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变美 家园和谐
药都临海迎来绿色嬗变
本报记者 施力维 见习记者 施佳琦 市委报道组 陈耿 洪洁
在民营经济活跃的台州湾北岸,临海人用17年时间,在一片荒滩海涂之上,筑起了一个在业内举足轻重的医化产业园。每年,数以百万吨的原料药,从这里发往全球各地,经过二次加工制成药丸、胶囊,惠及千万患者。
如今,医药化工已成为临海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近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得益于医药园区的发展,原本依靠出海讨生活的周边百姓,洗脚上岸发展,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然而,“药都”快速崛起的背后,付出的是高污染、高能耗的沉重代价。医药产业给百姓带来真金白银,也带来废气、废水、废渣和对百姓身体健康的威胁。
近年来,临海医化园区痛下决心,打破落后产能的“坛坛罐罐”,以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不久前,园区成功通过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被国家发改委点赞,成为绿色发展的典型样本。从灰色到绿色,从高污染的工业区到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临海医药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艰难历程上,找到了发展的方向,也找回了发展的自信。
朝阳产业遭遇成长烦恼
“今年夏天,村民家里的窗总算敢打开了。”7月26日,在临海杜城镇土城村采访,皮肤黝黑的村支书金先国深吸了一口气。这是临海医化园区实现循环化改造后,百姓最直接的感受。
土城村紧邻临海医化园区,最近距离不足500米,多年来,村民们对这个“邻居”有着复杂的感情。医药园区未建之前,滩涂边的土城村是远近闻名的经济薄弱村。“相亲的姑娘,一听到是土城村的小伙子,转身就走了。”金先国笑着说。
2001年,临海医化园区第一家企业奠基,到入驻企业全部建成开工,短短几年时间,数万务工者进入园区,让土城村变得热闹空前。村里不少家庭建起三层洋楼,楼上出租给务工人员,楼下经营餐饮、零售。相比从前捡贻贝、种蔬菜,土城村民的年收入提高了不少。
钱包鼓起来,烦恼也来了。紧邻村庄的医化园区里,挤着40多家医药化工企业,60多家合成革、电镀企业,个个都是排水、排气的重污染大户。“园区刚起步时,重发展轻环保,入园门槛较低。”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临海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陈敦渊说,这导致部分企业乱排“三废”,园区持续被污染问题困扰。
那些年,各种化学药剂的味道,常年飘散在土城村上空。即便是炎炎夏日,村民们也不敢开窗通风。“一到晚上味道就更重,像踢翻了药水箱,咸辣酸什么气味都有,开窗根本睡不了觉。”
空气臭、水发黑,土城村民与医药企业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医化园区的环境问题投诉量,常年排名临海环保投诉第一位,园区因此被浙江省环保厅挂牌督办。
如何让村民们不再烦恼,台州市各级部门一直在思考。一方面,医药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也是浙江八大万亿产业中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正实现从医药大省到医药强省的跨越发展,产业发展情景仍然广阔;另一方面,企业污染环境、影响周边村民的事实也客观存在。
医药产业发展,应当如何处理好与周边环境、村民的关系?循环化改造,是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由之路。为此,临海市委、市政府以打造“绿色药都”为目标,加大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整治多年来存在的历史性、积累性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循环化改造,倒逼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循环化改造让园区突围
临海医化园区是全国首批尝试循环化改造的示范试点单位。循环化的核心,是在精简现有企业数量的基础上,对生产废物进行环保化、资源化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耗,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化、产品高端化的绿色发展。
临海市相关部门大刀阔斧,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整治等重点工作,对医化园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的低小散排污企业进行清退。13家环保不达标、改造意愿不强的企业,被勒令退出园区。剩下的企业则在高标准的生产要求倒逼之下,走上绿色生产之路。
位于临海医化园区核心区内的浙江瑞博制药有限公司,是上市药企九洲药业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中枢神经类药物。走进瑞博厂区,只见绿树环绕,地面清洁,宛如来到公园。一排排香樟树,巧妙地将办公区和生产区分离,空气中闻不到浓烈的异味。
在生产区,20个耸立的高塔与密布的生产管网相连。这些高塔就是按循环化改造要求,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再收集的设备。“溶剂挥发到空气里就成了污染物Vocs(挥发性有机物),但如果回收,就是药剂生产的珍贵原料。”企业副总许加君说,新上的设备溶剂回收率达到90%,可年均减少排放Vocs375吨,更为企业节省下了数百万元的生产成本。
企业改造实现生产小循环的同时,医药园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还能进行大循环,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比如园区内的临海联盛化学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氢气,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该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一套氢气回收系统,将废氢气回收后,通过管道卖给气体经营公司,两年时间就能收回改造成本。
“循环化改造,不仅能使污染减量化,还能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家改造的意愿很强。”临海医化园区招商局局长项君敏说。目前,临海医化园区已使用中央补助资金28.9亿元,完成改造项目29个,基本实现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的改造工作,成为了省内乃至国内医药绿色清洁生产的典范。
企业虽减少,产值却上去了。去年,园区医化产业年产值达152亿元,比改造前翻了一番,实现税收7.2亿元。而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大大降低了“三废”的无序排放。
产城融合开启美好未来
临海医化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基本实现,赋予了台州湾新的想象力。今年3月,依托临海医化园区和临港产业城,浙江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宣告成立,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新高地。
摊开规划图纸,医化园区、宜居新城、临港工业区,环绕着台州湾依次排布。迎着湾区经济吹来的海风,村民、企业、园区将再次起航,迎接新的历史机遇。
从村民们避之不及的污染源头,到吸引人才落户定居的新城磁极,绿色仍将是临海医化园区的发展底色。
如今的医化园区,早已不是当初的无门槛园区。当地已实行最严格的入园标准:一般中间体项目污染大,基本不能入园;环境影响大、污染重、能耗高的敏感物料被限制使用;污染重、技术含量低的老产品则必须淘汰。
“按照开发区产城融合的理念,医化园区的建设不是把人赶跑,而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才进来。”项君敏说,下一步医化园区在继续抓好循环化发展同时,注重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整体生态景观营造,真正体现出宜居宜业。
目前,一个占地达千余亩的生态公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而紧邻公园的就是开足马力生产的医药企业。“这既是城市配套,也是医药园区本身发展的需求。”临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一个洁净良好的环境,是药品安全生产的前提。如果下游企业污染上游企业,各类化工企业互相污染,企业转型重新上生产线,连环评都过不了!
面对医化园区的未来,瑞博制药副总经理许加君充满期待:“医药行业是小数点后两位的竞争,通过转型升级,药品纯度可从99.9%提升到99.99%,市场竞争力强了,利用率更高,污染排放就会更少。”
许加君经常在德国、日本等医药产业发达国家考察。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一些大型药厂环境优美,紧邻着居民区,居民与企业之间毫无冲突,“这是对制药企业最大的褒奖,也是药品品质的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土城村的村民们如今与制药企业的关系也愈发紧密。去年,医药园区里永太、万盛、东泰、东邦、华海等30多家企业为土城村筹资近1000万元,帮助村庄开展剿灭劣Ⅴ类水和美丽乡村建设。许加君期待的景象,或许不日就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