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理念入人心 生态文明谱新篇
美丽南浔建设持续推进
杨斌英
绿色理念入人心 生态文明谱新篇
美丽南浔建设持续推进
杨斌英
“龙舌渚边春水生,含山西望暮烟横。”南浔自古以来便以一派江南水乡风光著称,区内河流纵横、湖漾密布、沟渠众多,带来了令人回味的无限风情,也让环保治理之路任重而道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建区以来,南浔就以“生态立区”战略为引领,从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区到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从建设美丽乡村到深入开展“811”美丽南浔建设,步履铿锵,踏实前行,走出了一条环境整治与美丽建设并重之路。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湖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决胜之年。5月底,在治水剿劣行动中,南浔报省的405个挂号水体已全部销号;7月,桑基鱼塘作为列入中国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推荐项目之一,迎来了专家组的实地认证;如今南浔区内首个省级湿地公园——千金湿地公园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天更蓝、地更净、水更绿,共建美好家园,就要以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发展方式之变根治环境问题。”南浔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定绿色发展的道路,南浔的风景才会越来越好,水乡的“颜值”才会不断提升,老百姓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治水引领 绿色发展统筹推进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年召开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再次明确,“确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并首次提出“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为此,南浔以治水为突破口,统筹抓好治气、治土等,全方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说起环境之变,老百姓最有体会。“每天吃过晚饭到村里走一走,别提多神清气爽。”南浔区和孚镇四联村村民朱才元感慨,水清了,岸绿了,乡村更美了。特别是今年郑家埭自然村池塘的美丽转变令人感慨,3月列入名单, 4月完成整治,这个原本垃圾满池、天热时蚊蝇乱飞的小池塘,池内种上水生植物,岸边架设休闲设施,成了村民们的休闲好去处。
清浅池塘,鱼戏莲叶。如今,这样“小清新”的景致在南浔串点成链,点缀着这个江南水乡。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排查出的1253个疑劣水体,包括报省的405个挂号水体已全面完成整治。同时在主要道路沿线、村庄中心等重点区域建设100个以上的小微水体整治示范点,让美丽南浔建设从细节处特色彰显。
全面剿灭劣V类水,小微水体的整治是今年南浔治水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南浔通过三棚拆除、截污纳管、工业治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一系列治理举措,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水以上。数据显示,“五水共治”以来,该区共关停“低小散”3961家;拆除生猪养殖场3537家、水禽养殖场599家、温室龟鳖养殖棚276.58万平方米,让水乡焕发新活力。
打好治气攻坚战,南浔同样全力以赴。今年以来,南浔以PM2.5和臭氧防治为重点,深入实施“318”治霾行动,深化“气、烟、尘”等重点领域整治。曾经总是“阴沉着脸”的旧馆镇,关停了200多家小锅炉,走上了转型之路;位于练市镇的浙江洪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环保设备1000万元,用于废气处理系统催化燃烧等,目前包漆生产中的溶剂等挥发的气体去除率可达到90%。据统计,今年全区已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企业13家,淘汰燃煤锅炉701台,淘汰“低小散”企业711家,中心城区有照餐饮店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100%。今年1~7月,PM2.5浓度均值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下降幅度位列全市第一。
打好土壤持久战,南浔更加不遗余力。今年以来,在工业领域,已完成湖州南太湖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年回收循环利用包装桶8000吨项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的申领;在农业方面,截至目前,全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54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1.05万吨,推广配方肥0.27万吨;在生活垃圾领域,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宣传入村,90个村已逐步完成垃圾桶投放。
产业转型 绿色发展提档增速
落子生态环保,下出循环大棋。如今的南浔,环境治理带动产业转型,让这一方碧水蓝天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后劲,绿色发展进入了提档增速阶段。
今年夏天,和孚镇荻港村口,一辆辆挂着“沪C”“浙A”等邻近地区牌照的车子进进出出。“有时候一天好几拨人,以杭州、上海游客居多,他们都是从南浔古镇过来,感受下荻港这个千年古村的魅力。”当地村民介绍。
对南浔的情有独钟也正是对乡愁的依恋,然而,古村荻港,曾受区域发展模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水质一度下降。如何留住这一缕乡愁?多年来,荻港当地不断取缔规模小、制作工艺落后、直排废水情节严重的企业,包括当地最大的恒华油脂化工厂等,一系列的重拳措施让这个古村挣脱枷锁,清水之美重新吸引游客频频而至,去年游客年人流量达到了90万人次。
生态好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接踵而来:练市镇荃步村以报恩漾为特色景点,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吸引众多游客流连忘返;石淙镇石淙村治水造景,打造慢休闲旅游度假村……保护生态、寻找定位、谋求转变,一个个水乡村落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
环境效益不断显现,让南浔人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并非不可兼得,守住环保底线,才能找到通向绿色发展的途径。为此,该区环保局在服务 “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时严格把控,一方面不断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另一方面优化项目服务保障,对有利于结构调整、重点扶持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建立专人跟踪联系、上门指导服务,提升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办理环评行政许可,原本繁琐的环节没想到只要7个工作日就办好了,不用再一趟一趟地跑了。”近日,浙江帝力驱动设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直感慨环保部门办事效率高。在该公司办理环评文件审批时,南浔区环保局专门为此开辟“绿色通道”,让企业体验办理审批项目的“南浔速度”。
这也是南浔区环保局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一个缩影。为了提高环评审批服务效率,破除阻碍审批服务效率的“堵点”“难点”,该区环保局通过前期摸排,完成项目登记表网上备案122件,完成34个省重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31个,完成16家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环评审批15个,真正做到让企业“轻装上阵”、便捷办事。
“声势浩大”的环境整治中,为南浔换回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是资金、项目、技术对这片土地的青睐:总投资60亿元的南浔国际香草产业园项目落户南浔镇,力争打造成国际国内著名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中;和孚祥晖光伏、善琏万向太阳能和练市浩昱新能源等光伏项目已全部完成并网发电,全区建成光伏装机容量已超过160兆瓦;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桑基鱼塘”,与欧美工厂化养殖技术相结合,不仅可达到养殖尾水的零排放,养殖产量可达传统常规养殖的2倍……南浔绿色发展的内涵正不断丰富。
督察助力 绿色发展形成长效
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下,南浔一次次突破,那么如何让绿色发展形成长效,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成了摆在当前的重要问题。“缺少监督落实,理念就不会转化为行动,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要以制度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南浔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坚信,环保执法有的放矢,加大力度,才能大大提升守法意识,为环境质量日益改善撑起“保护伞”。
今年8月24日,南浔区接到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反映“菱湖镇新庙里村朱家坝自然村西南侧有一个养了几千头猪的养殖场,臭气扰民”的问题。接到交办件后,南浔区委、区政府立即部署行动,联合发改经信、住建、水利、农林、环保等部门及菱湖镇相关负责人赶赴现场处理。
经现场调查,该养猪场为“湖州金蓬生猪饲养场”,建有猪舍11幢,面积约5000平方米。因不符合整治提升条件,被明确予以拆除,2016年10月,该饲养场开始逐步清空生猪,今年8月还存有75头母猪和155头仔猪。坚决取缔该非法养猪场,此次整改,最终该饲养场将剩余的猪全部出栏出售,8月28日挖机进场将该饲养场拆除。
在整改上严字当头,在机制上加快完善。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南浔区为了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专门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区领导为副组长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做到领导带队、明确分工、专人负责。
同时,边督边改抓落实,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信访举报问题,第一时间现场调查处理,确保交办的信访件,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真正做到群众满意。对于已办结的问题,继续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整改问题不反弹,整改效果不回落。截至9月11日,南浔区共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信访件23批58件,已办结54件。
环保督察的一系列冲击波,为南浔绿色发展指明了鲜明的导向。南浔将以更大的力度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爱绿护绿的共识,让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让“美丽南浔”愿景变得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