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善向上
有温度
一位大妈的感恩故事
本报记者 翁云骞
宁波大妈徐兰芳没有想到,她和她那辆简陋的木头板车,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电台、电视台、报纸和网络上。她觉得自己只是想要还钱,做了一件该做的事而已。
徐兰芳今年66岁,家住鄞州区塘溪镇塘头村,当年从江苏嫁到宁波。15年前,徐兰芳老伴身患尿毒症,需要做换肾手术,医药费高达数十万元。听说徐家面临困境,村民们自发上门捐款。徐兰芳的丈夫得到了救治,但干不了重活了,医药费每月开销近2000元。
家庭重担落在了徐兰芳肩上。她每天推着木板车,在当地菜场卖海鲜干货。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给她办了低保,镇里给她捐款,菜场管理方则减免她部分摊位费,周边村民也纷纷伸出援手。宁波这座城市的大爱,让她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温暖,也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直到现在,徐兰芳仍保存着一个账本,上面记录着当年捐款的26位恩人的名字。两年前,徐兰芳老伴因病离世,临终前还念叨着亲朋好友捐款为他治病的事。
今年2月,徐兰芳开始挨家挨户地还钱。每到一位恩人的家里,她还要送上一箱八宝粥致谢。
获悉徐兰芳事迹后,一家互联网企业要发给她5000元作为奖励,她和子女婉拒了。
“这些钱我们不会收,这个社会上有比我们更需要的人。” 徐兰芳儿子淡淡地说。
徐兰芳的“报恩”故事,是爱心城市宁波的一个鲜活注脚。在宁波市慈善总会“慈善一日捐”记录中, 神秘人“顺其自然”连续出现18年,他的身后还有一个庞大的“隐形慈善”群体;“一人一岗”志愿服务延伸到甬城的每一条巷弄、楼道;宁波人体器官捐献总量跃居浙江省第一、百万人口捐献率同样领先全省……
塑造城市精神,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过去五年,宁波干成了好几件“大事”:不但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宁波文化广场、中国港口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也相继建成,还成功举办了2016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宁波活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