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壮大,需活水沃土
本报记者 丁珊 李知政 王艳琼 夏丹
如果将浙江经济比喻为一座金字塔,小微企业无疑是金字塔的塔基。金字塔尖的企业固然令人望其项背,可处于塔基的小微企业,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塔基越稳,塔可越高。
在浙江经济中,小微企业担当可不“小”,它和大型企业一起成为拉动浙江工业增长的中坚力量。就拿最新的工业经济数据来说,浙江小微企业充分展现了其韧性和灵活性。今年1-7月,小微企业累计增速8.3%,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平均增速,和大型企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合计达到了77.2%。
可是,小微企业的成长殊为不易。尤其融资难、土地贵等老大难问题如影随形。对此,浙江各地探索出了不少新路子,如台州金融改革缓解小微融资难,温州集中入园有效解决小微用地难,想方设法将更多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扶上马、送一程”。
普惠金融活水
灌溉“小微”百花园
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以来,台州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方式方法。普惠金融的源头活水,浇灌出实体经济百花园。
截至2017年6月末,台州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重为41.7%,高出全国近10个百分点;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23%,保持全省前3;信用综合指数在全国259个地级市中名列第3位。
“从提交材料到签合同,起码得跑上两三趟!村里到县城来回3小时,中途还要倒车。”说起贷款的艰难,家住天台县三州乡的卢新文有着“切肤之痛”。让他没想到的是,泰隆银行天台支行的客户经理陈彩萍带着一台PAD来到他家。“就在我家客厅茶几上,不到半小时就把开店用的装修贷款放给我了。”
“互联网深入千家万户的今天,小微金融服务方式也悄然改变。以前我们只能承诺客户3天放款,互联网时代可以实现半小时放款。”泰隆银行台州分行行长元志卫说,“一个陌生的客户,从现场申请,到核对客户信息、审批开卡,泰隆实现全流程管理,一年不到已经办了2万多笔。看起来客户经理在一线‘单兵作战’,其实,她的背后由一支参谋团队远程支援!”
所谓的“参谋团队”,即是泰隆专门组建的集中作业中心。客户经理通过Pad操作完成客户信息收集、征信查询申请、现场调查、影像材料采集等,后台人员完成客户信息录入、建群、征信查询反馈、贷款审批等服务。12小时在线,单笔审核时间56秒,速度快得想都想不到。台州市大光明光学有限公司的杨金来这样评价:“办贷款速度快得像叫外卖。”
放贷速度越来越快,离不开金融大数据的支撑。台州从整合部门数据入手,着力破解信息不透明的瓶颈,搭建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个平台发挥着‘信息航母’的作用,它将市场监管、国税、地税等15个部门81大类1100多细项,覆盖54万家市场主体的7500多万条信用信息整合。”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征信管理科科长蒋妮娅介绍。
在台州,小微企业的“最佳拍档”无疑是信保基金。小微企业缺乏担保人、抵押物,若要扩大发展规模,如何破解增信难题?2014年底,台州启动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台州信保基金采用“政府出资为主、金融机构捐资为辅”设立模式,设立信保基金5亿元。
金改启动以来,信保基金已在温岭、临海、玉环、三门下设分中心,信保业务已覆盖台州全市域。截至今年8月末,信保基金为台州市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承保授信6636笔,累计担保授信金额92亿元,有效化解企业担保链、资金链风险。
刚刚过去的暑假,20岁台湾小伙子刘冠廷眼睛所及之处都是新奇。他和30多名同学,在浙江台州的泰隆银行、台州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进行为期1个月的实习之旅。
刘冠廷没想到,他的带教老师们既是信贷员,又是电影放映员。夜幕降临,正是好戏开场的时候。穿着制服的银行工作人员摇上放映机,村民们带上小板凳就来了,像极儿时一起观看露天电影的场景。客户经理们“见缝插针”般在现场摆摊介绍“兴农卡”;电影结束后,他们又把精心搜集的反假币、反洗钱、打击非法集资等案例讲给村民们听,这样的“仲夏夜金融课”,十分受欢迎。
在跑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台州的银行客户经理们衍生出千奇百怪的角色,还有包粽子能手、广场舞能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什么方式能更快地走近百姓,就学什么,归根到底就是要培育与客户交朋友的社区银行模式。”台州银行路桥新大街支行行长曾丽娟说。
来自椒江洪家的个体户老板徐世元,已经将路桥农村合作银行科技支行作为雷打不动定点办事的银行。中午11时,记者正好碰到他办理ETC业务准备离开:“这里服务到位,距离又近,材料带带齐办理好很快的!”生活百事无所不晓之人,在台州方言中有句凝练概括“百晓”,路桥农村合作银行每年一主题,连续开展 “百晓讲堂、百晓走访、百晓送贷、百晓驻勤、百晓争先”等服务,实现基础金融全覆盖。
社区银行、特色银行如春笋般地冒出,扎根在金融服务薄弱的城际接合部。截至6月底,台州共有291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县级以下专营机构占比达到80%以上。
集聚发展平台
撕掉“低小散”标签
一排排现代感十足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四通八达,联通着整个温州实体经济的脉络……近日,记者走进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珠岙时尚轻工、装备智造产业园,目睹了这派欣欣向荣的场景。看着19幢高耸的主体建筑,很难想象就在3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个违章遍地、污水横流、小作坊开花的厂区。
“用了不到9天时间,就拆除了30万平方米违章,整治了125家‘四无’企业。”瓯北街道副主任郑有龙告诉记者,不仅如此,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产业园还吸引到许多企业拎包入驻。目前已对接入驻的企业达40多家,还有多家企业有入驻意向。眼下,温州正以“大拆大整”为契机,全面推进小微园建设。而瓯北珠岙时尚轻工、装备智造产业园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小微园是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孵化器,也是提振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之一。作为全省最先启动小微园建设的城市,如今的温州,一大批小微企业已在小微园区孵化成长,成为温州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截至今年7月底,温州小微园累计开工110个,竣工73个,竣工面积1466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2250家,入驻面积约1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实现产值129.17亿元。除了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小微园外,目前全市在建的小微园共有37个,其中24个为续建工程。在新竣工的工程项目中,新增竣工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微园大量涌现,有包括平阳万洋汽摩配小微园、瑞安阁巷高新产业小微园、乐清柳市苏吕电器产业园等。
除了不断增加的新园区,众多老园区也是活力不减。“入园后我们每年效益都在增长,去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同比增长了10%。”入驻永兴南园小微园近两年的温州方圆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霖告诉记者,在园区里,企业不仅能够享受政府提供的扶持性优惠政策,而且还能促进企业之间集聚发展,增加企业技术交流,让产品形成优势互补。
集中入园让部分大企业更大更强的同时,更多的是让部分小企业都撕掉了“低小散”标签。同样在永兴南园小微园,新洲阀门有限公司不到一年时间产值就增加了近1/3,负责人林长清喜出望外。2015年年底,其厂房因城中村改造搬迁入园后,厂房比原先大了一倍,企业发展也踏上了快车道。“原先因硬件条件不过关的外贸订单,如今都能顺利签下。企业现在更有底气了。”林长清说。
据了解,永兴南园小微园是龙湾占地面积最大的小微创业园,也是温州首批建设完成的小微园。自2015年开园以来,目前已有118家企业入驻,其中90%为厂房。“现在还有30多家老厂房正陆续迁入,有些入园后不到一个月就恢复了生产。”永兴南园小微园负责人杨胜驹表示,目前众多小微企业聚集小微园,促进了产业链的提升改造,已发挥规模效应。
小微企业是创业发展的生力军,而作为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温州已竣工的小微园正积极推进招商工作,采用多元服务手段吸引小微企业入驻。实施入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积极落实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小微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工艺改造、管理升级,让小微园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和成长型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
“今后三年,温州要新建小微企业园30个以上,建成生产及配套用房1100万平方米,新增入驻企业3000家左右。”温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新建的小微企业园要做“升级版”,将同步建设研发办公、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仓储物流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较大规模的园区要搭建面向园区小微企业的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开发、检验检测、教育培训、融资租赁、信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为小微企业茁壮成长提供更好更优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