一代人心中的烙印。

  “文化自信是精神,工匠精神是灵魂,自主创新是推手,智能转型是路径,从而推动中国制造的伟大复兴。” 在2017中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上,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兴浩的这番话也道出了陈德松的心声。

  在制造之都的台州,一场声势浩大的科技新长征同样鼓舞人心。

  台州市委主要领导提出“台州要裂变发展”。别看台州先后被纳入“长三角经济圈”“宁波经济圈”,如果不尽快壮大实力,台州仍然会被边缘化。而如果同样以百分之七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台州凭什么赶超别人、跻身全省“第二方阵”?台州急需实现策略转换、动力转换,跑出加速度,跃上新台阶。

  开启科技新长征,就是一场赶超的战略行军,就是一场科技的登峰行动。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评价柔石具有“台州式的硬气”。陈德松也说自己是典型的台州人,最不缺的正是与天斗、与地斗、不畏难、不服输的台州式硬气。“潮起东方,万里卷波,实力中新,产业报国。”在中新科技的走廊里,这句话每天都在激励着中新人。

  从2007年开始,中新科技在仅有的29亩土地上创造了亩产1.5亿元的辉煌业绩。2016年底,中新科技投入2.4亿元按照工业4.0的标准建设了智慧工厂试验区,其根本目的在于为正在建设的中新科技智慧电子小镇实施机器换人,全力打造都市型智慧工厂,实现裂变扩张、裂变发展,为科技新长征探索可行道路。

  在椒江区工人西路与乌石路交界处,360亩土地整装待建,预计总投资50亿元的智慧电子小镇将撬动中新科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成为中新集团在2023年迈进“千亿俱乐部”的重要支撑。

  回头看,我们也许会不相信,在中新成立之前,台州在智能电子产业领域的基础几乎空白,连一颗专用螺丝都要从华南或者苏南地区采购。但今天,通过中新科技的集群带动效应,台州除了传统优势五大产业,即医药化工、汽摩配件、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之外,又多了一个智能电子产业集群。

  夜幕降临,我们踏上回杭的行程。一路上,从工人西路到S325复线,长长的集装箱车队望不到尽头。这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每天,一百二三十辆车浩浩荡荡从这里出发,途经甬台温高速驶往宁波北仑港。这好像是偏居一隅的台州走向世界的“长征两万五千里”。如果说八十多年前,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雪山草甸,激流长河,面对围追堵截,靠的全是理想和信念,那么,今天,这一条时代路上的新长征,除了理想和信念,更需要科技力量的创新和创造。我们不知道中新科技的这条路要走多久,会走多远,但我们相信,这条路正印证了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蜕变之路,更预示了“中国制造”追赶超越的复兴之路。

  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经过足够长时间的演替,都会形成一个“顶级群落”,从而保持稳定状态。巧合的是,这个自然界中的现象,我们在竞争战略大师迈克·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中看到了类似的呼应。

  20多年前,他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几乎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他的这个结论后来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今天在台州,“星星拱月”的智能电子产业集群,正在释放强大的经济动能。它为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它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孵化器。

  中国制造走向何方——通过中新案例,或许可以给予我们更多思考和启发。

  □ 朱沪生 朱凤娟 邱璐一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CNC:全球第二的背后 2017-09-13 浙江日报2017-09-1300004;浙江日报2017-09-1300005;浙江日报2017-09-1300006;浙江日报2017-09-1300007;浙江日报2017-09-1300013 2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