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匿22年 难逃“天网”
——杭州成功追回一名涉嫌职务犯罪在逃人员
本报记者 丁谨之 通讯员 颜新文 李光 孙美琴
今年8月15日上午,宁波市海曙区某鲜花店内,老板翁跃年像往常一样,起早来到店里。
此时,一行数人快步走入店内,“我们是杭州市西湖区追逃办的,找你有点事情,请借一步说话。”领头一人神情严肃。“哦。”翁跃年微微一愣,又很快回过神来。随后,他收好东西,关上店门。此时,他的第二任妻子匆匆赶到花店门前。
过了22年,这一天,还是来了。
声称办事
他竟携款潜逃
“听说翁科长失踪了,这事你知道吗?”“我也听说了。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1995年4月中旬的一天,省化肥农药公司内,干部职工私下议论着公司财务科副科长翁跃年失踪的传闻。此前,有关银行通知公司,有大额贷款到期未偿还。公司领导知悉后,随即联系翁跃年了解相关情况。然而,翁跃年称其在外办事,却没有告知具体的办事地点和时长。
两天后,已隐隐觉察出问题的公司领导一边多方寻找翁跃年的下落,一边抓紧查阅资料,对公司在多家银行的贷款、账户、资金进出等情况进行清查,很快发现翁跃年竟然擅自将巨额公款私下借给他人,涉嫌犯罪。
“接到举报时,翁跃年已经潜逃多日。”时任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的徐凌华说。同年5月,西湖区检察院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对犯罪嫌疑人翁跃年立案侦查。
“潜逃那年,他才34岁,携带几十万元赃款一走了之,把妻子和6岁的女儿狠心留在了杭州。”此后,翁跃年踏上了东躲西藏的潜逃之路。据交代,当时,他是因害怕被査处、连累家庭,以及无法对单位交代,于是选择出逃。
调查发现,这些年来,翁跃年并未逃远,而是一直辗转于省内。其间,他发现义乌小商品市场人员流动性强,不易被发现,就用携带的赃款在义乌做起了鲜花生意。但因逃犯身份带来诸多不便,以及对鲜花生意并不熟悉,一段时间后,翁跃年几乎亏空殆尽。
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翁跃年最终选择回老家宁波。1997年,“生意失败”的他逃回宁波,与一离异女子结婚,两人在海曙区的一条小巷里开了一家小花店。看似平淡的日子,他却始终心绪不宁。
同时,杭州市和西湖区有关部门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翁跃年。但囿于当时的通讯、信息技术,案件一直难以推进。22年来,案件的承办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近期,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监委组建
再度发力追逃
今年2月,西湖区监察委员会如期完成转隶组建工作,此前在西湖区检察院担任反贪局局长的徐凌华转隶到西湖区纪委任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
案随人走,追逃工作不能断线。转隶前后,原检察院的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在排查涉及在逃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8月10日,失踪多年的翁跃年的最新行踪轨迹,突然进入了办案人员的视线。
兵贵神速!西湖区追逃办第一时间向杭州市追逃办报告,并根据指示迅速组织协调,与西湖区检察院紧密配合,成立了追逃专案组。
通过分析研判,专案组精准锁定了翁跃年长期隐匿的落脚点——一家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的鲜花店。此时的翁跃年,丝毫不知“天网”已悄然撒开。
为了不打草惊蛇,办案人员立即从杭州赶赴宁波,提前蹲点守候,并于8月15日一举将潜逃22年的翁跃年抓获归案。
据翁跃年供认,他在任职期间利用全面负责公司财务科工作的职务便利,违反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和审批流程,多次擅自将公司公款私下借给多人用于营利活动,累计挪用公款金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翁跃年归案的消息,传到了他87岁的老父亲耳中。“老人找到西湖区追逃办打听儿子的消息,还写了一张纸条,让专案组的同志转交,希望儿子好好配合,交代问题。”徐凌华说,老人那样子实在令人心酸。“交友不慎、影响深远,滑向深渊、难以回头。”面对追逃办人员,翁跃年多次痛哭,悔不当初。
天网恢恢
全力追逃追赃
成功抓获翁跃年,是杭州市和西湖区追逃办落实省追逃办有关要求,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扎实开展追逃追赃工作的具体成果。
目前,杭州市已成立专案组,实行专人专班,追逃“红通”人员,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数据互联等协调沟通机制,定期通报进展;全面整合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公检法等部门的资源优势,加强对重点事项分析研判,强化潜在风险管控;加大对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力度,重点关注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配偶子女已移居国(境)外、子女与外国人通婚等情况;制定出台国家工作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操作规范,细化登记备案、审批程序等要求;加强因私出国(境)证件集中管理,实行专人专柜管理,严格保管、领取、归还手续;坚持每年开展出国(境)管理工作专项检查。
“监察委员会成立以后,全面发挥统一集中、权威高效的反腐败体制机制优势,对涉嫌职务犯罪外逃人员的追逃工作只会增强,不会削弱。”杭州市追逃办副主任胡绍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