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共建共享共用 功能多元融合

浦江“礼堂+”模式
让文化礼堂之花处处盛开

  共建共享共用 功能多元融合

  浦江“礼堂+”模式

让文化礼堂之花处处盛开

  张 姮 许乾虎 张春晨 于超蓉

  “诗画江南,山水浦江。”如果你站在浦阳江畔远眺,整个浦江就像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卷,她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并散发着江南的温柔气质,而文化礼堂就像颗颗珍珠,镶嵌在画卷中。

  走访浦江礼堂,就像一场文化之旅。

  在这里,一不小心,你就有可能穿越时空,感受千年文明;稍不留神,你就会醉心于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乐不思蜀;忽然就像撞入一个连接新旧两个世界的时光榫口。一头,青砖黛瓦,饱含古典韵味;而另一头,服务落地青创启航,紧贴百姓生活。

  五年来,浦江县稳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截至2016年底已建成84家文化礼堂,2017年上半年继续建成文化礼堂15家,惠及65%以上的农村人口,并立足“多元融合”的理念,激发文化礼堂功能活力,提升群众的归属感。

  五年来,浦江县打破各部门单位壁垒,整合居家养老、医疗“双下沉 两提升”等各种优势资源,通过共建共享共用,赋予文化礼堂实质性内容,强化综合服务功能,让精神文明在有形的服务中无形地植入到群众心中,充分发挥了“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的引领作用,最终形成文化礼堂浦江样本。

礼堂+祠堂,复活老宅焕新颜

  每天上午10时多,浦江县仙华街道方宅村村民方永统雷打不动地来到村里文化礼堂下棋、找老伙伴们抽根烟聊个天。厅堂门前绿草、流水,堂内电风扇加上穿堂风十分舒爽。

  方永统和方宅村村民每天都要来的方宅村文化礼堂,在2016年前还是污水横流的水晶加工小作坊聚集地。

  村支书戴立仁介绍:“2016年4月,村两委在县委、办事处的指导下着手修建文化礼堂。”

  方宅村文化礼堂结合仙华街道文化中心和历史建筑明代大儒方凤讲学之所存雅堂,在原先学校的基础上改建。改建后的方宅村文化礼堂以仿古建筑、学校平房作为主体,院内展陈五廊资料。

  乡村记忆馆、农家书屋、非遗展示馆、书画创作室、乒乓球室等特色场馆,也给文化礼堂锦上添花,让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了活力,让群众有了一处学习、娱乐、休闲、健身的综合性场所。

  这一切要归结于一阵“东风”。在浦江县农村,有许多宗族祠堂,但这些祠堂平时多为闲置,利用率不高。2014年,为使古祠堂在文化建设中保留原有的传统文化,留住乡愁,浦江县借助文化礼堂建设东风,结合百幢历史建筑保护项目,在保护好厅堂、戏台、厢房、天井等原有设施的同时,根据文化礼堂建设的硬件要求进行整改,内设丰安讲堂、图书室、文体活动室、非遗陈列室等场所,增购了图书、电视机、健身器材等,既保护了文物建筑,节约了经费,解决了文化场地不足的矛盾,又丰富了群众的生活。

  在浦江,像蒙山村实现“旧物新用”的案例也并不少。回望,浦江已建成的农村文化礼堂中,有41座是在原有古祠堂、古建筑的基础上修葺、改造而成的,一个个古村落也在文化礼堂的建设中,重新焕发生机。

  除了旧祠堂改造,郑宅镇蒙山村的文化礼堂初具雏形,融合了古建筑材料和现代设计风格,这座礼堂的旧址是村里建成三十余年的小学,并且旁边有座古旧戏台。2017年年初,浦江县委宣传部联合当地镇政府和村两委成员,对闲置多年的小学进行翻新,变成一道美丽的文化礼堂风景线。

礼堂+非遗,激活“乡土”显内涵

  通过改建,浦江县让古祠堂、旧建筑随着文化礼堂“活”了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礼堂“活得更精彩”,多元文化融合,充实了文化礼堂内涵。

  沿着历史的脉络细数,浦江“非遗”资源丰富,拥有浦江板凳龙、浦江乱弹、麦秆剪贴、迎会、剪纸、郑义门建筑技艺等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还拥有省级非遗11个,市级非遗40个,县级非遗67个。

  岩头镇三红村,剪纸作为文化礼堂非遗传承,文化礼堂设有一个剪纸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各种精美的剪纸和剪纸工具等,这里在寒暑假会特别热闹。

  文化礼堂改建投入使用后,每当寒暑假就会举办剪纸夏令营,邀请国家级剪纸艺术传人吴善增老师、村剪纸能手黄海仙(市级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浦江县剪纸协会秘书长)授课。同时,村里积极利用春节、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及暑期等时期开展有主题的剪纸活动,吸引了本村及周边村的家长及孩子参加,使非遗剪纸文化逐渐普及。

  在有“非遗”项目村庄的文化礼堂中设立了“非遗”陈列室,让广大村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祖先流传的文化遗产,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留住乡愁”的最佳载体。

  同样,建成不久还在不断完善的蒙山村文化礼堂,就是以“妙舞清歌人不醉,乡风贪看乱弹班”作为蒙山村文化礼堂的设计理念。

  蒙山村文化站长王灿烂指着设计新颖的文化礼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村民以浦江乱弹为依托,创办了蒙山婺剧团,因为团员扮相俊美,唱念做打功夫扎实,一时名震浦江,周边县市也竞相来邀请演出。”

  “非遗”这样的资源并非每个村都有,但书画诗词却是如今浦江对外金名片之一,要知道浦江可是人人能写字,人人会画画,张嘴一首诗。

  作为书画第一村的岩头镇礼张村,2016年在古村落保护建设中修缮了新屋里廿四间头,建立礼张乡村美术馆,内设有礼张馆、岩头馆、名人馆、白社成员作品馆。

  礼张村村口的戏台背后,更是改建了一个书吧,把书画学习班放置其中。“今天暑期书画班刚结束,下一期要过几天。”书吧管理员介绍,书画班一开始就本村几个孩子,没几天名气大了,周边村里的孩子都往这里赶。

  同时,浦江是中华诗词之乡,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浦江县十分重视弘扬诗词文化,不仅开展了诗词上墙、诗词吟诵等活动,还举办了农民赛诗会。

  如今,遍布浦江的61座文化礼堂成了书画采风基地、书画传播基地、文化积淀基地,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

  在文化礼堂,村民不仅能了解实用知识、参加实用技能培训,还通过非遗、民俗、书画等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这样真正做到了通过文化的融合充实了文化礼堂的内涵。

礼堂+服务,

润活乡情乐万家

  礼堂间间有特色,内设项目丰富,大活动小展出几乎填满一年365天,但如何才能更好地营造文化礼堂“家”味,让文化礼堂像家一样,使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更能提高礼堂实效性?

  浦江给出的关键词是“人文关怀”。

  创新“礼堂有约”登记制度、“草根文艺”运行模式,做足“+”文章,切实把文化礼堂打造成颜值高、气质好的“温馨之家”。

  2016年开始,浦江县委宣传部牵头整合文化、文联、教育、卫计、工会、团委、民政等23个部门力量,以文化礼堂为阵地向广大老百姓提供包括文艺演出、文化服务、道德宣讲、电影下乡、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200多个“服务菜单”,让各村自由“点菜”。

  让人不禁点赞的创新“礼堂有约”登记制度,第一时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民情民意“收集—落实”的转换场。

  2015年,岩头镇三红村就通过村民在文化礼堂登记提议,解决了老百姓一度饱受污水臭气之苦,为被水晶污染的臭水塘引来“源头活水”。该村原先有140余户人家在违建棚和自家屋内进行水晶加工,污染了村里的四个水塘。村支书黄鑫波就把这个最大的民意,向县水务局及时反映,并递交了池塘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申请报告,水务局安排专人来村核实后,很快下拨了专项资金,解决了问题。

  2016年以来,全县农村文化礼堂开展预约登记服务活动40场,解决村民反映的村集体实际问题24个,村民登记困难近600个,帮助村民“办大事”73件。

  在“温馨之家”的营造上,23个部门给出的200多个“服务菜单”显然接地气地融合了服务精神,再加上“草根文艺”运行模式,不断提升文化礼堂的吸引力,并且带动礼堂经济成为常态。

  浦南街道黄都村是个远近闻名的“文艺村”,村支书黄有积带头筛选了村里12个节目到浦江县各个文化礼堂开展“文艺走亲”。大大小小的“文艺”活动在全县各个文化礼堂轮番上演,让各村村民在假期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文化饕餮盛宴。传承家训、展示家艺、举行家仪、践行家孝……2016年以来共开展“草根文艺”活动1200场。

  除此之外,浦江的文化礼堂里均设有“丰安讲堂”,传播各类有益知识。除了送戏下乡、送宣讲下乡等形式外,公安系统“群众大讲堂”、司法系统“普法宣讲”、卫计系统“人口学校”、农办“垃圾分类”、妇联“美丽庭院”、科协“科普课堂”等也是讲堂上的常客。

礼堂+双创,

品质提升谱新篇

  现今,文化礼堂俨然已经成为了每个村民心中的文化精神道德高地,亦是乡村旅游的优选之地,因此结合创业创新,形成礼堂经济,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浦江葡萄闻名全国,而在曹街文化礼堂每年都会在葡萄上市之际举行葡萄上市评比活动,吸引来往收购客商参与,客商纷纷表示,在古色古香的文化礼堂品评村中各个种植户的葡萄,不仅省去了很多环节,提高了收购的效率,而且在文化礼堂里觉得既有新意又踏实。

  石埠头村作为全国闻名的电子商务村,建成了江南网商园,吸引了数百家电商企业落户村中。闲暇之余,网上店主们都会到文化礼堂的电商书屋充充电,二楼网商讲堂定期开展PS、网页设计、摄影等技能培训,吸引不少新进店主学习参与。文化礼堂俨然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好场所。

  文化礼堂作为村庄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现之地,成为了乡村旅游中的一颗颗绚丽的珍珠。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浦江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和生态廊道建设,浦江将对浦阳江生态廊道两岸的村庄文化礼堂进一步加以提升,将廊道两岸建成文化礼堂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对美丽乡村、生态廊道中已建成的文化礼堂进一步提升品质。新光村的创客基地已经成为了浦江乡村旅游的金名片,“周末这里的表演特别多,来坐一坐,喝杯啤酒,很惬意。”创客基地的负责人介绍。据了解,目前浦江正在对该文化礼堂做整体提升,建成乡村音乐红磨坊,每天在文化礼堂内固定展演浦江民俗非遗节目,同时在基地外建设大型乡村音乐舞台,每周举行音乐聚会。

  五年来,浦江县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实践,让浦江人感受到:共建共享共用的文化礼堂建设增强了老百姓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和获得感,在促进农民素质提升、个人素养提升的同时,全面促进了浦江县精神文明建设,为全省“四个全面”试点县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版图片由浦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浦江“礼堂+”模式
让文化礼堂之花处处盛开
2017-09-05 浙江日报2017-09-0500004;浙江日报2017-09-0500008;浙江日报2017-09-0500012;浙江日报2017-09-0500013;浙江日报2017-09-0500007;浙江日报2017-09-0500011;浙江日报2017-09-0500018 2 2017年09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