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生活中不能没有诗

  “当资本、物质和技术在挤压我们的生活空间时,每一个人每天读一首诗,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在最近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举行的名家讲座上,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表示,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诗歌传统,诗歌正在回归公众生活,且应该在当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认为,最近几年,一些诗歌类节目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唤醒了公众对灵魂和美的感知力。“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太匆忙了,所以感知力也睡着了。现在,诗歌确实在回归公众生活。”

  诗歌曾经式微,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竟然有那么多的人写诗,以至出现众多的诗歌朗诵会。为何?这是因为诗歌能唤醒一个人内心柔软的部分,能够抚慰人心,安妥灵魂。于是,随着“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上演,一些美院招生“古诗词作画”环节的加考,一些诗歌类节目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高品质的经典文化,尤其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场合频频引用古诗词句,终于“唤醒了公众对灵魂和美的感知力”,引发了当下的诗歌热。

  诗歌的魅力理应是恒久的。《诗经》之所以获得 “世界最美的书”之称号,不只因为它是一部著名的古籍,更因为它所蕴涵的广博的人类智慧、思想和经验,以及此中与我们生活、心灵的联系。诚然,诗歌里没有权力,也不能让人吃饱,即便你心里装着屈原、李白、杜甫,老板也不会给你加工资。去找对象,诗歌也替代不了房子、车子和票子。换言之,诗歌在功利的现实面前,太过渺小,甚至渺小到有点让人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但终须知道,人类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动物而成为高贵的人,就在于除了身体需要的物质生活,人类还有身体之外或者之内的生活,亦即心灵生活、精神生活。而诗歌说到底,是关乎心灵的事——它总是引导人们向往健康的、向善向美向上的生活,并给人以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滋养。是啊,中华民族的诗歌承载了许多思想,是进入国人灵魂和内心的重要艺术形式,我们要让阅读诗歌带来更多的美妙体验,要通过诗歌提升对美的感受,我们怎么可以随意舍弃诗歌呢?

  一个人身处浮躁的环境,如何纾解应接不暇的物质焦虑、精神困惑?人生究竟应向何处去?灵魂又该在哪里安放?这些追本溯源的生活命题,事关一个人怎样安身立命。或许,在诵读诗歌里涵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是我们抵达内心安宁的一条通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相信,经常读诗,诗读多了、读熟了,则必然是在深耕心灵的土壤,播撒精神的种子,拔节生命的高度。诚如一位读书人所言:“中国古典诗词,《唐诗三百首》是代表。这本书我不知读过多少遍。这些古诗词可以迅速调动起我的人世沧桑感,呼唤出我的‘根本性焦虑’。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这种感觉让人的心境深远厚重,超越庸俗。”是啊,每个人的灵魂只有一个,可不能让其枯萎了。否则,让心灵的杂草野蛮生长,骄傲就会战胜谦卑,贪婪就会遏抑节制,虚伪就会压制诚挚,懈怠就会代替勤勉……这样的人生将会是多么的庸俗不堪。

  康德说过:“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毋庸讳言,我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仰望星空的情怀。是啊,如果我们现在眼睛里全是微信,问知全靠电脑,天天找寻的大多是商机,心中关切的只是眼前功利;如果我们的快乐大多从盈利、从物欲、从消费中获得,诗便会远离我们。自然,我们也无以享受诗带来的情感回报、精神福祉。然而,我始终笃信,诗歌在今天依然会被读者需要,这是因为诗歌有能力表现一个民族最富活力的呼吸,有能力传达一个时代最生动、最本质的情绪,有能力呈现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想象力。我们无法设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曾经让我们为国家民族的兴亡慷慨悲歌,为无所不在的生活与性情之美而吟唱的诗歌,可以从我们的生活中被生生剥离,被狠狠抹去。

  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境,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然物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图景……生活中总会有某个时刻、某种场景,让人气定神闲。生活中没有诗歌,就好比天空中没有云彩,就好似大海中没有浪花,就如夜空中没有星月,就像空气中没有氧气。热爱诗歌,我们其实就是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也就是热爱理想、热爱追求。

  想起民国《开明国语课本》中有一篇课文:“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其实,课文的重点就在那只“不吃草,看着花”的羊身上,或者说,突出这一重点是为了借物喻人而凸显这样的主题:“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饱,吃饱也绝不是为了活着,还应该有其他的追求,享受更高境界的精神愉悦。”诗歌就是“花”,多读诗、常看“花”,就能启迪心智、修身养性,涵养情怀、寄托思绪,思索过去、遥望未来。因为诗是精神的,精神愈纯粹,诗歌愈响亮;诗是情感的,情感愈真纯,诗歌愈打动人;诗还是敏感的、沉静的、深邃的、唯美的、才情的。若能张开热情的怀抱去接纳它、呵护它,给诗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的生活必然结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累累硕果。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生活中不能没有诗 2017-08-13 4760945 2 2017年08月13日 星期日